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生態共青:“微度假”讓城市更“休閒”

來源:中國網 編輯:穎穎 人氣: 發佈時間:2022-07-06 16:37:26
摘要: 江西省共青城市積極拓展戶外休閒旅遊産品。

       隨著“本地遊”“近郊遊”持續升溫,踏青徒步、露營野餐、公路騎行等戶外休閒方式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選擇。為滿足市民多樣化、高品質的出遊需求,江西省共青城市積極拓展戶外休閒旅遊産品,“微度假”讓共青城更加有趣、迷人,煥發出勃勃生機。

“紅色旅遊”正當“紅”

     “我們幾個好朋友一起挖的,很開心,這次體驗農耕生活感覺非常有趣。”二年級的李馨睿舉起手裏的馬鈴薯開心地説道。2021年“六一”兒童節前夕,九江小學470多名小學生來到共青城市“共青精神”體驗園開展特色研學之旅。學生們分批次參觀了“共青精神”體驗園,體驗農耕勞作。在一塊馬鈴薯地裏,五六十名小朋友爭先恐後地體驗著挖馬鈴薯的樂趣。挖完馬鈴薯,學生們還聆聽了講解員講述的墾荒故事,認真觀看了《共青城》紀錄片。該校副校長萬瑩表示,希望能把墾荒精神像種子一樣種植在孩子的心裏。

     “我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見證了共青墾殖場的變遷。這次帶著城裏的孫子來博物館看看,讓後輩們也感受一下當年的墾荒歷程。”今年“五一”期間,老墾荒隊員帶著一家人來到共青城博物館參觀時説道。共青城市博物館是一座反映共青城特色的墾荒創業文化展示館,裏面每一件展品都歷經滄桑,飽含歷史,參觀博物館,已經成為“悅”讀這座城市歷史變遷的重要視角。跟隨講解員的腳步,聆聽著每一件展品背後的故事,尋本溯源,讓外來遊客對共青城特有的墾荒創業文化起源有了更加直觀深刻的認識。

       將“紅色”和旅遊結合在一起,成為該市吸引“流量”的新方式;在遊覽“共青精神”體驗園的“沉浸式”氛圍中,通過“點單式”服務、“導遊式”講解、“體驗式”勞作、“觀賞式”展演,為人們的旅遊、度假生活提供了更多文化體驗場景;以共青城市江流村“共青精神”體驗園主題實物展覽為“主基調”,結合時代脈絡,將胡耀邦陵園、基金小鎮、鄱陽湖生態文明展示館等“網紅”景點納入村部紅旅平臺,規劃著“紅色旅遊”的新藍圖;共青墾殖場等歷史文化舊址以新的姿態回歸大眾視線,將“存量”轉化成“流量”……在傳統的文旅融合基礎上,該市通過挖掘當地文化的深層內涵,可以讓原本枯燥、碎片化的知識變得有體系、有溫度,讓更多人願意與城市文化進行親密互動,讓藝術和歷史可親近、可體驗。

“就近旅遊”風光美

       在文化藝術領域發力,共青城市的文旅品牌不斷涌現爆款,解鎖宜遊共青城新玩法。而就地過節,則讓人們“挖掘”出城市的更多樂趣。每逢節假日,公園、湖邊的空地上就會搭滿帳篷,一些餐飲企業順勢推出戶外燒烤等踏青套餐。為了佔到有利位置,劉女士早上八點便和丈夫前去富華公園搭帳篷,“吃完午飯,我們大人在帳篷裏休息,孩子去草地上放風箏,老人沿著公園甬路散步,一家人各得其所。”市民張鑫發到微信朋友圈的一張身在花叢中的照片,引來一眾好友詢問地址……

      近年來,共青城市建起了一批城市公園,有富華公園和珍珠湖公園的活力帶、有青年公園和甘露公園的時尚帶,還有西湖公園、北岸公園的生態帶。讓共青城市從“城市中有公園”變成“公園簇擁城市”,市民們“出門入園、抬頭見綠”,滿足市民親近綠地、融入自然需求,充分體現了城市發展的質感和溫度,切實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鄉村旅遊”勢頭足

       除“就近遊”外,“鄉村遊”“近郊遊”正憑藉“家門口”的優勢,以“黑馬”態勢殺出重圍。5月21日,澤泉鄉澤泉村朝陽人農莊內,家住陳家花園的張先生一家正在品嘗特色菜品紅燒土豬肉。“這裡離市區不遠,開車過來30分鐘就到了,週末帶著家人來放鬆一下。”張先生已經退休2年,退休後的他時不時就會帶著家人到周邊的鄉村遊玩一下,“我們很喜歡‘鄉村遊’,有時候就是到市區附近有特色的鄉村、農莊逛一逛。”

       一隻只鴕鳥在圍欄裏來回悠閒踱步、旁邊的孔雀時不時開屏“招攬”遊客,甬路兩旁的桃樹成熟結果,池塘裏遊著幾隻土鴨。5月的澤泉村朝陽人農莊,綠樹成蔭,置身其中讓人流連忘返。“今年“五一”期間,農莊沒有舉辦節慶活動,但客流量依然很多。團客、散客,每天都能接待10多桌。”澤泉村黨總支部書記魏焱森説,朝陽人農莊現在名聲在外,鄉村旅遊火了,村民口袋富了,也帶動了一些年輕人回村創業,為澤泉村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來,共青城市鄉村旅遊發展勢頭迅猛,田園風光、觀光住宿、水果採摘等融為一體的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景點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特色,為該市休閒旅遊和假日消費增添了新亮點,也為農民致富提供了更多渠道。“五一”假期,受疫情影響,“近郊遊”“鄉村遊”更受青睞,共青城市的特色旅遊村鎮、農家樂、採摘園迎來客流小高峰。

       活力迸發的共青城,正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八方遊客。未來,該市將持續深耕城市,精研文旅發展,以匠心致敬初心,為文旅未來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多可能。(熊  敏 王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