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攜手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生態 人氣: 發佈時間:2021-06-10 17:09:14
摘要: 今年6月8日是第十三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四個“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主題是“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原標題:攜手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福建廈門致力於打造“水清灘凈、岸綠灣美、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在加強海洋生態治理方面取得許多成功經驗。圖為鼓浪嶼美景。 影像中國

今年6月8日是第十三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四個“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主題是“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19年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集體會見應邀出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週年多國海軍活動的外方代表團團長時指出:“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各方共同努力實現海洋可持續發展指明瞭前行方向。

為全球海洋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海洋覆蓋了地球70%以上的面積,是人類的生命之源。海洋和沿海資源及産業的市場價值每年達3萬億美元,約佔全球GDP的5%,超過30億人的生計依賴於海洋和沿海的多種生物。

當前,全球海洋形勢嚴峻,過度捕撈、環境污染、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海洋垃圾等問題時有發生,制約著人類社會和海洋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完善全球海洋治理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

“海洋的和平安寧關乎世界各國安危和利益,需要共同維護,倍加珍惜。”習近平總書記倡議走互利共贏的海上安全之路,為全球海洋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對於推動各國平等參與海洋治理和開發意義重大,有利於國際社會攜手應對各類海上共同威脅和挑戰,維護海洋和平安寧。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彰顯中國高舉多邊主義旗幟,推動各方共護海洋和平、共築海洋秩序、共促海洋繁榮的負責任大國擔當。中國堅決維護和支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權威和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作用,促進實現海洋環境共同維護、海上安全共同保護、海上爭端和平解決。國際海底管理局秘書長邁克爾·洛奇認為,在國際海洋治理領域推行多邊主義、加強國際合作非常重要,將確保所有國家和地區享有平等發展的權利和機會。

從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護航和人道主義行動,到“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的“和諧使命”,中方的務實行動讓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南韓慶熙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朱宰佑表示:“海洋治理需要全人類帶著共同使命感開展合作,這正是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現實意義。”泰國海軍司令樂猜認為:“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必將推動各國攜手合作,為維護海洋和平與繁榮作出時代的貢獻。”

為推動藍色經濟搭建堅實橋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以海洋為載體和紐帶的市場、技術、資訊、文化等合作日益緊密,中國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就是希望促進海上互聯互通和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藍色經濟發展,推動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進海洋福祉。”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造成衝擊,加強海上互聯互通和海洋經濟合作成為後疫情時代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點。以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引,中國與各國深化海上互聯互通和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

——在疫情影響和逆全球化趨勢加劇背景下,中國海洋對外貿易向好。去年,中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12624億美元,同比增長1.2%,為全球海運貿易提供重要動力。

——中國與數十個國家開展港口共建,海運服務覆蓋共建“一帶一路”所有沿海國家。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已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集裝箱港口之一,吞吐量在全球港口排名中大幅提升。“中方對比雷埃夫斯港的投資造福當地,是巨大的成功,實現了雙贏。”希臘前外交部部長卡特魯加洛斯表示,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各國搭建起發展的橋梁。

——中國能源企業在法國、德國等投資海上風電等項目,助力歐盟實現2020年可再生能源佔總能源消費20%的目標;中企承建的越南最大海上風電項目——金甌1號350MW風電項目於今年1月正式動工;在巴西東北部塞阿拉州,中企承建的海上風電示範項目預計2022年開建……肯亞國際問題專家卡文斯·阿德希爾説:“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具有重大意義,非洲將有更多機會與中國及其他夥伴合作,促進海上發展和繁榮。”

“在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引下,全球各國將共用海洋資源,共同發展海洋經濟,實現利用海洋造福人類的目標。”印尼智庫亞洲創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蘇爾約諾表示。

為海洋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加強海洋環境污染防治,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實現海洋資源有序開發利用,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碧海藍天。”

中國大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促進海洋生態系統的養護和修復。全國近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陸岸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範圍,累計建立各級海洋保護區270余處、面積1200多萬公頃,“藍色海灣”“南紅北柳”“生態島礁”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加快推進。

中國積極推進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海洋政策與管理等多方面國際合作:同葡萄牙、歐盟、塞席爾等建立藍色夥伴關係,推動成立東亞海洋合作平臺、中國—東盟海洋合作中心等區域性平臺,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推廣應用自主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技術。

第七十五屆聯大主席博茲克爾日前呼籲:“我們與海洋的關係必須改變。建設可持續的海洋經濟是我們時代最重要的任務和最大的機遇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執行秘書弗拉基米爾·拉賓寧認為,保護海洋,不僅關乎海洋,還關乎人類。各國應積極尋求全球海洋綠色發展的解決路徑。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國將始終做全球海洋治理的建設者、海洋可持續發展的推動者、國際海洋秩序的維護者,願同各國一道,本著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精神,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共同踐行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實現海洋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龔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