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廣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生態 人氣: 發佈時間:2021-01-27 14:40:09
摘要: 近年來,廣州市委市政府全力推進大學城水環境整治工作,南亭大社涌、北亭涌、合益圍涌被列為廣州市黑臭水體整治計劃的第一批名單。

廣州大學城裏水系縱橫,合益圍涌在廣州大學的學生宿舍樓下蜿蜒而過,涌邊綠草茵茵、樹影婆娑,成為師生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學生們説,現在的合益圍涌乾淨多了,畢業時,一定要叫上幾個好友在涌邊拍畢業照。

河涌黑臭曾經是困擾大學城師生的一個頑疾,近年來,廣州市委市政府全力推進大學城水環境整治工作,南亭大社涌、北亭涌、合益圍涌被列為廣州市黑臭水體整治計劃的第一批名單。2020年,按照廣州市第4號總河長令的要求,大學城內10所高校全面完成了排水單元達標工作,基本實現雨污分流,水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同時正在創建水生態示範區。

清水綠岸、碧道蜿蜒

廣州打造“理想水生活”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廣州大學城的水環境治理是廣州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推動綠色發展的縮影。“十三五”以來,廣州堅持把水環境治理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持續推進黑臭水體治理、污水廠建設、碧道建設、合流渠箱改造、排水單元達標、珠江堤防改造、海綿城市建設等工作,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顯著提升。目前,全市147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13個國省考斷面全面達標;廣州入選首批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黑臭河涌治理”獲評市民認為建設美麗宜居花城中成效最為顯著的工作。

碧道無疑是水環境治理的升級版,2019年啟動碧道建設試點工作以來,截至2020年底,廣州已建成碧道513公里。根據規劃,廣州以“理想水生活”為理念,全力打造“千里碧道”美麗長卷,規劃到2025年,全市建成碧道1506公里;到2035年,建成碧道2000公里。

碧道已經成為深受廣州市民喜愛的休閒、鍛鍊好去處。在新建成的閱江路碧道示範段,孩子們在小遊樂園裏玩耍,年輕人在碧道上跑步、騎行,還有人悠閒地在江邊釣魚。帶孩子在碧道上玩耍的劉女士告訴記者:“這裡的環境好,空氣好,交通又方便。有軌電車就在旁邊,還能曬到太陽,比室內的遊樂園更適合孩子。”

下一步,廣州將聚焦黑臭水體治理和污水處理效能提升,重點做好劣Ⅴ類一級支流治理、涉水違建拆除、碧道建設等工作,不斷加強整治“散亂污”工業企業、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同時,深入貫徹“污澇同治”,做好合流渠箱整治、排水單元達標、重點地區內澇治理等工作,為水環境治理實現“長制久清”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美好水環境而不懈奮鬥。

空氣清新、雲道穿梭

不斷擦亮“廣州藍”品牌

廣州不僅有清水綠岸,還有藍天白雲、七彩晚霞。2020年,經過全市上下的奮力拼搏,廣州PM2.5平均濃度再創新低、連續四年穩定達標,並首次實現空氣品質六項指標全面達標,繼續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優。空氣品質的改善擦亮了“廣州藍”的品牌,提升了廣州人的幸福感,也為打贏藍天保衛戰交出亮麗答卷。

“十三五”以來,廣州空氣品質顯著改善,“廣州藍”成為城市新名片。以監測數據為依據,以科學研究為支撐,2014年廣州提出了“減煤、控車、降塵、少油煙”的治氣“九字訣”,並以“一張藍圖幹到底”的精神,不斷深入推進落實。

廣州在改善空氣品質,為市民創造良好生態環境的路上不斷奮進。從2018年開始,廣州正式開展白雲山“還綠於民”工程,兩年來,被稱為廣州“綠肺”的白雲山更加“神清氣爽”。通過拆除違建,打通了白雲山視廊通道,綠地不斷增加。全長6.2公里的“雲道”也在去年建成開放,實現從中心城區穿越越秀山、麓湖直達白雲山。去年“五一”期間,“雲道”接待遊客達14萬人次,成為最新網紅打卡地。此外,白雲山的進山通道實現美化凈化亮化,南門、西門、柯子嶺門、翠竹園門、梅花園門等6條主要進山通道和濂泉門進山通道、綠化及沿線建築整飾均已完成。

建設廣州花園

推動碳排放率先達峰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是廣州人的不懈追求。《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了2035遠景目標:美麗廣州更有魅力,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格局和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形成與高品質發展相適應的國土空間格局,雲山珠水、吉祥花城之美驚艷世界。

將推動環境品質持續改善。提升大氣污染精準防控能力,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持續提升環境空氣品質。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強化考核斷面、水功能區、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管理,實現河湖水體長制久清。

將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嚴格保護城市生態綠核,持續推進白雲山、麓湖、越秀山“還綠於民、還景於民”和公園拆圍透綠,提升濕地品質,優化提升“空中雲道”,建設廣州花園。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構建生態、韌性安全的河湖體系。打造世界級精品珠江。構建北部山水、中部現代、南部水鄉千里碧道格局,以江河安瀾、秀水長清為首要任務高品質完成萬里碧道建設的廣州任務。

同時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迴圈經濟和節能環保、清潔能源、低碳運輸等綠色産業。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強化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推動碳排放率先達峰。

廣州納入國家監管平臺147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100%;2020年13個國省考斷面全面達標。廣州市河湖長制工作于2018年、2019年連續獲得國家督查激勵、省考核優秀;2020年廣州被評為第十批國家節水型城市。截至2020年底,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約769萬噸/日,位居全國第二。

截至2020年底,廣州累計建設人水和諧的美麗碧道513公里,海珠濕地碧道、增江碧道、蕉門河碧道被水利部作為“美麗河湖、幸福河湖”典型在全國宣傳。

2020年,廣州PM2.5年均值再創新低,連續四年穩定達標,並首次實現空氣品質六項指標全面達標。全市環境空氣綜合指數3.54,同比下降 17.1%,空氣品質明顯改善;空氣品質達標331天,同比增加38天;達標天數比例90.4%,同比增加10.1個百分點。

關停廣州發電廠、旺隆電廠、粵華電廠共9台燃煤發電機組,關停或清潔能源改造26台燃煤鍋爐,燃煤鍋爐由“十二五”初的約1400台下降至目前的30台且污染排放全部達到燃氣標準。

截至2020年10月,白雲山“還綠於民”工程已拆除整治範圍內違法建設和影響景觀建築72.93萬平方米,完成復綠面積10.76萬平方米,新增和改造綠化面積17萬平方米,為廣州市民提供了更多更優質的休憩空間。(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