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修復生態“傷疤” “百年煤城”徐州顯山露水

來源: 科技日報 編輯:生態 人氣: 發佈時間:2020-10-30 12:59:45
摘要: 徐州是江蘇省重要的資源型城市和唯一的煤炭産地,持續130多年的煤炭開採史,曾為江蘇貢獻80%以上的煤炭、60%以上的電力,但也帶來了土地塌陷、城市環境臟亂差的生態“傷疤”。

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受訪單位供圖

金秋的徐州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蘆花搖曳、丹桂飄香,沿湖面遠眺,滿眼綠色盡收眼底。每天清晨7點,58歲的村民臧學芝開著保潔車從附近的家中趕來,為潘安湖“美容”。“這裡風景好、空氣好,幹起活來心情舒暢。”臧學芝説。

臧學芝享受著潘安湖如今的美好,也忍受過它淪為採煤塌陷區時的傷痛。

徐州是江蘇省重要的資源型城市和唯一的煤炭産地,持續130多年的煤炭開採史,曾為江蘇貢獻80%以上的煤炭、60%以上的電力,但也帶來了土地塌陷、城市環境臟亂差的生態“傷疤”。

近年來,徐州分類改造25萬畝採煤塌陷地,將採石宕口變成美麗公園,在産業發展中走出綠色路,獲得聯合國人居環境獎,入選全國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

“面對多年吃‘資源飯’留下的生態歷史欠賬,我們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把綠水青山保護好,全面提升生態系統功能,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幸福美好生活的增長點。”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説。

生態“傷疤”變成城市花園

在徐州42萬畝的採煤塌陷區中,潘安湖地區是不幸中的幸運兒。這裡曾是賈汪區採煤塌陷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臧學芝生活在潘安湖附近的大吳街道大吳村,她幼時的家鄉,天是灰的,房子是裂的,種的5畝地也慢慢下沉、積水。“穿一件白襯衣出門,晚上回來就成黑的了。煤車從村子裏一過,頭上、手上、衣服上全是灰。”臧學芝後來無奈搬家。

2008年,徐州提出基本農田整理、採煤塌陷區治理、生態環境修復、濕地景觀開發“四位一體”的治理思路,將各類塌陷區建設成涵養生態功能區、環境優美景觀區、高效農業標桿區。

經過多年修復,2012年10月,潘安湖濕地公園開園接待遊客。目前,年均接待遊客總量達200余萬人次。

秀美的潘安湖引得遊人紛至遝來,也讓湖畔的小村莊迸發生機。賈汪區馬莊村黨委副書記王浩介紹,近年來,村裏發展生態旅遊,香包和中草藥種植很受市場歡迎,其中香包産業帶動200多人就業,通過線上線下銷售,去年村裏香包總産值800多萬元。目前,村每人平均收入3.36萬元。

“這些生態‘傷疤’不能為了修復而修復,而要進行資源化利用。”徐州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副局長陳建華説。

如今,徐州的25萬多畝採煤塌陷地經改造,為城市新添大小上百個湖泊、濕地和景觀區。同時,徐州對不同條件的破損宕口回填修補,建成城市公園,增加工業用地、整理成耕地等。

變包袱為資源,綠色迴圈釋放生態經濟

從“一城煤灰半城土”蝶變為“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也正在探索“全産業鏈減廢”,並産生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每天,來自徐州的近550噸餐廚垃圾、廚余垃圾和易腐垃圾都會被統一回收,運到徐州市迴圈經濟産業園裏的餐廚垃圾處理廠。“垃圾到廠後,通過高溫滅菌、濕熱水解、三相分離,廢水通過厭氧發酵産生沼氣,進行燒鍋爐供熱和發電,粗油脂也就是地溝油可以製作生物柴油。”徐州餐廚垃圾處理廠副廠長劉泳濤告訴記者,在這裡,垃圾能被“吃幹榨凈”。

2019年4月,徐州被納入全國11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産業園正是“無廢城市”建設的支撐項目和平臺載體。徐州新盛綠源迴圈經濟産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清國表示,目前,第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1號機組今年7月並網發電,綜合材料處置、污水處理廠、醫用廢塑再利用、飽和廢活性炭再利用等項目正在建設,預計年底大部分項目主體建成,明年上半年進入試運營。

徐州是華東地區重要的能源基地,煤電、煤焦化、鋼鐵等産業聚集。多年來,徐鋼集團在生態環保建設上産生“綠色效益”。

“以廢渣的迴圈利用為例,每生産1噸鋼大約産出150公斤鋼渣,以前鋼渣全部是廢棄物,後來我們採取熱悶處理及金屬回收工藝,將鋼渣磨成200目以下的鋼渣微粉,作為水泥替代品或者高標號水泥的原材料,用這種材料生産的混凝土強度更強,使用壽命更長。”徐鋼集團副總經理林東方説。

生態環境從灰到綠,如今的徐州顯山露水、還綠於民,一城青山繞,半城湖水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