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合力守護綠水青山

來源:人民網 編輯:成科 人氣: 發佈時間:2019-09-19 13:42:19
摘要: 2018年,好消息傳來,隆德縣按照自治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三年行動方案的部署,把加快農村水衝式廁所改造作為提升農村居民生活品質、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並確定四種改廁模式,最大限度滿足農戶不同需求。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補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這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浙江慶元縣新窯村河長監督治理不含糊責任壓實岸綠水清本報記者方敏“5號門油管漏油,馬上維修……”9月初的天氣依舊炎熱,在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竹口鎮新窯村,河長林昌敏和平日一樣來到親水亭水壩上檢查。

圖①:浙江省長興縣,河長和志願者一起巡河護河。影像中國 

圖②:寧夏舉行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技能大比武,一位選手在比賽中認真操作。新華社記者馮開華攝 

圖③: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河道蜿蜒,水草豐美。資料圖片

70年來,人民群眾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生態環境在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

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環境問題,將環境保護確立為基本國策。上世紀70年代,官廳水庫污染治理拉開了我國水污染治理的序幕;80年代,結合技術改造對工業污染進行綜合防治;90年代,實施“33211”工程,大規模開展重點城市、流域、區域、海域環境綜合整治。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環境污染治理力度持續加大。進入新時代,我國發佈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全面展開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將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攻堅克難,攻城拔寨,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人民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必須看到,我國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系統脆弱,污染較重、風險較高的生態環境狀況尚未根本扭轉。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是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人民的熱切期待。

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補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這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的莊嚴承諾。讓我們一起攜手共進,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而不懈奮鬥!

北京空氣品質預報員程念亮見證藍天變遷

精準治理“氣質”提升

本報記者賀勇

早上7點半,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空氣品質預報員程念亮準時進了辦公室。

電腦螢幕上,左側的折線圖裏分佈著16條不同顏色的折線,右側的數據表上,近百個數據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看得記者眼花繚亂。“把過去24個小時全市的監測數據繪成圖表,就可以看出空氣品質的變化趨勢。”程念亮一邊有條不紊地逐個檢查數據,一邊迅速記錄。

二氧化硫、PM2.5、PM10、臭氧……10余項監測指標的實時數據,從全市監測站點匯集而來。一天24小時,匯集到這兒的數據有近2000條。

程念亮的任務,就是根據排放源的情況、空氣污染物起始濃度,加上未來氣象擴散條件,結合統計模型、數值模型提出自己的觀點,再與同事會商,預測未來24小時、3天、7天的空氣品質變化趨勢。

程念亮説,中心與其他科研單位一起,先後兩次開展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來源解析工作,以確定大氣污染治理的主要對象和優先次序,這些成果已經在指導北京精準治污,取得明顯成效。

“看著首都藍天越來越多,感到非常自豪,未來我們會繼續努力工作,和大家一起守護美好家園。”程念亮説。

感言

自2013年以來的PM2.5監測日曆圖顯示,綠色代表的好天氣不斷增加,深紅色代表的重污染天氣降幅超過七成。今年前8個月,北京空氣品質繼續改善。其中,8月份月均濃度更是出現歷史新低,下降到23微克/立方米。

看得見的進步,源於一步一個腳印的紮實行動。壓減燃煤、淘汰黃標車、整治排放不達標企業……重拳出擊、實招發力,歷經數年努力,北京“氣質”不斷提升,藍天“含金量”越來越高。

隨著空氣品質不斷改善,污染物濃度每降低1微克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讓我們攜手並肩,為增加北京等地的“顏值”、提升“氣質”繼續奮鬥。

浙江慶元縣新窯村河長監督治理不含糊

責任壓實岸綠水清

本報記者方敏

“5號門油管漏油,馬上維修……”9月初的天氣依舊炎熱,在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竹口鎮新窯村,河長林昌敏和平日一樣來到親水亭水壩上檢查。發現油管有漏油,他立即上報鎮裏。

上報完畢,林昌敏打開背包,拿出工具——他自己上手維修了。約莫半小時,林昌敏長舒一口氣,“修好了。”

當好這個河長可不簡單。管界內有油管,林昌敏特意去學了相關維修技術。只有確保設施完好,才能控制污染,確保水質儘量不受影響。

林昌敏守護的竹口溪是慶元縣八大河流之一。從2014年開始,浙江省各地開展“五水共治”,慶元在全縣推行河長制。除了政府配備的河長,2015年,新窯村老黨員林昌敏作為第一批民間河長競聘上崗。

2017年,政府在親水亭修建了一個親水壩,新窯風景變美了。但人流增加,河道保潔問題也跟著來了:水上漂浮物、垃圾都堆積留在閘內,既不美觀,又影響水質。為了讓環境變得更美,林昌敏常去巡查,遇到大雨天,他就帶領工作人員打撈漂浮物。

作河長,辛苦自不消説。林昌敏的手臂、臉龐都被曬得黝黑,但他真心喜歡河長的工作。守護清水,已經成為他的責任和習慣。

感言

巡河工作確實不容易。正是上萬個像林昌敏一樣的河長們的努力,使得浙江水環境品質持續提升——水質達到或優於地表水環境品質Ⅲ類標準的省控斷面佔84.6%,全省無劣Ⅴ類斷面。

“五水共治”實施以來,浙江紮實落實河長制,累計治理河道上萬公里,2萬多個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而今,清澈的河水成為最美的風景,在浙江密布的河網邊走走,人們會由衷點讚。

採訪中,林昌敏説,河長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責任。的確,生態文明建設呼喚責任擔當,我們要將幹勁鉚得足足的,把責任夯得實實的,不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上海徐匯區田林十二村垃圾投放準確率高

垃圾分類積極參與

本報記者田泓

每月28日,是上海市徐匯區田林十二村垃圾分類志願者開總結會的日子。剛開完8月總結會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趙國慶説:“小區開展垃圾分類17個月,居民垃圾投放的準確率達到95%,大家有信心把這件事情做下去。”

然而,2018年3月被確定為全區垃圾分類試點時,居委幹部和志願者心裏直打鼓——小區2078戶人家,要求大家改變習慣,定時定點扔垃圾,肯定會有不少問題。

依託新建的智慧社區平臺,社區將門禁卡實名系統和垃圾房“綁定”,居民刷卡投放垃圾,管理平臺自動登記刷卡人員、開門時間、刷卡次數和綠色賬戶積分。“扔對無人來找,扔錯隨時追溯”,這大大減輕了監管壓力。

先進技術不能取代面對面的交流。有人抱怨,扔完垃圾手弄臟了,還要趕著去吃早飯;下雨天又要撐傘,又要刷垃圾箱門,忙不過來。於是,居委決定給每個垃圾箱房加裝感應式洗手池、雨篷。垃圾箱房上還配了液晶屏,實時顯示各類垃圾的分出量,讓居民直觀感受垃圾分類的成果。

不便、不滿減少了,垃圾分類的參與度明顯提升。異味減少,小區環境變美。老趙感慨地説:“正能量激發了,工作就好做了。”

感言

垃圾分類看似舉手之勞,卻是系統工程——涉及政府、企業、社區、居民等多方主體,包括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等多個環節,點多面廣,困難較多。然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垃圾分類是必須破解的難題;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實現生活方式的綠色轉變。

田林十二村垃圾分類見實效,關鍵在於以精準服務凝聚起了居民參與的熱情,正所謂“人心聚起來,垃圾分出來”。

上海在垃圾分類方面的探索實踐,為解決環境保護領域的難題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治理污染、保護環境,需要不畏艱難的勇氣、創新工作的智慧、熱情服務的意識。

寧夏隆德縣馮碑村七成農戶完成改廁

廁所改造環境改善

本報記者禹麗敏

説起旱廁,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鳳嶺鄉馮碑村村民陳曉娟有一肚子苦水。“很想建個跟城裏一樣的衛生間,既方便乾淨,還能洗澡。”陳曉娟説。以往面對改廁不小的開銷,她只好無奈地嘆氣。

2018年,好消息傳來,隆德縣按照自治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三年行動方案的部署,把加快農村水衝式廁所改造作為提升農村居民生活品質、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並確定四種改廁模式,最大限度滿足農戶不同需求。

今年年初,得知村裏要著手廁所改造,政府還有幾千元的補貼,陳曉娟第一個報了名。沒過多久,整潔明亮的洗手間給了她大大的驚喜——白色的瓷磚地板,嶄新的馬桶。陳曉娟樂得合不攏嘴:“有了政府的重視和支援,盼了這麼多年的事,終於解決了,臭味沒了,家裏衛生也好多了。”據當地幹部介紹,馮碑村已有329戶村民完成改廁,佔到總戶數的71%。

隆德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梁龍祥告訴記者,為確保改得好、無污染、用得好,縣裏制定了項目村改廁細化方案。比如,考慮到當地海拔較高、冬季寒冷,當地政府給每家建成的廁所配備一個電暖設備,防止冬天進水管凍住、凍裂。

感言

農村“廁所革命”雖是鄉村振興的小切口,卻能有效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村民生活品質。

隆德坐落在六盤山下,今年4月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這裡世代耕作的農民共用新時代發展紅利,體現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巨變,也體現在改廁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上的變化。

“廁所革命”是黨和政府改善民生的切實行動,折射著鄉村治理的人文關懷。改廁改出的不僅有良好的人居環境,更有廣大農民的文明新生活。從細微處入手,著力提升百姓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小小廁所,大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