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環保風暴“大浪淘沙” 山東化工園區這樣安身立命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曉輝 人氣: 發佈時間:2019-07-24 17:30:45
摘要: 7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對外公佈了第四批化工園區和專業化工園區名單,棗莊市嶧城區化工産業園和市中區水處理劑産業園榜上有名,這使得這座地級市的通過審定的化工園區數量達到4個,其分別對應的主導産業是煤化工和新材料。

7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對外公佈了第四批化工園區和專業化工園區名單,棗莊市嶧城區化工産業園和市中區水處理劑産業園榜上有名,這使得這座地級市的通過審定的化工園區數量達到4個,其分別對應的主導産業是煤化工和新材料。

在環保風暴愈演愈烈、低層次化工企業不斷關停、“小亂差”化工園區持續消失的當下,經濟欠發達的棗莊市有四座化工園區從山東數百個化工園區裏脫穎而出實屬不易,這些園區靠什麼勝出?何為他們的“立身之本”?

新舊動能轉換山東推出首個化工園區認定

跨過“史上最嚴認定門檻”,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下稱魯南園區)被認定為第一批省級化工園區,這個消息讓該園區黨工委書記郭傳偉長舒一口氣。

化工産業是佔山東工業産值1/5的支柱産業,但在過去高速發展的時代,粗放式的增長方式也為這一行業積累了不少矛盾和問題。比如“化工圍城”現象,已成為威脅周邊區域居民的安全隱患。作為一座因採煤而興起的城市,也是我國現代煤化工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棗莊市也面臨著不少類似的問題。

山東省化工産業規模大,園區數量多,截至2016年底山東省擁有各類化工園區199個,但入園企業僅為2978家,僅佔全省化工企業8000家的37.2%。為此,山東明確要求,重點敏感區域內化工企業2018年底前要“進區入園”,危險化學品企業必須進入專門的化工園區,新建的化工企業必須“進區入園”。兩年前,山東省對外公佈《山東省化工園區認定標準》,在國家尚未出臺化工園區標準的當下,山東標準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12項必要條件,5個方面打分。而其提出擬保留認定不超過100家化工園區,意味著要淘汰一半的化工園區,力度不可謂不大。

自去年5月16日山東省公佈第一批化工園區和專業化工園區名單,到今年第四批名單出爐,74家化工園區和11家專業化工園區成為“大浪淘沙”後的勝出者。

“對化工園區開展系統性、規範化評審認定工作,在全國尚屬首家,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特別是在園區認定標準制定上,更是開創性工作,沒有先例可循。”山東省化工專項行動辦負責人王超英錶示,這85家園區將以省市重點項目為依託,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化工産業向高端化、集聚化、規模化發展。數據顯示,2018年,山東全省化工産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3%,利潤增長12%,均高於全省工業平均水準。

技術融合發力 20多條産業鏈貢獻300億産值

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能夠率先跨過“最嚴認定門檻”,絕非偶然。作為山東省內唯一經省政府批准的企業工業園,魯南園區依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魯化集團的技術、人才、公用工程等優勢,在煤化工和精細化工方向上持續發力。

走進園區,很多來訪者會被棲息于山水之間的水鳥所吸引。“這裡的水鳥都是白鷺,由於園區植被覆蓋率非常高,環境優美,白鷺紛紛選擇在此安家落戶。”魯南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鄭恒濤介紹説。

安全和環保是園區發展的兩大硬體。在33家化工企業之間,魯南園區通過對原露天煤礦塌陷坑的處理,建設了一塊4平方千米的生態濕地。化工企業的污水,要先經過濕地迴圈過濾,再經過地下潛流工程過濾,用地下生物浮藻吸收有害物質,最終達到二級水質的要求。

除了環保,擁有水煤漿氣化爐及煤化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魯南園區還另有“硬核”本領。在這裡,每年的技術轉讓費可以達到2億元左右。其中“新型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加壓氣化爐”“多噴嘴(對置式)粉煤加壓氣化爐”“新型水冷壁氣化爐”等技術已在國內外成功轉讓150多臺(套),採用該技術的日投煤量4000噸的氣化爐正在建設中。此外,低壓羰基合成專有技術也是該工園區的核心技術。通過該技術,大型化、工業化的醋酸、醋酐及丁醇裝置可以實現穩定運作。

融合,也是觀察魯南園區的一個關鍵詞。該園內各大企業之間主動對接輻射,産品關聯度極高,目前已形成了20多個産業鏈條。

“我們的産品線是煤制甲醇,其中70%的甲醇通過管道輸送給聯泓新材料。”新能鳳凰副總經理莊乾海介紹説,兩家企業一路兩墻之隔,通過管道直接把新能鳳凰生産的甲醇輸送到聯泓新材料做原料。此外,兩家的氮氣也是可以相互共用,實現原料的最大利用。在園區中,還有不少企業也都保持著穩定的上下游産品關係。魯南化工的醋酐産品通過年産2萬噸醋酸酯纖維素項目供給中峰化學有限公司,聯泓新材料公司的C4、C5副産品供給山東瑞達作為聚丁烯的原材料……依靠這些産業鏈,魯南園區在2017年實現了300多億元産值。

刷新科技底色老基地煥發“第二春”

走進薛城化工産業園,就會鮮明地感受到這座化工小城中的“不對稱”——沒有煙塵滾滾的大煙囪,沒有隨風飄散的煤塵,目光所及,草木青翠;而林立的高爐、縱橫的管道,又展現著一個個科技“小巨人”的規整和體量,講述著現代工業的進取故事。

薛城地處棗陶煤田和滕南煤田交匯處,採煤歷史已有三百餘年,區內煤礦最多時達到47處,對財政的貢獻率最高時達到70%以上。憑藉這一優勢,薛城一度成為全市GDP翹楚。但近十年來,隨著境內煤炭資源枯竭,絕大多數小礦井被關閉,該區經濟發展急劇式微。

該何去何從?方向在現代化工産業上。2012年,濰焦集團控股薛焦,開始“退城進園”,實施整體搬遷,在20公里外的鄒塢鎮荒山坡上打造出煤焦化迴圈經濟産業園。“龍頭”打造園區,串起一個個産業鏈,這是故事的開始。迴圈經濟的定位,讓園區告別了一個個高污染、高危險的小項目,對符合方向的“高”“新”“尖”項目張開臂膀。如今,十幾個項目達到了水、電、污水處理、煤氣、蒸汽、空氮氣等資源共用和綜合迴圈利用,煤炭完全被“吃幹榨凈”。

在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內,兗礦魯南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1967年建廠的老企業,從2017年起,企業投資5億元以1套低溫甲醇洗凈化大裝置“嫁接”替代5套傳統小裝置,使碳原子綜合利用率提高20%,年節能增效益1.8億元。這兩年,該公司又與中國成達簽署了年産4萬噸高端改性聚甲醛項目,打破國外聚甲醛技術壁壘。這頗有科技含量的幾招,使企業變得更加“強壯”。

在企業龍頭們的帶動下,老基地不斷刷新科技底色,也助力所在園區從“最嚴認定”中脫穎而出。(王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