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推動文明提升和環境整治互促共進(大勢所趨)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輯:韓軍鵬 人氣: 發佈時間:2018-11-20 10:45:17
摘要: 自2003年開始,浙江省大力推進“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不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原標題:推動文明提升和環境整治互促共進(大勢所趨)

自2003年開始,浙江省大力推進“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不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從這一實踐中可以總結出許多經驗,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將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文化建設相結合,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農民文明素養提升相結合,從而既增強農民物質獲得感,又提升農民精神幸福感,推動鄉村文明提升和環境整治互促共進。

培育淳樸鄉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秉持以人為本、文化為魂的理念,堅持物的美麗與人的美麗並重、“富口袋”與“富腦袋”並重,注重將教育引導與實踐養成相結合。在全域開展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違建管控等人居環境整治的同時,以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為抓手,發揮村落歷史文化陳列館、傳統農耕文化和非遺文化傳藝館、思想道德教育館、鄉村群眾性文化大舞臺的作用,弘揚文明鄉風,建設人文鄉村,使農村文化建設成為“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力量。在這個過程中,著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傳承慈愛孝悌、貴和尚中、見利思義、樂善好施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詩詞歌咏、楹聯題刻、文化典故等村落人文資源,開展鄉風評議和新鄉賢活動,推動家規家訓挂廳堂、進禮堂、駐心堂,潛移默化地影響村民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要求融入道路、公園、河岸建設,把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等納入村規民約,讓村民養成文明行為習慣、提升文明素養。目前,全省已建成7916個農村文化禮堂,成為傳承鄉村文脈、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對培育愛護環境、積極向上的淳樸鄉風發揮著重要作用。

留住鄉愁記憶。歷史文化村落承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豐富多彩的鄉土歷史資訊、意境深遠的鄉村人文景觀和獨具特色的地方民風民俗。浙江省有近千個歷史文化村落,它們或古韻悠遠,或景觀獨特,折射出鄉村積澱深厚的歷史文化,構築起人們共同的鄉愁記憶和心靈故鄉。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中,浙江省把歷史文化村落保護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以修復、保護、傳承和永續利用為重點,著力傳承具有鄉村地域特色的慈文化、德文化、善文化、孝文化、信文化等,大力保護歷史文化村落中的建築文化、宗族文化、耕讀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等獨特文化,通過觸摸歷史脈搏、定格鄉土印象、回味鄉愁記憶、構建精神家園,努力讓歷史文化村落活起來。從2013年開始,每年啟動260多個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對省級重點歷史文化村落給予每村500萬—700萬元補助和15畝建設用地指標支援。目前,一大批歷史文化村落正以嶄新姿態向世人展示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文化窗口,增強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文化軟實力。

講好鄉村故事。大力挖掘和傳承古村落古民居背後的故事,按照有價值、有形態、有文脈、有人脈的標準,以全方位的視角、促發展的眼光尋訪傳統故事,以歷史文化村落為載體,以鄉愁為情感基礎,深入挖掘農耕文明、鄉村傳統、特色文化、民族風情,從中找尋傳統故事、構建精神家園。一方面,組織力量整理千村檔案,梳理千村故事,以文字、圖片、影像、展覽館、數據庫等形式記住鄉愁;另一方面,編寫“千村故事”叢書,挖掘、記錄、弘揚村落傳統文化,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力度,繼承和創新雅俗共賞、相容並蓄的鄉土文化,提煉和總結文化遺産保護、傳承、開發利用以及持續發展的經驗與做法。在講好鄉村故事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傳遞新時代的正能量,促進鄉村文明提升和環境整治良性互動。

(作者為浙江省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