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做人當若竹虛心且有節

來源:中國網 編輯:沐雨 人氣: 發佈時間:2018-07-17 09:01:26
摘要: 在繪畫領域,劉會萍畫了四十多年水墨畫,既繼承傳統,弘揚中華文化,又適應時代,東西結合,洋為中用,精研不輟。

做人當若竹虛心且有節

--記水墨畫藝術家劉會萍

中國的竹文化源遠流長,因“竹兒虛、竹性直、竹節貞”為知識分子所崇尚。鄭板橋説,“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此機也。獨畫雲乎哉!”眾多畫家也將他們對竹的喜愛通過國畫這種藝術形式毫無保留的展現出來。竹成了國畫中的常客,描繪竹的作品多如繁星。今天記者就為大家介紹一位水墨竹最完美的代表,他就是中國文聯藝術家協會主任委員及江西省萍鄉市文聯藝術界聯合會成員劉會萍。

劉會萍老師談吐樸實。他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藝術家如何傳承創新、藝術如何為大眾服務等方面闡述了自己的經驗和觀點,讓我茅塞頓開。通過交流,深深地感到劉會萍經過四十多年根植于生活的書畫學習和創作實踐,早已揣摩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書畫理論觀點。那就是:重視“功夫在畫外”的修行,始終把藝術家的職業良心和道德修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始終把人民群眾的藝術需求作為藝術創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我把劉會萍老師談話內容概括為“六個字”既:學、清、悟、美、變、道。

學:劉會萍説,書畫學習除了謙虛向老師學,還要學習好中國傳統文化,解決好文化傳承的問題。要深入生活向大自然學、向人民群眾學,向同行學。從傳統文化中得到啟蒙,從對大自然的細微觀察得到感悟,從同行的長處中得到提高,從同行的不足中汲取教訓。要向國外優秀的文化學習,把人類通用的藝術語言滲透到自己的作品中。

古人説,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正是出於這種對竹性的熱愛,劉會萍在丹青筆墨中傾注了全部的情感和心血!做人當若竹、虛心且有節,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觀察,去欣賞自然之美。然後回來默寫。自然之美,已經融入了劉會萍的生命。

清:劉會萍認為,書畫創作是一項高雅神聖的工作,要創作出好的書畫作品,如寫詩作文一般,要有激情,要有感而發,還要有閒散清新的心態。“無意于佳乃佳”只有在清靜無為的心理狀態下才能創作出一流的書畫作品。反之,如果心不在焉,逢場作戲,一邊創作,一邊想著:不知某某喜歡吧?不知能賣出多高價?這樣肯定不會創作出好的作品。

劉會萍的水墨畫工整嚴謹,又放筆直抒心意,顯得靈動秀美,又不失工致與力度,加之其水墨畫色彩明麗純凈,層次分明,老幹新枝縱橫交錯,勁健而圓潤,律動而穩健,既有雍容華貴、富麗祥和的大氣,也不失錚錚鐵骨、個性張揚的韻致。他追求崇高和優美的美學特點,已在幽幽的竹韻中飄散出來。看罷劉會萍的水墨畫,我早已身心怡然,陶醉其中了。劉會萍在書畫藝術創作中,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究其原因與他能靜下心來坐得住冷板凳有很大關係!

這些年中國書畫市場異常紅火。劉會萍多次參加各種大展並獲獎,其作品先後國內外重要藝術機構收藏。劉會萍所佔的學術地位和作品品質已經被學術界高度關注,市場潛力很大。但劉會萍不為市場所左右,嚴格恪守自己的藝術良心,心中裝著廣大人民群眾,不忘初心,安安分分地清心創作。

悟:既悟性。把學習的傳統文化、書畫知識、對大自然的感受、思想情感、時代氣息等與自己的創作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提煉加工,化抽象思維為形象畫面。不同的人其悟性也不同。悟性,與一個人的學識、經歷、情商有著很大的關係。要多學習、多實踐,開闊胸懷,開闊眼界,提高悟性。劉會萍書畫悟性極強,來自於他的勤奮好學和對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他勤奮加悟道,在書畫領域早已卓然成家。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精研古法,把握精髓,並恰當好處的引入了西畫對色彩的運用,使得畫面綻放出別樣的風采。他的水墨竹以其極富神采的筆墨和雅俗共賞的富麗畫面,為書畫界稱道,是收藏界難得的佳作妙品。

美:書畫創作是書畫家創造美好的過程。同時創造美好也是書畫創作的核心。什麼是美好?劉會萍認為,凡是人民群眾喜歡的自然、環保、和平、和諧、健康的東西都是美好的。劉會萍的畫作很多都是表現正直、無私、和諧的畫意,以光明向上的心態來表現虛懷若竹、灼灼清蓮、繁榮昌盛、萬物生生不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寓意著無限生機,人民群眾喜歡這種祥和虛懷若谷的畫面。這也反映了人類對生活共同的嚮往。劉會萍強調,書畫家為人民服務,首先是把人民作為服務對象,深入基層生活,了解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體察人民群眾的感受,創作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美的作品。一定要把最優秀、最美好的作品奉獻給社會,這即是社會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對中國傳統文化負責。

變:《易經》曰:通便之久,世界萬物唯有求變才能生存和發展,書畫家尤其如此。變化,能賦予書畫創作更深邃的內涵和時代感。筆墨當隨時代,對中國傳統文化要傳承好、發展好,對歷史上的經典作品要認真刻苦的反覆研讀,吸取精華,還要從中、外優秀文化中汲取養分。從人民群眾日新月異的生活中汲取時代資訊,使書畫創作緊跟時代,與時俱進。

道:一是書畫之道。在創作上要遵循書畫創作自身的規律,恪守藝術創作之道。要沉下心來學好書畫傳統,打好創作的基礎。要在不斷的學習進取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獨立品格。要有對自己、對藝術的準確認識和把握,確保書畫創作的正確方向。劉會萍筆下的水墨畫來自大自然,又高於大自然。細品劉會萍的水墨竹,“寧折不彎”的豪氣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它性質樸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靜而怡然,所謂“末出土時已有節,待到淩雲更虛心。”意高趣濃的境界,有很高的欣賞和審美價值。其水墨畫看上去滿幅輕鬆,但卻埋伏了雄強之骨和深厚的學識。從作品中窺視到溢於言表的人品鑄就。加之他從小的生活經歷和打下的書法功底,從而使畫面和題款達到完美統一。他胸臆開敞,喜讀群書,研讀畫史畫論及文化論著,養成腹中經綸和思中識度。他的精品力作,都結合畫中意境,用他精美書法提在畫面上恰到妙處。他注重生活蒙養,報身於自然懷抱,採集養分;他筆下的物象不是單純的理性選擇,而是結合了“自然”狀態下與物相接的感受,只要能觸及到眼前的自然生命,其筆下就會生出自然的意志;他的書畫作品大道自然,如同清風拂去眼前塵埃,畫面清澈透亮,給觀者以無窮的回味。二是做人之道。做人要講求道義。書畫藝術家要努力向人民群眾提供優質作品,要全身心投入創作,以藝術家的道德良心作標準來衡量作品的價值。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讓書畫作品通過市場機制,求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最佳效果,但書畫作品又不可成為市場的奴隸。

習近平同志曾指出:“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劉會萍正是習近平同志這一思想的實踐者。劉會萍在書畫創作中,始終奉行藝術從生活中來,藝術為大眾服務的理念,是一位能靜下心來學習提高、靜下心來研究、靜下心來創作的畫家。“書畫同源,功夫在畫外”這是劉會萍在談話中幾次重復的一句話。為了把畫外功夫做好,為弘揚傳統文化做出更大貢獻,幾十年來,劉會萍真是孜孜修行!

在繪畫領域,劉會萍畫了四十多年水墨畫,既繼承傳統,弘揚中華文化,又適應時代,東西結合,洋為中用,精研不輟。以求大處著眼,心手相應。劉會萍的水墨畫詮釋了他對古代水墨畫藝術作品、尤其是對注重寫實、同時又不乏意趣的水墨畫的熱情和推崇,在理想化提升藝術境界上,在以工細手法處理大幅構圖而不流於瑣碎上,在發揮光色深化意境的感染力上,在色彩的有效發揮和製作手段的精妙上,在對水墨畫傳統中程式化、裝飾化手段的運用上,在擺脫市場的負面影響導致的流行風格和粗製濫造而灌注以精品意識上,都有了極為明顯的收穫。劉會萍在堅實的造型能力上展開筆墨意趣,合理髮揮,強化其精神性。縱觀劉會萍的作品,融寫意之隨性到作品中,集工筆之精細於寫意作品中,時而工整嚴謹,時而放筆直取,通過多種渠道最終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

劉會萍先生畢業于油畫專業,特別擅長書法、中國畫。自幼受家祖祖父影響,酷愛繪畫藝術,師從導師彭維萍學習繪畫、寫生,中學畢業後並得到中國知名畫家甘遠龍先生,中國著名雕塑藝術家朱照林老先生以及李強等多位名畫家導師指點,作品多次獲獎。如今的劉會萍是中國文聯藝術家協會主任委員及江西省萍鄉市文聯藝術界聯合會成員。2017年5月入選中國好品牌及影響力書畫家侯選人,2018年作品在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發行的集郵冊上出版,其藝術作品受到全國書畫愛好者及各屆人士收藏。

劉會萍在四十多年的書畫創作實踐中,以人品的大氣象、畫品的大境界,詮釋自己書畫藝術的大成就!向世人展示的是紮實的藝術功力、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藝術學養。一句話,劉會萍先生是一位根植于生活的藝術家,正如一位書畫評論界權威人士説的那樣:“在當代中國畫壇上,在中國美術史上,著名畫家劉會萍先生當有重要一席。”(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