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産業 合作

黑臭水體整治他們用雙腳丈量每一段河道

來源:中國環境報 編輯:韓軍鵬 人氣: 發佈時間:2018-05-25 14:10:48
摘要: “我們的工作沒有別的方法,就是自己沿著河岸走一遍,用雙腳丈量每一段河道。”督查組組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書平在談到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時説。

“我們的工作沒有別的方法,就是自己沿著河岸走一遍,用雙腳丈量每一段河道。”督查組組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書平在談到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時説。

由生態環境部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起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正緊鑼密鼓地在8個省份的重點城市展開。記者近日來到第三督查組所在地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跟隨督查人員檢查採訪。

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是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來自生態環境和住建系統的人員分三批出動,重點督查36個重點城市和長江經濟帶地級市,並兼顧全國其他地級市,推動消滅城市黑臭水體工作。

不畏暴雨酷暑,堅持督查巡查

廣西的五月降雨頻頻,當地人説這個季節總是沒有預兆就下雨。“我們剛來的頭幾天一直是暴雨,這裡的土都變成了黃泥,頭一天現場巡查的時候根本沒法走。”第三督查組組員、北京建築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教授袁冬海説。

泥濘的道路也沒能讓督查組停下現場巡查工作,第二天督查組就配備了高筒雨靴,繼續現場巡查。連日的暴雨讓河岸草叢裏的蛇紛紛出洞,在現場檢查那平江下游河段時,由於河岸沒有路,督查組組員只能在齊膝高的草叢走。“有兩條黑蛇突然出現,其中一條有3根手指頭粗。”督查組組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嘉戌説。

送走了暴雨,又迎來了暴曬和高溫。一連幾天,南寧的溫度都在30度以上,日頭下的奔波勞作,使得草帽成為督查組人員的必備裝備。即使做好了防護,在炎炎烈日下,督查組組員的臉還是被曬得通紅,汗水也打濕了頭髮和衣服。在一個個核查過第一次現場檢查存在的問題後,督查組才放下心來,趕往下一個現場。這時記者手機上的運動軟體顯示,督查組已經走了兩公里,督查組組員、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的顧雪慈笑著説:“這是這次專項行動我走過最短的河道,長的我走過8公里,走了一天。”

除了檢查南寧市自查上報的城市黑臭河段外,督查組另一個檢查任務是對黑臭河段進行水質監測。在與當地環保局做好對接後,督查組迅速展開了水質監測工作。

“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去現場採樣,早上八點出發,到現場進行採樣,一直到下午五六點鐘。接著我們帶著樣品去環保局的實驗室進行分析,當天採樣當天分析,每天都是10點以後才能休息。最晚的一次我們淩晨一點半才完成當天的分析工作。”督查組組員、湖南省湘鄉市環境保護監測站的李衛平説,由於天氣潮濕悶熱,河邊日照強烈,他還出現過中暑的症狀。督查組用了6天時間,嚴格按照程式,對南寧市和桂林市的40個河段150多個樣品進行了分析。

公眾滿意是最大的心願

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説:“黑臭水體整治需‘滾動’管理,公眾監督特別重要,哪個地方治理後,又黑臭了,公眾舉報後若屬實,需要再列入黑臭水體清單,繼續督促整治,直至水體黑臭徹底解決。”為此,公眾可通過督查組公佈的電話和“城市黑臭水體監管平臺”微信公眾號舉報疑似黑臭水體。

負責核查公眾舉報的,是來自河南省襄城縣環保大隊的督查組組員王京偉。他介紹説,在接到舉報件後,第一件事就是對舉報件進行篩查,一旦確定是有關城市黑臭水體的舉報件,督查組第一時間就交辦給南寧市環保局,督查組隨後去現場進行審核。“我們要看地方環保局有沒有進行整治,是否落實了他們提交的整治方案,是否在整治期限前完成。”在整治現場,王京偉和同事一邊詢問環保局工作人員,一邊進行地點定位和現場記錄。在到達第三個現場時,突然降雨,王京偉和同事依然對現場進行了記錄,爬到梯子上查看過現場後,才放心地上車。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公眾的評議至關重要。在專項行動開始前,南寧市按照行動要求對38個河段附近的3800戶居民發放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公眾評議問卷。為了進一步了解居民對南寧市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的評價,督查組對問捲進行了電話回訪。“我負責7個河段的電話回訪,兩天一共打了105個電話,大部分居民都很配合,當然也有個別人以為我們是騷擾電話,挂掉了電話。”督查組組員、來自貴州省環境科學設計研究員的周思説。

除了電話回訪,督查組還入戶調查200家。在入戶調查前,負責公眾評議的督查組組員、江蘇省環保宣教中心的劉建雄不斷對同事強調:“不要把自己當老大,願意回答的居民要感謝人家,不願意回答的也要感謝人家。”劉建雄一戶一戶敲門,為了不打擾居民生活,督查組成員始終站在門外進行調查。一些上了年紀的居民聽不懂問卷的專業問題,劉建雄就一次次用最通俗的語言進行解釋,始終笑臉迎人。從住戶家出來後,督查組又不停歇地將調查結果上傳至公眾號的後台中。(見習記者魯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