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曬頭盔緊身運動服騎行照片成時尚”“幾十人組團騎輕鬆騎百公里”……近來,多地出現騎行熱,憑藉運動健身、時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車重回公眾視野,引發新一輪消費熱潮。“新華視點”記者採訪發現,兼具交通代步與戶外運動功能的自行車銷量一路走高,中高檔自行車線上線下“一車難求”。
自行車憑藉運動、時尚、科技元素回歸
在北京長安街上,全身裝備酷炫的自行車騎行愛好者已經成為一道風景線。一些騎友已經不滿足於週末“刷長安街”“刷二環”,而是騎行日常通勤。
“這兩年明顯感到騎行升溫。我住在海淀、工作在國貿,15公里的路程經常騎車上下班。”北京市民劉先生説。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調查數據顯示,北京市民慢行出行意願持續提升,自行車年騎行量由2017年的0.5億次提升至2021年的9.5億次。
隨著城市綠道的建成,騎行成為熱門戶外休閒方式之一。有的城市週末最熱門的騎行路段還會“堵車”。
騎行熱帶火了自行車銷售和租賃,中高端山地車、公路車“一車難求”成常態。
天津武清區一家單車生活體驗館負責人李秋菊説,今年以來,所有品牌銷量大漲,比去年同期增長50%。
記者走訪多家自行車專賣店發現,今年以來,很多公路車出現缺貨。北京西城區一家自行車品牌旗艦店店主張先生説,最近兩個月,萬元級專業比賽用的公路車全國缺貨,預訂需要等待3個月。
一家自行車租賃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從“五一”至今,公司的自行車租賃業務十分火爆。除了天氣最炎熱的時段,公司車輛供不應求,週末用車必須提前多日預約。
此外,自行車相關産品的線上銷售也非常火爆。記者從京東商城了解到,“618”期間,自行車零配件的成交額同比增長100%,騎行穿戴裝備的成交額同比增長80%。多個品牌的碼表、頭盔成交額同比增長300%以上。
騎行熱緣何興起?
多位專家指出,受疫情影響,人們的遠途出行減少,更多是在市區及周邊郊區開展戶外活動,自行車成了最好的選擇。
北京體育大學戶外運動産業研究中心主任孫海濱説,騎行熱並非突發現象,這些年一直在逐步升溫。很多城市規劃理念發生轉變,道路基礎設施提升,滿足了更多騎行需求;不少城市搞全域體育旅遊,舉辦專業級騎行賽事,帶動更多人加入騎行。
這兩年,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騎行隊伍,一家三代數口人共同騎行很常見。北京市朝陽區自行車運動協會會長王長昆説,騎行愛好者數量快速增長,從專業級運動員、騎行俱樂部成員、退休職工等群體為主變成了全年齡段市民。騎行愛好者“群體擴容”“每人平均數輛”共同帶動了自行車銷量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騎行還從健身運動變成社交活動。孫海濱説,年輕人加入騎行所展現出的陽光、時尚,也帶來騎行運動屬性的悄然變化,部分年輕人騎行不僅為了健身運動,更是社交“打卡”塑造個人形象的心理需求。專業級自行車本身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小眾市場,業餘愛好者蜂擁而至,導致中高端自行車供不應求。
國産自行車品質提高品牌崛起
多位專家表示,“3個月等一輛車”,部分原因是受疫情影響,國外品牌的中高端自行車産能不足。
“國産品牌因供應鏈完整,正在迅速擴大産能贏得市場。”珠海一家自行車配件企業負責人劉春生説,公司生産的國産變速器彌補了進口的缺口,客戶企業採購後打造了安全穩定的國內産業鏈,今年以來銷量同比增長60%以上。
多位受訪者認為,近年來,山東、江蘇以及深圳等地本土企業的國産山地車、公路車漸漸在騎行圈活躍起來,國內企業的創新活力也被激發出來。
劉春生説,機械變速器絕大部分市場長期被海外品牌壟斷。目前,企業進行核心零部件創新,研發和生産下一代變速器。
天津一家自行車生産企業總經理楊玉峰用手機向記者演示一款App,騎手既可以結交附近車友、實時聊天、組建騎行團隊,還可以在虛擬賽道上比賽,兼具運動和社交功能。通過車載感測器,App實時監測身體狀態,對故障車輛遠端維修提供技術支援。“這可有效保障騎行人員的健康。”楊玉峰説。
中國自行車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郭文玉説,行業將抓住消費升級新機遇,擴大市場,繼續擴大中高端運動自行車供給,不斷提高産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郭文玉説,目前,我國自行車産品檔次和附加值進一步提高,自行車産業顯示出持續穩定發展的較強韌性和較大潛力。未來,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必將推動自行車産業生態加快創新、産業體系加速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