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末,雙“馬”躍京畿——除了北京馬拉松在天安門開跑外,2018中國馬術障礙巡迴賽北京站也在居庸關長城腳下舉行。駿馬馳騁,在中國體育改革發展不斷深入的當下,中國馬術産業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這是創辦于2013年的中國馬術障礙巡迴賽(下稱“中巡賽”)首次在長城腳下舉辦,居庸疊翠,躍馬雄關,在北京天藍雲白的最美秋季,這一場馬術競技賽同樣也成了景觀賽事。據賽事主辦方介紹,將中巡賽北京站場地置於古老的長城腳下,一方面是讓雄關古塞、峰巒疊翠與騎手長靴白褲、縱馬騰躍的身姿相互映襯,增加比賽的觀賞性;另一方面,也是寄予了推動中國歷史悠久的馬術傳統繁榮復興的美好願景。
本站比賽,吸引了來自中國、法國、德國、荷蘭和愛爾蘭等國家和地區的騎手參與,挑戰賽、精英賽、冠軍賽等多個項目的設立,讓更多國際騎手來到中國,了解中國的馬術發展;同時也讓中國騎手和馬匹有更多機會與國際選手交流切磋。
作為國際馬術運動聯合會認可的三星級場地障礙賽,中巡賽自2013年起無論規模、參賽人數還是獎金和影響力都在不斷提升,在北上廣等地辦賽更是推動了賽事對青少年人群的覆蓋。根據中國馬術協會的相關數據統計,2017年,中馬國際系列賽事全年獎金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參賽人馬組合超過3000組,現場觀眾超過50000人次。
“雖然中國馬術産業在快速發展,但前期整體而言發展速度還是比較慢的。”一位馬術産業投資人對記者介紹。事實上,中國代表團從1984年重返奧運會以來,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一直沒有中國馬術選手出現在奧運賽場。北京奧運會之後,馬術運動開始受到社會關注,包括中巡賽、馬術世界盃中國聯賽、上海五星馬術賽等在內的馬術賽事開始連年興辦,但能在國際賽場、奧運賽場表現突出的中國馬術運動員還是寥寥可數。
中國馬術協會秘書長鐘國偉對記者指出,馬術運動在中國的普及和發展,主要是由賽事來帶動的。“賽事對這項運動的推動作用巨大。只有賽事更加專業,更受關注,誕生更多明星騎手,馬術才能夠更好地被大眾熟知,被更好地推廣和普及。”鐘國偉説。
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出臺,馬術被列入“大力支援發展”的健身休閒項目。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印發《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積極培育馬術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徵的時尚運動項目。賽事推動和政策利好之下,中國馬術産業正迎來嶄新發展機遇。隨著2020年東京奧運會馬術備戰工作的全面展開,國內馬術運動産業獲得發展良機,無論是競技賽事還是社會培訓都有不錯的前景。
北京市馬術運動協會發佈的《2017年中國馬術市場發展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全國馬術俱樂部已達1452家,年度平均銷售額達到了637萬元。運動馬匹進口量也連年保持在2000匹。
産業的快速發展也在吸引資本入場,馬術運動及周邊産業成為投資新風口。今年1月,復星基礎設施産業發展集團宣佈出資受讓中馬國際51%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並創設合資公司。中馬國際于2013年在國家體育總局自行車擊劍運動管理中心、中國馬術協會的指導下創設,是中巡賽的承辦方。
復星全球合夥人、星景控股董事長溫曉東表示,通過中巡賽和馬球俱樂部兩大項目,復星深度佈局馬上綜合運動産業,“我們希望在體育運動消費升級領域實現新突破,其中馬術産業是我們相當看好的;同時相關工作也希望能為普及馬術運動,助力國家奧運馬術計劃做出貢獻”。
(本文轉載于新華網,如轉載請註明出處)
(編輯:wz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