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依舊是中國體育産業的風口。
在體育産業的大發展中,過去被人忽略的健身培訓擁有了超乎很多熱門領域的盈利空間,考慮到健身人群的增量和健身教練較高的淘汰率,健身産業未來依舊值得期待。
如此産業價值,一定會吸引“獨角獸”覓食。
4月3日,阿裏體育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並購覆蓋跑步、健身、減肥三大人群、擁有5500萬用戶的網際網路健身品牌“樂動力”,而這也是阿裏體育第一筆全資收購。
這一塊蛋糕,值得體育産業發力追逐。
小心駛得萬年船
在業內人看來,阿裏體育本次並購背後關聯著一個更吸引眼球的消息。
就在近期,阿裏體育完成了A輪融資,融資超過12億人民幣,估值超過80億人民幣,這對於過去一段時間趨冷的體育投資領域是一針強心劑。
據悉,該輪融資由雲鋒基金領投,太平保險等知名機構跟投,並購樂動力恰恰是在融資完成後的第一時間做出的選擇。
儘管坐擁阿裏這樣的靠山,但阿裏體育誕生以來一直秉承著穩紮穩打的戰略,創始人兼CEO張大鐘曾向澎湃新聞記者表態,無心投身溢價明顯的版權市場,在同行公司紛紛斥資圈地的階段,阿裏體育總給人一種置身事外的感覺。
而他們最令人矚目的項目就是創立WESG(世界電子競技運動會),按照阿裏體育內部人士的分析,之所以試水電競,也是因為在體育産業圈,電競的商業模式更為清晰、發展處在明顯的上行通道。
回過來看,阿裏體育的務實謹慎在體育産業階段性的潮起潮退中,獲得了可持續性發展的沉澱和積累。
龍頭之一的樂視體育受困資金鏈斷裂從神壇墮入凡間,當下求活成為了未知數;曾經以80億拿下中超版權的體奧動力也陷入易主傳聞。
從資方角度看,一度四處開花的華人文化已經逐漸斬斷旗下所有的體育項目投資,在當下體育項目盈利模式不清晰、短期回血不易的陣痛前,很多資方正在從曾經的前赴後繼變得瞻前顧後……
超過1500億的大蛋糕
從瘋狂走向冷靜,是一種必然,而在體育投資遇冷的當下,阿裏體育的12億A輪融資就顯得更加彌足珍貴了。
雖然從融資主體來看,雲鋒基金無法回避馬雲,這也可能會被一些人看作是阿裏係內部的互相提攜,但在商言商,雲鋒私募基金的定位決定了賠錢賺吆喝絕不是他們的風格。
尤其是在體育投資經過一段瘋狂躁動之後,投資人會變得更加理性。
而在阿裏全面引領新零售的大勢下,阿裏體育于體育領域中尋找到了健身這樣的細分市場,作為體育新零售的主戰場和切入點。
按照張大鐘的説法,新零售基於人的需求和技術發展的雙核驅動,最貼近運動人群的全民健身領域是體育消費的重中之重。
以2017年健身行業的數據為例,整體收入超過1500億,健身房佔據40%,健身器材佔據29%,另包括23%的健身服裝和8%的健身營養品。
很顯然,這是一塊大蛋糕,並且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在這個時間點拿下擁有5500萬用戶的樂動力顯得十分及時。
要知道背靠阿裏的支付寶平臺,阿裏體育線上“體育服務”中的“天天紅包賽”(報名費2元,每天目標5000步,達標獲得獎金)推出兩周每天就有超過60萬人報名,支付寶“體育服務”的瀏覽量提升了將近10倍……
如今拿下樂動力的平臺以及5500萬的目標人群,可以預見,這是一次讓阿裏體育如虎添翼的並購。
少一些盲目,多一些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體育産業賺不賺錢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在西方發達國家美國為例,體育産業的總收入可以佔據GDP的3%,尚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體育産業完全有足夠的金礦可以挖掘,問題在於你出於怎樣的初衷、選擇了怎樣的切入點以及是否具備足夠的耐心。
張大鐘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體育産業圈一度都喜歡説網際網路思維,但網際網路思維不是讓你去二級市場炒股票,體育産業需要長期的耕耘,踏踏實實做事,急功近利要不得。”
簡而言之,人為製造熱點和泡沫不可取,以阿裏體育當下最主要的項目電競而言,眼下也不賺錢。
一週前張大鐘面對國內多家媒體時甚至直言不諱,“現在你們應該問我的是虧損情況”。但長遠來看,只要項目有利於民生、有持續性發展的空間與基因,盈利並非鏡中花、水中月。
從眼下來説,體育産業雖然存在泡沫,但體育産業大發展的趨勢未變,相比很多行業,體育投資依然是一塊洼地,但要少一些盲目、多一些理性。
(本文轉載于中國新聞網,如轉載請註明出處)
(編輯: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