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於佔有什麼,而在於追求什麼的過程中。——班廷
戰火中,兩位傑出加拿大醫生犧牲,他們的生命都定格在49歲。1941年2月21日,弗雷德里克·班廷因飛機墜毀而犧牲。他從紐芬蘭飛往英國,據説與生化武器有關。時間往回倒退467天,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因罹患敗血症而犧牲。
健客:白求恩在中國家喻戶曉。班廷好像也很有名。但是,為什麼要比較這兩位呢?
雲飛:嗯,不僅僅因為他們的犧牲或多或少、或明或暗與戰爭和細菌有關,讓我們從位於加拿大北部的格雷文赫思特小鎮上的白求恩故居開始。
在這裡,有一張多倫多大學醫學院1917屆畢業生合影照片,白求恩髮型帥氣、目光堅毅、身著禮服、外套學士袍,集年輕、英武、知性于一身,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他的同學班廷也在這張照片上。時間回到1912年秋天,22歲的白求恩和不滿21周歲的班廷走進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看似白求恩入學年齡更大一些,但其實白求恩從小學習成績優異,17歲高中畢業,被多倫多大學錄取。由於經濟窘迫,他不得不勤工儉學,甚至推遲進入醫學院的時間。在白求恩故居門口,有一組雕塑展現作為伐木工人的白求恩形象,年輕的白求恩戴著牛仔帽,雙手叉腰,一身工裝;他眉頭微蹙,凝視遠方,英姿颯爽,社會正義感呼之欲出。危險的伐木工作不僅鍛鍊了勇於冒險、永不退縮,而且教會他團結合作、助人為樂,利用閒暇時間,教新移民英語和文化。
反觀班廷,被老師描述為勤奮、害羞、認真的孩子,19歲好不容易高中畢業,進入多倫多大學維多利亞學院學習藝術,也許學藝術是他父母而非他自己的願望,班廷第一學年就被“廢”了,離開了維多利亞學院。換了一般人可能一蹶不振、破罐破摔,但班廷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牛人”。他向多倫多大學醫學院“請願”成功!
健客:等等,“請願”是什麼操作?
雲飛:現在常見的是成績免除類請願,關乎學生成績評估,對申請獎學金、國際交流等有影響。一般是大一的時候考試沒通過,提出一些理由,如室友很吵讓你沒學習好、想家了沒有好好備考等諸如此類的理由,請求學校不要記錄不好的成績。一旦請願通過了,之前沒考好的成績就不會記錄在案。反之,如果沒請願或請願沒通過,即便重修,不好的成績也會記錄在案。簡單説就是允許你“找理由”,原諒你“年少無知”,給你“後悔藥”。
但是,班廷的請願不是成績免除,而是轉換專業。從藝術到醫學,他經歷了什麼,如何做到的,真是難以想像。如果沒有執著追求、堅強意志和雄辯能力,恐怕連想都不敢想吧。
接下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白求恩和班廷先後入伍,經受戰火的洗禮,先後負傷,先後退伍。由於戰爭,縮短了在校時間,醫學知識體系教育難免受影響,同時,軍醫歷練使他們受益匪淺。白求恩先在英國進修內科學和外科學。1922年初,他前往愛丁堡參加英國皇家外科學會組織的入會考試,期間與弗朗西絲邂逅。21歲的弗朗西絲,是愛丁堡蘇格蘭議院總會計師的獨生女,受過良好的教育,氣質典雅,衣著講究,長長的黑睫毛下閃動著一雙美麗動人的眼睛。她的天真使白求恩一見傾心。與此同時,相貌英俊、充滿活力的白求恩也引起了弗朗西絲的注意。在與白求恩接觸中,她被他的才華所吸引,同時也為白求恩豪放大度的性格所折服。天遂人願,白求恩的愛丁堡之行不僅順利通過了皇家外科醫學會的考試,而且收穫了愛情。他和弗朗西絲雙雙墜入情網,並於1923年8月13日在倫敦舉行了婚禮。婚後,夫婦二人先後到巴黎、柏林、維也納等地旅行。同時,白求恩利用這個機會,觀摩歐洲外科名醫的手術,各種美好不言而喻。他和弗朗西絲相敬如賓,度過了這段難以忘懷的美好時光。
相比之下,班廷首先面臨嚴峻考驗。1919年2月,班廷回到加拿大,在多倫多的兒童醫院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來,他借錢買房子,開診所,希望懸壺濟世的同時,還可以離女友任教的中學近一些。然而,開業第一個月只有4加元收入。愛情也不順利,女友和他一直不大融洽,走著走著就散了。為增加收入,班廷在西安大略大學兼職,輔導學生,時薪2加元。1920年,班廷備課時從一篇醫學論文中得到糖尿病研究靈感……萬事開頭難,由於術後細菌感染等原因,研究還沒取得進展,第一批實驗狗就都死了。他就轉讓診所,變賣家産,又買來一批狗。終於,班廷憑堅韌不拔,發現胰島素,獲得19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迄今為止該獎項最年輕的獲得者,還是加拿大歷史上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健客:一個抱得美人,一個獲得諾獎。不錯啊!
雲飛:哈哈。一個延遲入學、一個跨界請願,我為多倫多大學醫學院 “不拘一格降人才”點讚!
接下來,輪到白求恩面臨考驗。白求恩為人直率,不拘小節,喜歡冒險;弗朗西絲個性恬靜,內向羞怯。雖然彼此相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久,兩人開始産生隔膜,使彼此間的敬愛受到了損傷,而白求恩做出的一些缺乏理智的行動,更使弗朗西絲感到失望。一天,狂風暴雨中的白求恩異常衝動,下意識地跳進了英吉利海峽,險些被淹死。後來,他很難為情地向弗朗西絲解釋説,他一直就想在暴風雨來臨時在海峽裏游泳。而在弗朗西絲看來他是要毀滅自己。另一次,白求恩激弗朗西絲跳過一個很寬的峽谷裂縫。他説:“我寧願看你掉下去,也不願看到你膽怯。”弗朗西絲雖然跳了過去,但她感到非常後怕,頭也不回地跑回旅館,隻身返回倫敦。白求恩寫信求她原諒,對那連他自己也不理解的古怪行為表示道歉。她回來後,兩人和好,過了幾天安穩日子,白求恩又覺得需要活動和刺激,於是他們就到瑞士去滑雪。他滑得不錯,但由於過分強烈的刺激和運動致使心臟受損,不得不在床上休息了3個星期。對於白求恩的魯莽,弗朗西絲一直耿耿於懷。白求恩熱衷於自己的事業,一天到晚忙於工作,夜裏也常常被喚醒出診。弗朗西絲顯然不適應這樣的生活節奏。她不喜歡底特律這個城市,整天自己呆在家裏,感到十分孤獨苦悶,因此,也變得更加矜持。生活缺乏融洽和必要的交流,加上沉重的工作負擔,白求恩更加急躁。他和弗朗西絲的生活在吵架與和好、氣惱與溫存、責怪與悔恨的交織中度過。1924年初,白求恩夫婦返回加拿大後不久,白求恩到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梅奧診所進修神經外科,同年10月抵達世界汽車工業的心臟,“轟鳴之都”底特律,並正式掛牌行醫。1926年,白求恩被聘為底特律醫學院醫藥學講師。正當白求恩事業有成,信心滿滿的時候,病魔無情襲來。1926年夏天,他患上可怕的肺結核,這種病在20世紀20年代如同今天的癌症一樣可怕。近兩年在底特律取得的成就看起來不過是夢一場。白求恩把弗朗西絲叫到身邊。他望著妻子焦急的面孔,感到十分內疚。儘管生活中的矛盾造成了感情上的隔膜,但他們畢竟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他不忍心拖累弗朗西絲。“有一件事我們必須談談,我不知道醫生對你説了些什麼,不過我快要死了,而你才25歲,前面還有整整的一生。我要你跟我離婚,走你自己的路。”白求恩語氣堅定。“不!諾爾曼,我不離開你,尤其是現在。”弗朗西絲真摯地説。“這樣沒有什麼意義。我決不再浪費你的生命。除非你同意跟我離婚,否則我就不到療養院去治療。”白求恩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弗朗西絲愣住了,然後雙手捂面,氣惱地哭起來。她了解白求恩説到做到的性格。離婚後,白求恩住進特魯多療養院,一度絕望並自暴自棄,他拒絕戒煙,不遵守醫院作息制度。後來,他在圖書館查到,並大膽使用人工氣胸療法,使自己奇跡般康復。
健客:肺結核啊,我知道,1882年科赫發現了結核桿菌。
雲飛:嗯,還記得特魯多療養院嗎?
健客:是特魯多創建的結核病療養院吧,“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不過療養院的名字好像叫“阿迪朗達克村舍療養院”。
雲飛:1915年,特魯多去世後,該機構的名稱改為“特魯多療養院”。
健客:科赫的結核菌素好像不太靈,當時還沒治療肺結核的特效藥吧。
雲飛: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細菌學家卡爾梅特與他的助手介蘭研發了“卡介苗”,1919年交給巴黎巴斯德研究院,1921年首次使用於人體。1930年,在德國呂貝克,240名嬰幼兒接種卡介苗後,10天內竟造成72個嬰兒死亡,死亡率達30%。後來發現,係菌株污染所致。該事件對醫學細菌學、醫學倫理學及疫苗學具有深遠影響。目前比較肯定的是,卡介苗可以預防嬰幼兒結核病導致的嚴重並發癥,如結核性腦膜炎和血行播散性結核等。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在結核病中高度流行區,新生兒應儘早接種卡介苗。
紐約理工學院發現全民施打卡介苗的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率顯著較低。有研究認為卡介苗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該病重症,但也有研究對此表示懷疑或否認。
健客:學術太複雜。什麼是人工氣胸療法呢?哎,我還是禁不住好奇心的驅使,儘量簡單點吧。
雲飛:人工氣胸療法是用針管經胸部肋間往胸腔注入氣體,但不能觸及肺部。注入氣體使雙肺呈週期性交替向內壓縮,可去除結核病灶,且不蔓延到其他部位。缺點是風險較大,因為氣胸本身是一種疾病,損害肺功能,嚴重可危及生命。經過不斷改進,該療法才得到醫學界認可,並在20世紀上半葉,逐漸成為歐美治療肺結核的主要方法。20世紀50年代,隨著鏈黴素、異煙肼、利福平等化學藥物的出現,人工氣胸療法逐漸退出了臨床一線,成為歷史。
白求恩康復後,內心一直惦念著弗朗西絲。1927年12月10日,病癒出院的白求恩在火車站給弗朗西絲發了一封電報:“病癒,今日離開特魯多療養院。對你感情依舊,你是否願意再同我結婚?”之後,白求恩進修了細菌學,全心致力於結核病感染問題研究。第二年返回加拿大蒙特利爾後,他到維多利亞皇家醫院工作,並成為加拿大肺結核領域的領航者,著名胸外科專家阿奇博爾德的第一助手。導師對他進行全方位嚴格訓練,使他對人體結構,甚至某些重要器官的結構熟悉得幾乎閉上眼睛也能準確摸到具體部位。白求恩又一次給弗朗西絲寫信,傾吐自己無法抑制的思念:“我常想,希望有一天早晨在街角上等你,在你走過來乘電車的時候嚇你一跳。我只説:‘嗨,咱倆去散散步吧。’”弗朗西絲在回信裏婉轉地表示,她懷疑他們是不是真變了很多,足以克服過去的困難。為了打消弗朗西絲的疑慮,白求恩在信中急切地表白道:“我越來越穩重了,你現在一定不認識我了,我敢説……我還能説多少回?我愛你,我等你。”白求恩的真誠再次打動了弗朗西絲的心。1929年秋天,弗朗西絲來到蒙特利爾,他們很快又結婚了。這一年白求恩39歲,弗朗西絲28歲。那時,白求恩已經成為有名的外科醫生,他似乎肯定地認為,自己選定的路線將會筆直地向前延伸,沒有一件事情是這位在特魯多療養院獲得新生的人所不能完成的。但是後來突然間一切都垮了。第二次結婚一年以後,弗朗西絲提出了離婚的要求。第二次結婚後,最初一切都進行得相當順利,甚至舊日的衝突在日常生活中重新出現以後,他們仍然繼續保持著深厚的感情。但是雙方都以畏懼和苦悶的心情發覺他們又在重演第一次婚姻生活的悲劇。一天下午,弗朗西絲回家後看見白求恩正盤腿坐在地板上,埋頭研究一個骷髏模型,她強壓著內心的不快問道:“你買晚飯吃的肉了嗎?”“買了”,他心不在焉地回答:“冰箱裏。”她打開冰箱,沒有看見所要的東西,卻看見一堆人的腸子,那是白求恩從醫院帶回來準備有空時研究的。她被嚇得大叫一聲,積在心中的火氣一下子爆發出來。類似的事情使弗朗西絲漸漸認清多年來她一直不願正視的現實,那就是白求恩只有他自己的工作和對事業驚人的獻身精神。而她所希望的是兩個人的生活,那種正常而平靜的生活。當弗朗西絲很坦白地説出自己的想法,提出離婚。白求恩先是大發雷霆,旋即表示理解,違心地説:“既然你只有和我分開才能幸福,那我們就馬上離婚。”婚姻的再次失敗,使白求恩和弗朗西絲都感到非常痛苦。他們曾共同買過一個大布娃娃,取名叫“艾麗絲”。離婚後,兩人商定,像所有離異家庭的孩子一樣,“艾麗絲”跟“爸爸”白求恩先過半年,然後再跟“媽媽”弗朗西絲過半年。這樣,一直持續了幾年。白求恩曾指著布娃娃,黯然神傷地對同事們説:“瞧,我們的婚姻只留下這樣一個可憐的‘孩子’。”此後,白求恩始終沒有再婚,內心一直深深珍藏著對弗朗西絲的那份感情。也許已經塵封就不再觸碰,免得塵土飛揚。
健客: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雲飛:是啊,“相愛容易,相處難”。如果相愛是看到對方的優點,那麼相處就是和對方的缺點為伴。
白求恩的醫學才華在蒙特利爾大放異彩。在臨床、科研、教學等方面聲譽日隆,他還發明和改進了多種手術器械,如人工氣胸器、白求恩肋骨剪、白求恩肋骨剝器等。1933年,白求恩成為卡特威爾市聖心醫院胸外科主任,並當選美國胸外科學會的五人理事會理事,擔任加拿大聯邦和地方政府衛生部門顧問,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醫學專家。白求恩和班廷這兩位同過窗、扛過槍、負過傷的傑出加拿大醫生雖然研究領域不同,但都致力於鑽研醫學科學技術;直到1935年8月,他們一起參加了在蘇聯召開的第十五屆國際生理學大會。
或許班廷才是在自己選定的路線筆直地向前延伸的那個人。第二次世界大戰陰雲密布,軍機已經達到新的高度和速度,低氧和過載成為影響機組人員健康和戰鬥力的重要問題。“班廷對加拿大的航空醫學絕對有幫助” ,芝加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兼講師比姆説,他是研究科學、技術和醫學歷史的專家。另外,班廷開始遊説英國政府準備應對生化戰。不過此事隨著1941年的離奇墜機無疾而終。
1991年11月14日是班廷百年誕辰,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合會為喚起全世界對糖尿病危害的關注而設定的首個世界糖尿病日。當日,在位於安大略省倫敦市的弗雷德里克·格蘭特·班廷爵士廣場,“希望之火”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母親點燃。這是一盞為了紀念班廷發現胰島素,同時也為了紀念一切受到糖尿病影響的人們而設立的長明燈。它也提醒著我們,胰島素只是控制而並非治愈糖尿病。它代表了對儘快找到治愈方法的希望。未來,當糖尿病真正得到治愈時,發現該方法的團隊將會被接來當地,親手完成熄滅火焰這一工作。聯合國2006年12月20日通過決議,從2007年起將每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升格為“聯合國糖尿病日”,並要求所有會員國、聯合國各相關組織、其他國際組織和民間團體,以適當方式開展活動,將糖尿病的預防控制提升為政府行為。
健客:等等,“每個男孩都有一個軍人夢”,能説説低氧和過載是怎麼回事嗎?
雲飛:開始軍機座艙不是密封的。有一次飛行員出現缺氧的情況,以至於連敵方和我方都分不清了,後來就知道要戴氧氣面罩了。大家坐飛機的時候,每次飛機起飛前乘務人員都會給大家示範一遍戴氧氣面罩的方法,這是為了防止飛機在天上發生意外導致飛機座艙失密而做的防範措施。
健客:我們大家都清楚在一萬米左右的高度空氣裏面氧氣含量非常低,是不足以維持人的正常生理需求的,那我們的民航客機在這樣的高度巡航飛行時是怎樣為旅客提供氧氣的呢?難道民航客機上配備了很多制氧設備專門為旅客製作氧氣嗎?
雲飛:其實,在萬米高空氧氣的百分比含量和地面一樣,仍舊是20.9%,但是隨著海拔高度增加,空氣密度降低,氧氣的絕對量也就相應減少,客艙內的氧氣並不是“制氧設備”製造出的氧氣,而是發動機引氣(經發動機壓縮的)經過空調組件調溫調壓後送入客艙供旅客和機組人員使用的。 在萬米高空中,大氣壓力和氣溫是很低的,客艙內空氣的氣壓和溫度必需是人可接受甚至舒適的範圍,因此,機艙是密閉的空間,此時,空調組件的工作可以在5-10分鐘內把艙裏的空氣“換一遍”,所以客艙內的空氣是很新鮮的,另外,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過程中會有壓耳的現象,説明客艙的氣壓也會隨著飛行高度變化,高度升高時客艙氣壓也在降低,這樣做的目的是一定程度減少客艙與外界大氣的氣壓差,從而減少客艙釋壓的風險,但任何時候客艙的氣壓都不低於2400米高度的大氣壓力,在這個高度氣壓下大多數人不會有身體不適的感受。飛行中也偶然發生意外事件可能造成釋壓,發生釋壓時,客艙內的氣壓很快下降至與外界一樣,此時10000米處的氣壓只有海平面的26%,2400米處的35%,這樣的環境需要存活必須提供高純氧氣,於是飛機上氧氣面罩就會自動脫落,化學氧氣或瓶裝氧氣可供給旅客和機組人員使用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內飛機必須下降至3000米的安全高度。所以,在高原或山區飛行的飛機,飛行時間和氧氣的供應量結合航路情況經過綜合分析並得到適航認證後,方可執行任務。可見,經過嚴格認證的飛機在飛行中是很安全的。
科普一個小知識,在空氣中氧氣的百分比含量約21%,其餘大部分是氮氣,還有少量其他氣體,每種氣體在氣壓中都有各自的“貢獻”,所有“貢獻”總和就是大氣壓,氧氣的“貢獻”大約23%,人類已經適應這種環境。1兆帕約一個標準大氣壓,氧氣壓力約0.23兆帕,2400米氧氣壓力約0.17兆帕,即0.17-0.23兆帕氧氣壓力是適宜的,10000米大氣壓力0.26兆帕,氧氣壓力0.06兆帕,通過提高吸入的氧氣濃度至65%,才能使氧氣壓力達到0.17兆帕。這還只是大氣環境的計算數值,人體生理上的變化更要充分重視,如血氧飽和度。
下面説説過載。由於飛行員頭部缺氧而導致的短暫性視力模糊甚至是失明,通常發生在大機動飛行階段。飛機在大迎角爬升時飛行員受到的是正過載,但由於慣性存在人體內血液卻還集中在下部,頭部缺血就會造成供血不足最終引發黑視。研究發現出現黑視的正過載約為3個g,大部分飛行員會在5個g左右出現黑視,黑視如果無法得到緩解下一步飛行員就會暈厥,而一旦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暈厥後果會怎樣不用多説。要説起黑視並不是只有飛行員才能碰到,其實我們在生活中都遇到過黑視只不過很容易被大家忽略而已。比如當一個人長時間下蹲突然站立起來的瞬間就可能會感到頭暈目眩甚至會出現短暫失明,這就跟飛行員遇到的黑視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我們在陸地上哪怕是一時沒站穩摔倒了問題也不會太大,可飛行員在飛行途中遇到黑視操作不當的話就會是一場災難。飛機在加速爬升過程中飛行員容易遇到黑視,而飛機在俯衝過程中飛行員則容易遇到紅視。當飛機突然進行大俯衝時飛行員受到的是負過載,同樣由於慣性存在飛行員的腦部會充血形成高壓,這時飛行員看外面的世界就如同戴了一副紅色眼鏡一樣周邊東西都是紅色。紅視發生時飛行員會感到頭部劇烈疼痛、臉部腫脹、眼睛無法睜開。當負過載達到約3個g時會發生紅視,負過載超過4個g飛行員會變得視力模糊面部扭曲甚至是暈厥。2018年4月4日美國“雷鳥”飛行隊的1架F-16戰機在內華達州空軍基地進行飛行訓練時由於飛行員無法承受大過載暈厥而最終墜機,可見哪怕是經常進行特技飛行訓練的飛行員也無法真正避免黑視和紅視的發生。為提高抗載荷能力戰鬥機飛行員不僅要經常進行跳繩、仰臥起坐、跑步等運動保持體能,還要在駕駛戰機時穿上飛行員專用的抗荷服。抗荷服一般由尼龍織物製成,穿上抗荷服後可幫助飛行員將個人的抗載荷能力提高1.2-1.6個g,這樣一來飛機大過載飛行時抗荷服會自動充氣並將飛行員下肢緊緊束縛起來以阻止血液聚集到腿部從而最大限度保證飛行員腦部供血充足達到降低黑視發生的概率。扯遠了,馬上拉回來。
在蘇聯,白求恩看到,在醫院和療養院裏,一切醫療都是免費的。由於有效的防治,結核病的死亡率只是沙俄時代的五分之一。這使白求恩感到震驚,他説:“外科醫生在手術臺上治療的只是肺結核在人體上産生的嚴重後果,可是治療不了産生肺結核的原因。”他有這樣一種感覺:一個新的試驗正在古老的俄羅斯進行著,它將對全世界人們的生活方式産生深遠的影響。白求恩回到加拿大,向許多人談起了自己蘇聯之行的觀感。他對蘇聯社會主義的讚美,使不少同事吃驚,有位同事當面説他被“洗了腦筋”。 白求恩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拍拍額頭:“是洗成紅色的了嗎?”白求恩開始與蒙特利爾的蘇聯之友協會接觸,並與魁北克省共産黨書記瑞森建立聯繫。從瑞森那裏他得到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産黨宣言》、列寧的《國家與革命》等書籍。通過學習,更加堅定了他走革命道路的決心。1935年11月,白求恩加入加拿大共産黨。他在日記中寫道:他們送給我一個新的名譽地位,我現在是醫學博士,皇家外科學會會員,同時是“同志”,這是一個光榮的稱號。我覺得已經踏上一條新的道路。”
1936年7月,無線電波從柏林傳來了希特勒瘋狂的侵略叫囂。在義大利,墨索裏尼也發出了戰爭的吶喊。這兩個戰爭狂人狼狽為奸,將早已準備好的軍人和飛機、坦克運到西班牙。一場赤裸裸的戰爭開始了。德意對西班牙的武裝干涉,引起了世界60多個國家的共産黨人和愛好和平人士的極大憤慨。主持正義的人們決心要用生命來保衛人類的自由。10月的一天下午,一位素不相識的客人來到白求恩的住所。他是加拿大援助民主西班牙委員會派來的,專門來遞交這個委員會主席班斯潘司給白求恩的一封信。信中説,作為援助西班牙的第一個行動,委員會決定派一個醫療隊到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去。委員會認為擔任醫療隊隊長的合適人選是白求恩。請他作出決定後給予答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往期回顧:
歡迎加入健客群,了解更多運動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