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個復仇主義者,我無意于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帳上。但是,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梅汝璈
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的密蘇裏艦上,日本正式向同盟國簽署了投降書,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以正義者的勝利宣告終結。在隨後的東京審判中,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28名日本甲級戰犯受到了遠東軍事法庭的審判。東京審判法庭的國際檢察局的報告指出,日軍在中國使用化學武器攻擊1312次,受到傷害的人數為36,968人,其中死亡2086人。但是在這麼多的起訴罪行中,檢方只提起了日軍使用化學武器的罪行,裏面竟然沒有提及731部隊發動細菌戰的罪行,以及包括石井四郎在內的任何一名731部隊的成員。
健客:説起日本的“731部隊”,國人無不切齒。但是,如此踐踏人性的一支部隊最終卻順利逃脫了國際法庭的審判,原因何在?
雲飛:讓我們從石井四郎説起吧。1892年6月25日,石井四郎生於日本千葉縣加茂村的富庶之家。1904年,石井四郎的大哥,石井彪雄死於旅順松樹山。
健客:啊哦,死在咱們的土地上啊?快講講怎麼回事。
雲飛:哎,説起來都是心酸。旅順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與威海衛隔海相望,共扼渤海門戶。旅順作為北洋水師重鎮,由李鴻章耗時16年、耗資數千萬建成,船塢、炮臺、軍儲的實力為北洋軍之首,被稱為“遠東第一軍港”。旅順不僅背靠群山,而且主要山峰上都設有炮臺:東面有松樹山、二龍山、雞冠山、望台北等炮臺,西面有椅子山、案子山等炮臺,共有加農炮、榴彈炮、野炮、山炮等各種大炮78門。關於旅順之險要,“霸才”黃遵憲曾讚道:“海水一泓煙九點,壯哉此地實天險!炮臺屹立如虎闞,紅衣大將威望儼”。
對於明治時期的日本人來説,旅順也是難以遺忘的一處地名。中日甲午戰爭以及日俄戰爭中,日本有許多士兵戰死在旅順。1894年11月21日,以大山岩為司令官的日本第二軍經過一天戰鬥,攻佔了清軍1.3萬人防守的旅順要塞。據説,原本預計半年才能打下來。日本憑藉甲午戰爭的勝利,與清朝政府簽署割讓遼東半島的條約。然而,俄德法三國強烈要求:“把遼東半島歸還給清朝政府。”這就是所謂的“三國干涉還遼”。
健客:等等,“三國干涉還遼”是怎麼回事?
雲飛:唉,今天是什麼日子啊?儘是不堪回首。可是,這些往事真的不應遺忘。1895年4月17日,清朝政府與日本明治政府在簽署《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予日本國”。六日後,俄國、德國和法國為了自身利益,以“友善勸告”為藉口,迫使日本把遼東還給清政府,日本則趁機勒索清政府三千萬兩白銀作為賠償。日本對歸還遼東半島深感屈辱,埋下日俄戰爭的伏筆。遼東半島歸還後,俄國就與清朝政府秘密簽約,並在旅順開始重建要塞。用混凝土加固的堡壘具有槍彈無法穿透的強度,各堡壘由地道連接。另外,炮臺前布有地雷陣,用很大的鐵絲網圍住,周圍配備了機槍和速射炮。10年後,日軍攻打旅順要塞時,沒料到竟會遭遇無法比擬的艱難。乃木希典率領的日本第三軍缺乏情報,認為旅順還是那個甲午戰爭中一天就能攻佔要塞。正面炮擊後就開始突擊。第一次總攻中死傷人數駭人聽聞,竟達1.6萬人。日軍這才認識到旅順要塞非常堅固。突擊中的日軍成了俄軍各堡壘射出槍彈的活靶子,毫無防備地被射中,紛紛倒下。第二次總攻依然以悲慘結局宣告失敗。據説,日本士兵屍體未被掩埋,發出腐臭氣味,以至俄軍都無法忍受。石井彪雄陣亡消息傳來,據説是在11月26日發動的總攻中喪命的。
石井彪雄的遺骸沒有運回本國,大概留在松樹山上了吧。石井四郎的父親石井桂生於1844年,安然度過明治維新那個激烈動蕩的年代,憑藉與生俱來的才智,巧妙運用從父親伊八那裏繼承下來的土地和財産,積累了財富,也有了名聲,據説,石井彪雄各方面都很優秀,石井桂對其寄予厚望,正考慮讓他當家做主,自己漸漸退出養老。本來萬事皆順,可到了60歲大壽,他卻失去了為了國家上戰場的長子。
日本軍隊在日俄戰爭中表現出野蠻和文明,野蠻是指日本軍隊作戰風格非常不人道,而文明則是指日軍沒有屠殺戰俘。在這場戰爭中,為了激勵士兵的士氣,乃木希典喊出了“為天皇陛下獻身”的口號,整個日俄戰爭期間,日軍無不是瘋狂的進攻,面對俄軍的堡壘,在沒有炮火支援的情況下,採用“肉彈衝鋒”的方式,摧毀俄軍的抵抗意志。由於日俄戰爭中,日本軍隊的表現,戰後日本獲得很高的國際地位,整個民族也陷入狂熱之中。既然利用民眾對天皇的崇拜可以創造巨大的力量,那麼何不全國開展,這就是當時日本的政策,培養一種愚昧的忠君思想。在相關紀錄片中,幾乎全部都是打著天皇的旗幟,這種思想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開端。日俄戰爭結束之後,日本就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對內採取獨裁統治,對外採取侵略擴張。在當時日本全民都要接受軍國主義教育,而且從小開始抓起,學校“兵營化”,強調教育要為“大東亞聖戰”服務,鼓吹為天皇“滅身切腹”。在這種軍國主義教育下,很多孩子走上歧路,長大後犯下滔天罪行。
那年,石井四郎12歲,對大哥身穿軍服、光榮出征的威武身影,或許會投以憧憬的目光。對大哥陣亡噩耗,想必十分震驚,深受打擊。他們的母親千代,是藩醫的女兒。她下嫁到加茂村石井家的詳情,已不得而知了。説起藩醫,在江戶時期,藩醫是藩主的家臣,多是醫學世家。藩醫之女被上蒼賜下4個兒子,希望其中一人能成為醫生,是理所應當的。白髮人送黑髮人,她或許沉浸在長子陣亡的不幸中,漸漸地將希望寄託在小兒子身上。與此同時,大哥之死讓只知道加茂村的石井四郎切實感受到日本海對面的大陸。也許正是從那時起,扭曲的教育點燃了少年石井四郎內心的無妄之火。
健客:軍國主義教育使然?
雲飛:嗯。
健客:有點抽象吧!
雲飛:其實,教育從來就不抽象。還記得《西線無戰事》裏的保羅嗎?
健客:記起來了,老師在鼓動,父親在炫耀,年輕的生命迅速地凋零了。
雲飛:毛病出在孩子身上,病因在哪?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都要反省,比如現今中國的“小眼鏡”問題。
健客:嗯,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
雲飛:難道只是師生之過嗎?2018年8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我國學生近視呈現高發、低齡化趨勢,嚴重影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這是一個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問題,必須高度重視,不能任其發展。習近平指示有關方面,要結合深化教育改革,拿出有效的綜合防治方案,並督促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抓好落實。習近平強調,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石井四郎從小就記憶力超群,據説能在一夜之間背出整本課文,不過與一般小孩不同的是,他有些沉默寡言。長大後,石井四郎身材魁偉,有那個時代日本人罕見的1.8米的大個子。1916年4月,石井四郎考入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1920年12月畢業。28歲的石井四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陸軍軍醫學校,決心成為一名軍醫,為天皇效力。當時,東京帝國大學或京都帝國大學等國立大學醫學部就讀的學生,半數以上都參加陸軍軍醫學校的考試。不過,考試合格人數全國不足百人,或許更少。據説,即便是來自東京帝國大學或京都帝國大學等校醫學部的學生也只有四五人能考試合格。石井四郎自從進入陸軍軍醫學校的大門,就對軍營衛生學教研室主任小泉親彥教官非常敬佩。小泉教官微微發胖,圓形臉上蓄著小鬍子,戴著圓眼鏡,一副笨拙的模樣。可是,他那富於前瞻性的意見頗具推動陸軍軍醫學校變革的能量,他那種熱情以及異乎尋常的敏銳視角,有著他人無法企及的影響力。1917年,德軍使用毒氣的第二年,小泉教官強烈主張深入研究化學武器,並在校內開設化學武器研究室。很快,他複製出德國使用的幾種毒氣。同時,設計製造了防毒面具。匆忙設立的實驗室由於排氣系統不夠完善,發生了事故,小泉教官生命垂危。經過50天療養,小泉教官才得以恢復健康,隨即趕制了2萬個防毒面具送往西伯利亞前線。他還前往歐洲和美國,考察各國軍事衛生情況,並將新式武器情報帶回日本。就在石井四郎進入陸軍軍醫學校後的第二年,該校為了追趕歐美各國,實現軍事現代化,對編制做了調整,新設“防疫部”。由於戰場上疫苗可預防常見的傳染病,組建該部門是為了方便生産傷寒、副傷寒等疫苗,對提高疫苗生産能力以及削減生産成本等進行研究。
畢業後,石井四郎被分配至近衛步兵第三聯隊工作,而後轉到東京第一衛戍醫院任職。接著,他又由陸軍省派往京都帝國大學研究生院學習。在陸軍軍醫學校成績優異者,可作為尉官前往研究生院或傳染病研究所等醫療機構學習。這種形式叫作“國內留學”,誰被選中就意味步入精英成長通道。後來,石井四郎本人在回答美軍的調查審問時説,日本陸軍省派送他進研究生院學習,目的就是“有利於研究細菌學、血清學、預防醫學,以及相關的病理”。在京都帝國大學研究生院學習期間,細菌學教授清野謙次擔任石井四郎的指導老師。1955年12月即日本戰敗10年後,石井四郎趕來為清野謙次通宵守靈。儘管遲到了,他還是發表了一通長篇宏論。石井四郎的講話如此開始,“本想孝敬父母,而父母已不在人世,現在又無法報答先生栽培大恩,深感遺憾。我在大學就讀研究生期間,社會上到處流行一種嗜睡性腦炎。各所大學都在研究該病,唯獨京都帝國大學未見行動。於是,我向先生提議説,京都帝國大學快成了昏昏欲睡的大學,因此希望我們整個京都帝國大學奮起努力,以徹底查明嗜睡性腦炎發病真相。先生讚許,並成立了一個龐大組織,在香川縣的丸龜和二豐郡兩地設立研究基地,收集各種資料,甚至挖掘出墳墓裏的屍體,集中起來進行研究……”
1924年夏天,日本突然爆發了一種奇怪的昏睡病,叫作嗜睡性腦炎,到處肆虐。到秋天,日本全國死亡人數達3310人。取得了指導老師清野謙次的理解和支援後,石井四郎立即召集各教研室有志於此的學生。經過不懈努力,他們終於得到許可,學校派遣了項目小組。這是他初露崢嶸,後來如法炮製,對陸軍省和參謀本部做工作的。對於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全力進行的這一項目,內科、病理科、細菌學等教研室的一些副教授和研究生都參加研究。在那次為清野謙次通宵守靈的座談會上,接替清野謙次擔任病理學教授的森茂樹也披露了如下情節,“當時,陸軍省派遣研究生石井四郎四處宣傳,説京都帝國大學對此事可不能含糊,也向我們進行了呼籲。於是,京都帝國大學由校長下達命令……總計有15人。我們出差去香川縣,用一個多月時間進行研究。這以後,就如諸位所知,石井君非常有名,極受重用。説是為國家做貢獻,我們那些人去了一個月,當時從校方領取了2000日元。然而,石井説:’我家有山林,可以賣掉,森茂樹,你就儘量用吧。’因此,我們花掉了大約6000日元。”當時,工匠的月薪是八九十日元,6000日元的鉅款相當於工匠5年多的工資。雖説石井四郎是加茂大地主的兒子,但“可以賣掉山林”充作研究經費,以完成項目,這種狂熱幹勁似乎顯示出他不僅有激情,而且一味蠻幹。正如石井四郎本人所言,他把項目組分成細菌班和病毒班,終於在動物實驗中獲得成功。京都帝國大學項目組首次斷定,嗜睡性腦炎的病因是病毒,並在東京的學會上予以發表。在那次守靈之夜,石井頗為自豪地繼續説道:“(針對這項成果發表)我們當時遭受到各種意見反駁,但最後還是確認是病毒。眾所週知,日新醫學出版社還為此出版了選印本。”京都帝國大學項目組的報告發表在《日新醫學》的定期增刊上。以《日新醫學》第七篇論文的形式,石井四郎單獨發表論文,題為“細菌學及血清學之我見”。3年後,他提交論文《關於革蘭氏陽性雙球菌之研究》,被京都帝國大學授予醫學博士學位。由各領域專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香川縣從事嗜睡性腦炎的調查研究。這在當時是獨出機抒的全新想法,它的重要性已經深深印入石井四郎的腦海裏。同時,石井四郎想必也發現自己具有領導上述項目組的才幹。他也一定充分感受到居於權力頂峰的那種快感。然而,項目組解散了,要提高自己作為研究者的名聲,他只能是一頭扎進研究室裏繼續進行專業領域的研究。畢業于東京帝國大學的北野政次,在陸軍軍醫學校與石井四郎是同屆生,但比石井四郎小2歲。此時,北野政次正孜孜不倦地研究學術,撰寫論文。然而,石井四郎明白,自己既缺乏北野那樣的研究天賦,也沒有沉浸在學術研究中的那份堅韌。石井四郎希望自己能成就一番豐功偉績。對於這種慾望和現實之間的落差,他一定會感到焦躁難耐吧。於是,石井四郎採取了與他以後出人頭地密切相關的兩項重大行動。其中之一就是結婚。當時,京都帝國大學細菌學教研室對面是京都帝國大學校長荒木寅三郎的府邸。為了進行嗜睡性腦炎研究的疏通工作,石井四郎造訪了校長府邸,對荒木校長的千金清子小姐一見鍾情。清子小姐膚色白皙,很有京都人的韻味。石井四郎迷戀上她,懇請校長允許他們結婚。荒木寅三郎是一個以開明著稱的人,在他眼中,這個由陸軍派送的野心勃勃的研究生或許是值得託付女兒的人吧。這時,石井四郎已晉陞為軍醫大尉,是今後仕途有保證的陸軍軍醫學校的精英。典型的“男人數關東,女人看京都”的郎才女貌,他們的親事一帆風順,石井四郎成了京都帝國大學校長的乘龍快婿,也緊緊抓住了荒木寅三郎這一靠山。石井四郎的另一個行動是赴歐美旅行。對在“國內留學”中得到認可的尉級軍官學生,陸軍軍醫學校會于數年後從中遴選出少數幾人,讓他們有機會到德國等國去進行“外國留學”。“外國留學”後歸國的軍醫,在仕途上將更加順利。石井四郎在京都帝國大學研究生院獲得了博士學位2年後,留下比自己小13歲的嬌妻,以及剛出生的長女春海,啟程環遊世界各國,開始歷時2年的漫長旅行。關於他這次旅行的起因,石井四郎在通宵守靈的那天夜裏説是聽從了清野教授的建議,由陸軍派往國外旅行。不過,他這次出國旅行,實在是詭秘而蹊蹺。1928年,他啟程出發,訪問的地方有新加坡、錫蘭(即斯里蘭卡)、埃及、希臘、土耳其、義大利、法國、瑞士、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時、荷蘭、丹麥、瑞典、挪威、芬蘭、波蘭、蘇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東普魯士、加拿大以及美國本土。石井四郎的出國旅行與陸軍軍醫學校的“外國留學”不是同一種類型。“外國留學”是在留學之地不斷地發表醫學報告。然而,石井四郎沒有留下類似這樣的論文。後來,與石井四郎同屆的北野政次對美軍説:“他起先是自費留學去歐洲的,後半程改為公費留學了。”
健客:自費轉公費,什麼情況?
雲飛:石井四郎這次出國旅行在日本陸軍中是不可想像的。
健客:為什麼能夠成行呢?
雲飛:這是一個謎。現在只能猜謎了。
1925年6月17日,國際聯盟通過《日內瓦議定書》,即《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的議定書》。日本和美國雖然也在該議定書上簽字了,但實際上沒有批准。據説,石井四郎聽説了《日內瓦議定書》的相關傳聞,就在考慮,既然細菌武器是一種威脅,以至於需要用條約來禁止使用,也就是説它很有效用,那就非研製不可。有一點可以確認,石井四郎在啟程去歐洲旅行之前曾就細菌戰有所議論。1926年,他結束了在研究生院的研究學習,轉到京都衛戍醫院任職。從那以後,石井四郎多次前往東京造訪參謀本部,對參謀或作戰課長級別人員進行遊説,強調對細菌戰的防禦準備是如何如何的重要。遠藤三郎,當時作為大尉在參謀本部作戰課任職。據他自述,自己也是接受石井主張的人員之一。石井四郎在嗜睡性腦炎研究項目中大獲成功,又在醞釀策劃能推動陸軍付諸實施的宏大項目。另一方面,日本陸軍深感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美軍事實力遠超日本,認為必須引進最新科學技術,新設了“陸軍科學研究所”,內設著重研究化學武器的部門。醫務局原本只負責治療毒氣受害者的,而小泉親彥教官卻提出要研製其格外青睞的毒氣,甚至被讚譽為“在化學武器方面,日本的第一人”。就在此時,尚在京都衛戍醫院任職的石井四郎前來商量,提議要推進細菌戰研究。就小泉親彥而言,他當然會擊節歡迎了。小泉親彥正在尋找機會以提高軍醫暨醫務局的地位。當時的醫務局,在日本陸軍中屬於地位最低的部門之一。醫務局之所以地位低下,是因為該部門不直接參與戰鬥。可以想見,小泉親彥可能這樣盤算:假如能使用細菌武器發動攻擊,醫務局就能提高地位,他在陸軍省內的地位也會隨之提高。石井四郎的想法也雷同。石井四郎雄心勃勃,希望能晉陞到比軍醫最高軍銜中將更高一級的大將。在野心勃勃的他看來,軍醫要想積極參加攻擊,細菌戰這一絕妙設想再合適不過了。於是,他遊歷歐美各國,考察各國情況,希冀掌握強大的細菌武器。石井四郎到那些批准《日內瓦議定書》、業已掌握這方面知識和技術,具有研製細菌武器能力的國家週游一番,以詳細地考察這些國家的情況。這不就是他的旅行目的嗎?他的國外留學與年輕軍醫的國外留學大相徑庭,他的目的是秘密收集情報。
當時,加茂村民聽説了石井家的四公子要去德國。時至今日,還有村民説,以富裕興盛而自豪的石井家,那時也大量出售了自家山林和田地,用作石井四郎的教育費用。但變賣田産還不夠他在海外的旅遊費用。這些費用越積越多,以致石井家負債纍纍,生計漸漸陷於窘迫。另一方面,來自家鄉的匯款動輒中斷,參謀本部此時才決定讓他用公費進行考察。如此想來,石井四郎歐美之旅中途由自費改為公費,其理由也就可以解釋了。1930年,石井四郎從歐洲到美國,週游一圈後回國。當年的企圖如願以償,同年8月,他晉陞為三等軍醫正,相當於少校,被聘為陸軍軍醫學校教官。在石井海外考察期間,該校遷至東京,更有利於他遊説陸軍省或參謀本部,強調研究細菌戰的必要性。石井四郎對他在歐美收集來的情報添枝加葉,大吹大擂。1949年,蘇聯遠東城市哈巴羅夫斯克(伯力)舉行審判,其公審記錄中記錄了石井四郎到處強調細菌戰必要性的言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蘇聯對被捕的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等,包括5名731部隊軍醫在內,共12名原日本軍人進行了審訊,審訊記錄的日文版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東京神田神保町等舊書店大量有售。該書封面上印有《前日本陸軍軍人因準備和使用細菌武器被控案審判材料》。該書用劣質稻草紙印製,很厚,超過700頁。此譯本非常奇妙,從中根本無法判明誰翻譯的,以及誰出版的。然而,對於石井部隊的活動,它卻是首次把內部證詞公之於眾的珍貴的基礎資料。在《哈巴羅夫斯克審判實錄》中,原“防疫部”長官、石井四郎的頂頭上司梶冢隆二對審訊做了如下回答,“石井四郎赴歐出差回國後,于1931年在東京陸軍軍醫學校擔任教官一職。自那以後,他就到處陳述歐洲列強諸國都在準備細菌戰,日本如果不做這樣的準備,在未來戰爭中將遭遇到嚴重困難。我聽説石井四郎曾對日本陸軍省和參謀本部的重要幹部講述過:從作戰角度而言,細菌武器作為攻擊性武器是非常有效的。”同樣在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審判中被起訴的川島清,1941年至1943年任731部隊第四部即製造部部長,供述從石井四郎那裏聽到這樣的談話,“日本製造武器所必需的金屬以及其他原材料的儲量貧乏,所以日本必須研究新式武器。於是,細菌武器當時就被視為這樣的一種新式武器。石井還指出,目前世界上所有列強都在這個領域進行適當研究,日本在這方面也不能落後。”當時,陸軍省軍務局長永田鐵山,以及參謀本部作戰課長鈴木率道聽取了石井的意見。日本陸軍內部既有“統制派”與“皇道派”的對立,更有延續明治維新以來薩摩藩與長州藩的派系之爭,各種勢力交織在一起,組成了錯綜複雜且傾軋慘烈的強權政治舞臺。“統制派”首領永田鐵山主張,為了對未來戰爭有所準備,必須在外交、經濟、産業、文化、教育等所有領域都要形成能應對戰爭的戰時體制。他認為應推進旨在趕超歐美的陸軍現代化,採納了石井的觀點,進而對石井的宏偉構想大為讚賞,即建立一個為細菌戰服務的大型組織機構。1935年,永田鐵山被主張天皇親政的“皇道派”相澤三郎中佐刺殺。當時,他的得意門生東條英機身披永田鐵山鮮血染紅的軍服,發誓報仇。據説,石井四郎也在中國東北平房的自己房間裏擺放著永田鐵山胸像,以表敬意,矢志不渝。當然,構成強大後盾支援石井四郎的不是其他什麼人,而是時勢使然。
1931年9月18日,奉天郊外柳條湖,九一八事變爆發。關東軍在中國東北挑起戰爭,而日本民眾高呼萬歲,狂熱支援關東軍,他們開始合成一體,共同行動了。陸軍軍醫學校也緊急完成了戰時體制。一人、一校、一軍隊、一國家,在歧路上越走越遠。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往期回顧:
歡迎加入健客群,了解更多運動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