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泥河灣考古遺址公園裏,一尊高9.9米的猿人雕塑凝望著遠方,似乎在迎接即將到來的“冰雪之約”。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在即,張家口賽區冬奧火炬傳遞2月3日將從這座猿人雕塑前的廣場上開啟。
踏入泥河灣考古遺址公園南大門,冬奧元素撲面而來,道路兩側高懸著冬奧標語,五環旗迎風招展。
泥河灣管委會文物與環保局負責人孫永春介紹,泥河灣考古文化遺址群主要分佈在陽原縣境內東西長82公里、南北寬27公里的狹長區域、桑幹河兩岸,擁有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和人類舊石器遺跡。遺址公園就是依託泥河灣遺址群建造而成,區域內分佈著涵蓋舊石器時代早、中、晚期的各類遺址30多處,核心區面積約4平方公里。
遺址公園南大門的設計靈感,來自泥河灣遺址出土的古人類打制石器工具“尖狀刮削器”,入口檐板掀起,寓意由此開啟探尋泥河灣古地質、古生物、古人類的神秘之旅。
泥河灣遺址群內,迄今已發現命名遺址300多個,其中百萬年以上遺址50處,其密度之高、年代之久遠,在世界上都極為罕見,而且其文化連綿不斷,涵蓋了舊石器時代早、中、晚三個時期和新石器時代,完整記錄了人類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發展演變的全過程。
舊石器考古學家、河北省東方人類探源工程首席科學家謝飛表示,泥河灣考古遺址密集、年代跨度久遠、文化連綿不斷,從而享有“中國舊石器考古聖地”“東方人類的故鄉”等美譽。
從遺址公園北側沿臺階下溝,便來到小長梁遺址。這是1978年泥河灣發現的第一個有著超百萬年曆史的文化遺址,作為中國古人類活動最北端的見證,被鐫刻在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第一階上。
站在小長梁遺址平臺上遠眺,就能看到泥河灣迄今發現的年代最久遠的古人類文化遺址——馬圈溝遺址。在這裡,考古學家發現了古人類“餐食”草原猛犸象的活動遺跡,將東北亞古人類活動年代推前至距今約200萬年。
從馬圈溝近200萬年的文化根脈起源,到于家溝上萬年文明發端,泥河灣以其豐富多元、綿延不斷的文化序列,深深地烙刻在了中華文明進程之中。
2000年,泥河灣舊石器考古被評為20世紀中國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2001年,泥河灣遺址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泥河灣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2014年,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領導的科研隊伍歷時50多天,在泥河灣遺址群的馬鞍山遺址發現火塘、火堆、灶等用火遺跡30多處,用火遺跡周圍散佈著與人類餐食活動有關的被砸、砍、刮、燒過的動物殘骨。
火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火熟食、生火禦寒、舉火驅邪、用火敗敵,它為人類走出蠻荒帶來了文明曙光。
2月2日至4日,北京冬奧會的火炬接力活動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開展,“飛揚”火炬將在泥河灣探訪中華民族的“遠古足跡”。
泥河灣的故事遠未結束。在猿人雕塑前的廣場上,舞臺兩側展板“迎接冰雪之約 奔向美好未來”“冬奧火炬傳張垣 魅力陽原泥河灣”的字樣,在陽光下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