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快靈動的《大別山歌》、柔和婉轉的《上春山》……全國老年人廣場舞健身大聯動啟動儀式上,細心的人們從展演舞蹈名稱和風格中,能夠準確捕捉到廣受百姓歡迎的廣場舞有了更多的“文化味”。
10日,首屆全國老年人廣場舞健身大聯動啟動儀式在湖北黃岡遺愛湖畔舉行。8個展演舞蹈,全部由著名廣場舞編導王紹斌等人編舞。
年過七旬的王紹斌女士在介紹參演舞蹈的三個板塊選擇原則時表示,著重展示黃岡的歷史文化積澱和紅色文化特徵,是總體構思的突出重點,而《上春山》和《大別山歌》便是這一思路的體現。
《上春山》
黃岡古稱黃州,宋代文學家蘇軾(蘇東坡)被貶黃州期間寫就大量作品,其中“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兩賦一詞,更是膾炙人口傳誦至今,“東坡文化”即是黃岡文脈的典型代表。王紹斌説,《上春山》的舞者著裝是古裝,靈感來源於東坡文化,創編宗旨和設計細節,就是想利用廣場舞這一傳播廣泛的民間文體活動,達到記錄、傳承、推廣地域優秀文化的目的。
王紹斌老師
黃岡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大別山歌》舞蹈的創編靈感來源於歌曲《大別山歌》,講述的是人們對革命先輩的敬仰和感佩之情。
《大別山歌》
黃岡市老年人體育協會主席萬亞平表示,黃岡地區的廣場舞體現了廣泛性、先進性、地域性和包容性。即參與的人群廣泛,展現了向上的正能量,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且適合老年人參與。老年人們越跳越想跳,越跳越健康,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
廣場舞出現初期專注健身,形式上偏重節奏、律動,少有主題。伴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參與,更多專業人士的介入,廣場舞在舞蹈的主題、著裝、配樂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並且更多注重對地域文化、傳統的挖掘和展示,將對家鄉的深厚情誼和熱愛融入其中,大大提高了其觀賞性、藝術性、貼近性,越來越發揮出有益健康、傳承推廣優秀文化傳統等多元功能。
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副主席、廣場舞專委會主任溫文説,廣場舞向多元功能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這對於文化傳承創新發展能夠起到有益的助推作用。不過她也提醒説,對於老年人廣場舞的創編,在動作難度上必須考慮老年人的身體情況,不宜有過高要求。
文字:胡漢、徐敏
圖片:劉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