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作為“詩仙”李白唯一存世真跡,一幅《上陽臺》帖,僅用25個字既概括了濟源王屋山高聳峻拔之勢和源遠流長之水,又抒發了作者對道教名家司馬承禎的仰慕之情。9月3日,隨著河南省第十四屆老年人體育健身大會健身氣功交流活動在濟源那些年小鎮拉開序幕,來自全省20支代表隊的300多名教練員、運動員,在被譽為“道境極地”的王屋山,充分感悟了傳統文化間的共鳴。
本次交流活動由中共河南省委老幹部局、河南省體育局、河南省委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河南省老年人體育協會主辦,濟源産城融合示範區黨工委組織部、濟源産城融合示範區教育體育局、濟源産城融合示範區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濟源市老年人體育工作委員會、濟源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濟源市文投體育産業發展有限公司、河南浩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濟源市健身氣功協會承辦,設有健身氣功《易筋經》、《五禽戲》、《八段錦》、《大舞》等7個項目的個人賽和集體賽。主辦方希望能通過活動平臺,進一步提高全省的老年健身氣功水準。
“全國範圍內,河南的老年健身氣功水準處於獨一檔的地位,這次在王屋山,我也看到了不少優秀選手。”武漢體育學院教授石愛橋,是中國健身氣功協會常委和中國健身氣功九段,曾擔任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易筋經》、《大舞》等功法的編創組組長。在他看來,河南豐富的文化底蘊為這個項目在全省的普及和推廣提供了極大助力,石愛橋表示:“健身氣功是一項只有中國傳統文化才能詮釋的鍛鍊方法,講究‘形神兼備、內外合一’,是中華悠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易經的起源地和太極拳發源地,河南在這個項目上自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靈秀地起舞,面朝霞吞紫氣,不少參賽選手對王屋山的自然風光極其滿意,認為在青山綠水間鍛鍊,效果極佳。“只有身在山間,才能明白這裡為什麼被稱作‘道家第一聖地’。健身氣功的內涵之一,與道家思想的崇尚自然一脈相承,值得大家去深刻體悟。”洛陽隊的隊員冉朝霞已習練健身氣功多年,她告訴記者,健身氣功讓人鍛鍊身心的同時,對中華傳統文化也能産生極大興趣,自己不僅喜歡閱讀老莊書籍,在《馬王堆導引術》開始流行後,對馬王堆漢墓的考古成果也十分好奇。“這次比賽的舉辦地——那些年小鎮,給了我們很大驚喜,以前從來不知道,咱們河南還有這樣一個獨特的康養景區。”看著小鎮上充滿蘇式氣息的建築,退休前曾是洛陽拖拉機廠技工學校教師的冉朝霞表示,這裡勾起了他們這代人的時代記憶。
“舉辦全省老年健身氣功交流活動,是我們小鎮推行‘體育+文化’和‘體育+旅遊’的一次有益嘗試,從參賽老師們的反響來看,效果還算不錯。”那些年小鎮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國營表示:“王屋山不僅風光秀美、歷史文化悠久,‘愚公移山’更是體現了中華民族知難而進、艱苦奮鬥的偉大精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來自全國各地的三線建設者,在深山中建起了一座現代化的軍工企業。如今,雖然工廠不復昔日輝煌,但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人文財富。”周國營介紹説,濟源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打造的這座康養小鎮,特別適合老年朋友前來追尋記憶、療養健身,“我們和老年體育工作有很多契合點,未來可以多交流合作。”
“老年體育健身項目有很多都是中華傳統體育項目,是樹立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的天然載體。”河南省老年人體育協會副秘書長李源博表示,“兩個結合”的重大論斷,不僅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指明瞭方向,更為我省的老年體育工作劃明瞭重點。接下來,省老體協會深入挖掘傳統體育項目的內在動力,積極推動“我運動、我快樂、我健康、我幸福”,真正成為全省老年人的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