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是眼下人們的生存狀態,也直指孤獨的精神宿命——人在病毒蔓延的日子淪陷為一個個孤島,但以網際網路傳輸和即時通訊為橋梁,我們仍然可以嘗試建立人類的精神共同體,用音樂連接起人與人,治愈人心。
在繁體字“藥”中可見,樂(樂)與藥(藥)本同源,五音對五味,音樂與藥物原本就有著天然的聯繫。有形或無形的傷痛需要被治愈時,語言的盡頭便是音樂出現的地方。音樂家的演奏會激發出不同的回聲,和觀眾之間的關聯五味陳雜。在認知的共識和錯位中,音樂的意義得以進階。
這次別開生面的線上音樂會基於UCCA尤倫斯藝術中心近期呈現、由於疫情而停滯的展覽和表演項目——“園音”。藝術家秦思源的“園音”藝術項目由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合藝術中心、摩登天空BADHEAD廠牌、COART藝術機構共同主辦,由摩登天空BADHEAD廠牌主理人張曉舟與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副館長尤洋共同策劃,該項目邀請了39位音樂家,在北京合藝術中心的蘇州式園林以獨奏的形式接力進行,馮夢波、夏雨言、劉與操、黃錦、張夢、馮昊是其中的6位參與者。
藝術項目“園音”原定於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展出至2020年3月1日,但出於特殊時期對觀眾和藝術家健康安全的考慮,UCCA暫時閉館,停止當前的展覽和原定的線下音樂會系列活動,並探索其他呈現方式的可能性。而日活躍用戶超過3億的快手平臺,也在積極探索著疫情期間以直播、短視頻等方式為公眾帶來的生活體驗。雙方對線下藝術活動與線上平臺相結合的模式進行探討,期望將當代文化項目及其理念介紹給更多公眾,於是以音樂為載體,以治愈為內核的“良樂”音樂會得以誕生。
“園音”展覽現場,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2019。
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園音”項目基於當前環境進行了一次新奇的嘗試與探索,這再次印證了藝術隨時隨地突破時空限制的活力:從生於1952年的坂本龍一到生於1995年的劉與操,從中國多媒體藝術先驅馮夢波到旅居美國的嗩吶神人郭雅志,2020年2月29日,UCCA邀請九位風格迥異的音樂家進行一場陌生的驚奇跨時空接力音樂會。
UCCA ×快手
“園音“線上音樂會:良樂
2020.2.29(週六)
20:30 - 24:00
免費觀看
線上平臺
描碼進入UCCA快手主頁
▼
快手ID:uccaoffical
活動當日關注UCCA快手帳號並參與互動,
還有機會獲得UCCA會員卡;
“下城往事”展覽門票6折優惠券;
UCCA商店天貓店折扣券;
坂本龍一、龐寬、馮昊、張夢等嘉賓
提供的簽名CD、圖書等精美獎品~
九位音樂家將為觀眾呈現一場充滿未知挑戰的跨時空接力音樂會。馮夢波、夏雨言、黃錦、龐寬在北京,張夢在上海,馮昊在合肥,劉與操和郭雅志在波士頓,坂本龍一在紐約,音樂家們通過音樂接力,開始一場變化莫測的音樂對話,為觀者帶來未知而開放的“雲音樂”鑒賞體驗。夏雨言——琵琶,馮昊——電吉他,劉與操——電吉他,郭雅志——嗩吶,馮夢波——合成器,龐寬——合成器,張夢——笙和塤,黃錦——合成器與電子鼓,坂本龍一——鋼琴、合成器、電子設備。
《坂本龍一:終曲》電影劇照,圖片來源於網路。
龐寬個人項目“兩室一廳”。
活動流程
▼
專場一
馮昊
聲音藝術家
電吉他
繪畫出身,以聲音藝術與實驗音樂為創作的主要載體,作品以聲音、新媒體、影像、裝置或綜合項目的方式呈現。他分別以吉他預置演奏、掠奪性採樣拼貼(以DJStrausss為創作代號)和聲音裝置與聲音行為媒介進行創作。同時也涉足於劇場、舞蹈和電影等領域。他參與組建過多支實驗性質的音樂組合。2006年與李增輝組建實驗音樂組合“核桃室”,以實驗音樂和行為表演、影像、當代劇場的融合表達作為“核桃室”的特點。2015年組建“發夢茱莉”。2017年與新媒體藝術家畢振宇(In_K)組成新媒體藝術組合Drowyek。
專場二
夏雨言
琵琶演奏家
琵琶
2016年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琵琶專業。曾參與孔宏偉爵士樂團、楊靖琵琶室內樂團;與美國辛辛那提青年作曲家Rachel C.Walker合作琵琶作品《For Summer Rain》,曾創作跨界音樂作品:琵琶與踢踏舞《語》。任陳偉倫樂隊琵琶手。擅長新古典自由即興演奏風格,參與過眾多跨界藝術項目。
專場三
馮夢波
多媒體藝術家
“兩室一廳”龐寬
主唱、鍵盤手
合成器
馮夢波1966年出生於北京,199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馮夢波是中國最早關注和運用數字技術的藝術家之一,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就開始了互動藝術的創作,尤以運用電子遊戲創作聞名,藝術實踐涵蓋繪畫、書法、裝置、攝影、錄影和音樂表演。曾連續兩屆參展卡塞爾文獻展(1997和2002年),作品為MoMA、古根海姆、Lacma、尤倫斯基金會、白兔基金會和M+等機構收藏。
龐寬是新褲子樂隊主唱兼鍵盤手。“兩室一廳”是其于2016年創立的形象與個人藝術項目。在此項目中,龐寬化身名為“二室一廳”的機器人音樂家,通過聲音、影像、行為表演等媒介呈現對於後網路時代的系列思考與實踐。
專場四
坂本龍一
作曲家、音樂製作人
合成器、鋼琴、電子設備
坂本龍一在其近70年的音樂歲月中對音樂進行了多種創新性的探索。作為細野晴臣(Haruomi Hosono)黃色魔術樂團(Yellow Magic Orchestra)的鍵盤手和詞曲創作者,坂本龍一促成了合成器的流行(synthpop),並憑藉其對全球音樂的實驗性探索,以及對古典印象派音樂的深入研究,多年裏以音樂為30多部電影增光添彩,其中包括大島渚(Nagisa Oshima)的《戰場上的快樂聖誕》、伯納多·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的《末代皇帝》和《遮蔽的天空》,以及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裏圖(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的《荒野獵人》。在過去的20年裏,他創作了一部多媒體歌劇,將玻璃建築變成樂器,並前往北極錄製融雪的聲音。這種探索精神自始至終貫穿于其2017年創作的專輯《async》中,該專輯以音樂描繪了他患咽喉癌康復時所體會到的時光流逝。坂本在2019年初表示:“音樂、工作和生活都有起點和終點。我現在要創作的是擺脫時間限制的音樂。”
[MOU1]Ryuichi Sakamoto has lived many musical lives in his nearly 70 years. As a keyboardist and songwriter in Haruomi Hosono’s Yellow Magic Orchestra, he helped set the stage for synthpop. His solo experiments in fusing global genres and close studies of classical impressionism led to him scoring over 30 films in as many years, including Nagisa Oshima’s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Bernardo Bertolucci’s The Last Emperor and The Sheltering Sky, and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s The Revenant.
In the past 20 years alone, he’s written a multimedia opera, turned a glass building into an instrument, and travelled to the Arctic to record the sound of melting snow. That exploratory spirit runs through Sakamoto’s 2017 album, async, which paints an audio portrait of the passing of time informed by his recovery from throat cancer.“Music, work, and life all have a beginning and an ending,” said Sakamoto in early 2019.“What I want to make now is music freed from the constraints of time.”
專場五
張夢
音樂人
笙、塤
集演奏、作曲、音樂製作于一身的青年音樂家。他演奏的保留曲目不僅囊括了大量笙的傳統經典曲目,同時還組建過多支樂隊,跨越了實驗先鋒、搖滾、爵士、電子、世界音樂等眾多音樂風格。成功為笙這件古老的中國吹管樂器賦予了國際化姿態和富有活力的聲音表現。現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笙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上海音協民族管弦樂協會理事。近期與李星組成String & Wind,並錄製專輯《日昃》,即將在摩登天空BADHEAD廠牌出版。
專場六
劉與操
製作人、主唱兼吉他手
郭雅志
管樂演奏家
電吉他、嗩吶、打擊樂器
劉與操是假假條樂隊詞曲作者、製作人、主唱兼吉他手。假假條樂隊2016年出版首張專輯《時代在召喚》,隨後一直活躍在中國的搖滾舞臺上。
郭雅志精通中國各種民族管樂,尤以嗩吶最為聞名。曾發明瞭嗩吶“活芯”裝置,令傳統嗩吶奏出半音階、十二音體系,豐富了嗩吶的表現力。出版發行過《中國嗩吶》、《百鳥朝鳳》等多張個人專輯。郭雅志成功將嗩吶融入古典音樂、爵士樂、流行音樂、搖滾樂(例如在假假條樂隊的專輯中),並在很多膾炙人口的電影和電視劇中留下驚艷的聲音,堪稱當代樂壇的“嗩吶第一人”。
專場七
黃錦
鼓手、打擊樂手、電子音樂人
合成器、電子鼓
其個人創作項目以工業電子及噪音為基礎,運用鼓機和接觸式麥克風在打擊樂器裏尋找屬於自己的高辨識度音色,並將其節奏量化,通過音序排列和觸發器進行現場演奏。
*每段專場演出時間為20-30分鐘。
秦思源,《園音》(靜幀),2019,四屏影像裝置,19分03秒。
迥異於通常的音樂會,園音項目強調即興演奏,部分音樂家的現場即興表演以某一位此前在此演奏過的音樂家的錄音為靈感,並對之前的音樂做出呼應,同時也對當時的表演環境做出即興回應。從中國傳統民樂到爵士樂、搖滾樂、電子音樂、前衛實驗音樂……眾多音樂家以多元樂風全方位展現當下中國音樂的創造力。基於39位音樂家的表演記錄,藝術家秦思源對影像和聲音進行解構重組,創作了一部四屏視頻裝置作品,並先後於合藝術中心(2019年11月10日至12月9日)和UCCA(2019年12月12日開始)進行呈現,同時舉辦系列音樂會,讓園音藝術項目的理念——"即興"和"拼貼"——得到鮮活的擴展。
摩登天空旗下BADHEAD廠牌今年還將出版一套秦思源《園音》藝術項目唱片。
本次“‘園音’線上音樂會:良樂”由UCCA和快手聯合主辦。特別鳴謝本尼·葛洛托(Benny Grotto)、姜早早、王曉燕、以及志願者張景帆、熱鬧對本次項目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