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高發,一些患者為了好得快,擅自將幾種藥物混搭著吃。殊不知,同類藥物聯合使用不一定能增加療效,反而會增加毒性作用。近日,長沙市第三醫院藥學部副主任醫師劉麗華提醒市民,必須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正確用藥,尤其不能自行隨意混搭,以免造成藥物性肝損傷,損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多種感冒藥混吃大爺急性肝損傷

最近,67歲的王爹爹著涼感冒了,咳嗽、流鼻涕,還有輕微的高燒。他自己到藥店購買了布洛芬退燒,效果不明顯。聽一位朋友説撲熱息痛退燒效果好,他又加服了撲熱息痛,這樣聯合用藥3天后,王爹爹高燒明顯緩解,卻覺得渾身乏力、厭油、食欲明顯減退。家人趕緊把他送到長沙市第三醫院,醫生檢查發現王爹爹急性肝損傷。

“撲熱息痛也稱為對乙酰氨基酚,是目前臨床常用的解熱鎮痛藥,約80%的抗感冒藥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超量服用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同類感冒藥,存在肝損害、甚至衰竭的風險。”劉麗華分析説,王爹爹就是因為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兩種解熱鎮痛藥聯合使用,導致肝功能受損。

劉麗華説,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屬於非甾體類抗炎藥,用藥劑量達到一定水準以上時,再增加用藥劑量並不能增強其退燒止痛效果,可是藥物毒性反應將明顯增加。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礙、腎功能損傷以及肝功能損傷等。曾有新聞報道,一名27歲的年輕碩士感冒後,急於治好感冒,多種感冒藥混吃,超量服用了對乙酰氨基酚,導致急性爆發性肝損傷,最終不幸身亡。

吃藥不可混搭,也不能隨意增加劑量

用藥不當會對肝臟帶來不可逆的損傷,醫學上稱為藥物性肝損傷。劉麗華解釋,肝臟是人體內藥物代謝的重要器官,大部分藥物進入人體後需經通過肝臟藥物代謝酶的作用進行氧化、還原、水解等代謝反應後排出體外,因此肝臟容易遭受藥物或其代謝産物的侵襲而損傷其結構和功能。

聯合使用的藥物種數越多,發生不良反應包括肝毒性的風險也越大。研究顯示,兩種以上藥物合用,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5%,6種以上藥物合用,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15種以上藥物合用,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

“除了不能隨意混合使用以外,也不宜隨意增加劑量。”劉麗華提醒,一般來説,成人攝入對乙酰氨基酚一次不應超過500毫克,兩次用藥間隔時間不宜低於6小時,每日攝入最大量應不超過2克,用於解熱療程不應該超過3天,用於鎮痛不得超過5日。小兒按每次、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每4~6小時1次;12歲以下兒童每24小時不超過4次量,療程不超過5天。對乙酰氨基酚在新生兒體內排泄緩慢,毒性相對增強,2月齡以下的嬰兒不建議使用。

患者服用藥物時,可以對照藥物説明書查看其中的對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幾種藥物同時服用時,成人對對乙酰氨基酚的一日總劑量應當小于2克。此外,有肝硬化、脂肪肝、肝炎、膽管結石和膽囊結石以及營養不良的患者,應當慎用對乙酰氨基酚類藥物。

這幾類藥物易致肝損傷,需遵醫囑用藥

除了含對乙酰氨基酚類藥物,還有哪些藥物易致肝損傷?劉麗華列舉説,利福平和異煙肼等抗結核藥物不僅破壞肝細胞基本結構,而且也擾亂肝細胞代謝過程,易造成肝損傷。且結核病治療療程長、需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因此也易致肝損害。

不少民眾認為中藥非常安全,不需擔心副作用。其實,目前報道較多的可導致肝損傷的中草藥有何首烏、補骨脂、雷公藤等。如果隨意自行用中藥,沒經過中醫辨證施治,很容易造成肝損傷。另外,某些中草藥外形、名字差不多,常易用錯藥,若誤將具有明顯肝毒性的土三七當作田三七大量服用,可誘發急性肝衰竭。

多數抗腫瘤藥物殺滅腫瘤細胞,難免損害自身免疫系統,對器官組織帶來不可逆的傷害,特別是肝臟。常見導致肝損傷的抗腫瘤藥物有環磷酰胺、甲氨蝶呤、氟胞嘧啶、順鉑等。還有部分心血管藥物,如抗心律失常藥胺碘酮和他汀類降脂藥等可損害肝臟,甚至造成肝硬化和肝壞死。

藥物性肝損傷的主要臨床症狀表現為乏力、納差、發熱、噁心嘔吐、皮膚瘙癢、肝區不適等,醫學檢查則主要表現為轉氨酶、總膽紅素等指標異常增高。

面對藥物性肝損傷,劉麗華説,患者必須立即停用有關或可疑的致肝損傷藥物,並帶其藥盒、説明書前往醫院就診。醫生會對患者應用保肝降酶藥物進行護肝利膽綜合治療,或給予特異性解毒藥。患者需臥床休息,給予高熱卡飲食療法,重症患者給予人工肝支援療法。

如何預防藥物性肝損傷?劉麗華強調,首先,必須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正確用藥。其次,要仔細閱讀説明書。無論服用哪種藥物,用藥前要仔細閱讀説明書,了解藥物成分、用藥劑量和常見副作用以及禁忌症。再者,要定期檢查肝功能。有些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腦卒中患者需長時間服用藥物,慢性病人群應定期監測肝功能,根據檢查結果調整用藥量,必要時還需服用護肝藥。若用藥後出現全身乏力、厭油和黃疸等,應及時就醫。(全媒體記者朱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