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浪財經出品、新浪財經App及新浪科技聯合主辦的創投沙龍《財之道》第七期正式上線,本期主題是《新金融環境下,中小投資者如何提高金融素養?》。

image.png

“飯圈化”的理財方式是年輕一代思維方式的集中表現。去年的易方達張坤引發全民追捧,今年則轉向了另一種新的模式——看眼緣。表面上,小散們只是缺乏專業的投資能力,實際上,他們缺乏的是正確的金錢觀和財富觀,即財商。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中國經濟迅速增長,我們常説這是一個資本的時代,是每個人都要跟錢打交道的時代。然而,捲進資本大浪中,國民對於理財的思維意識能否跟上?家庭環境以及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新一代年輕人理財掛念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對於很多理財新手而言,常見的理財誤區又是什麼?投資者應該如何培養正確的理財觀、消費觀?

在今日的沙龍上,爾灣科技財經研究院院長、啟牛學堂課程研發負責人蘇秦,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高傑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屈源育,深度解讀了當代財商的教育現狀。

年輕人理財現狀:盲目追求高收益對風險認知不足

對於年輕人的理財現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高傑英錶示,年輕人的特徵是本金小,但他們的視野很開闊。因為現在資訊媒體比較發達,雖然是很小的本金,但他們會去選擇存款、理財産品、信託,包括可轉債等。

image.png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高傑英)

但高傑英指出,年輕人理財的另一大特點是焦慮。當然焦慮的不僅僅是年輕人,是所有的投資者都在焦慮,在跑贏通脹和虧損之間到底處於哪個狀態。

爾灣科技財經研究院院長、啟牛學堂課程研發負責人蘇秦則總結了年輕人理財的三個特點。首先是急於求成,年輕人理財希望暴富,希望能夠投進去就能翻倍,10%的年化收益、15%的年化收益,很多年輕人根本看不上。

其次,年輕人對風險的認知極少。在他們眼裏只有賺的多和賺的少的問題,幾乎很多人説要麼就少賺點,覺得炒股票虧錢,買基金肯定不虧錢。

同時年輕人也沒有開源節流,他們覺得100塊錢漲10倍就是1000塊錢,漲100倍就是1萬塊錢,但是沒有想到把基數擴大,該花的還是花。

“這是年輕人的問題,而且他們特別焦慮,聽很多課,但是那些課,一些UP主非常誇張,打新就能賺一輛車、賺一棟房這種理念,他們就會變得特別焦慮,特別不切實際。”

焦慮之下,“飯圈化”的理財方式成為年輕人的選擇,甚至轉向了“看眼緣”的模式。

image.png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屈源育)

對於基金圈飯圈化的現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屈源育表示,凡事要從兩方面來看,飯圈化也不全是消極的。從積極的角度來看,總比追娛樂女星好一些,至少説明年輕人對資本市場、對基金的關注。

不過他也指出,這種“飯圈化”的一個根本原因還是年輕人的金融素養、金融知識有所欠缺,過多地關注了收益率,可能對風險沒有什麼意識,動不動就要求翻倍、兩倍、三倍。

中小投資者如何培養正確的投資理財觀?

爾灣科技財經研究院院長、啟牛學堂課程研發負責人蘇秦表示,有些年輕人甚至貸款去炒股,而且是把父母買的房子抵押炒股,有的已經把房子虧得差不多了。

image.png

(爾灣科技財經研究院院長、啟牛學堂課程研發負責人蘇秦)

他建議年輕人進入資本市場後,第一步不要買股票,真的不太懂時可以買基金,因為基金是有專業的投資人幫忙打理。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屈源育認為,雖然有一些年輕人借錢炒股,用花唄買基金,但這也説明年輕人對資本市場的熱衷和關注,這不是一個壞事,需要我們更多地引導,提高投資者的金融素養。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高傑英錶示,不管是財商的培養也好,還是日常生活也好,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尤其是涉及到財富增長的財商上。第一是學習,第二是持續地學習,第三就是正確地持續地學習。

她把學習的框架總結為三個層次,學習宏觀的、中觀的和微觀的三個方面的知識。

宏觀上講就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一個國家的競爭力。金融上的貨幣政策,財經上的財政政策、産業政策等等,都是宏觀上必須要學習的一些知識。

中觀層面上來看,行業的發展、行業的趨勢,巴菲特説“我一定要選擇有護城河的企業”,就是這個行業得有特徵,才會有白酒這种經久不衰的賽道,尤其是茅臺的稀缺性,這是要對行業本身的特徵了解。

最後是微觀上,涉及到企業的經營,如何理解一個企業。要去看財務會計報表,還得具備數據分析的能力,各類財報(至少三張財務報表)內在的關係,要讀懂數字背後所代表的企業的經營。

對於體系化的學習,爾灣科技財經研究院院長、啟牛學堂課程研發負責人蘇秦希則建議,希望國家能夠把財商教育、投資者教育納入到國民教育體系裏,從中小學、初中、大學開始;第二就是能在以後推動所有的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前需要經過考試,主要是進行風險測試和知識測試,促進提升投資者的素養,避免年輕投資者遭遇過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