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網路、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中國經濟注入源源不斷新動能的同時,電子商務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到了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階段,迎來創新發展新機遇。

今年1~7月我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1.9%,實現逆勢增長,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拉動消費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同時,如何保護好消費者的個人資訊?數字化給實體經濟帶來哪些新機會?在2021中國電子商務大會上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數字技術賦能産業新生態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5G、物聯網、人工智慧、AR/ VR等數字化新技術、新應用的融合和演進,數字創造、數字交易、數字資産的輪廓更加清晰,在數字技術賦能下,小而散的傳統服務行業正在快速實現數字化轉型,産業呈現新模式新業態。

2021年,在疫情的影響下,零售行業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正在拓寬零售邊界、提升零售效率,重塑零售新業態。國美控股集團CEO杜鵑表示,借助數字科技的賦能,國美通過“一店一頁”、視頻導購、家場景延伸等功能,將線上線下、虛擬現實、到網到店到家場景融合。

盒馬鮮生創始人、CEO侯毅介紹,盒馬構建了新零售ReTech作業系統,將盒馬的運營過程、客戶交付界面、零售界面、支付界面、內部管理延伸到整個供應鏈都實現數字化管理。“數字化賦能後零售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供應鏈效率得到很大改善,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侯毅説,目前ReTech作業系統正在給越來越多的中小零售企業賦能。

數字化賦能正推動零售服務向更廣維度、更有溫度、更快響應、更加系統的新方向整合升級。杜鵑表示,數字化賦能下零售業共建共用為解決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供了新路徑,將有力助推實業促進就業。數字化賦能下未來零售的新體驗,將讓服務和行銷的各個環節能夠更好地詮釋人的機制,實現人的連結,溫暖人的生活。

在電力行業,國家電網運用數字技術賦能傳統電網,推動電網向更加智慧、更加友好的能源網際網路升級。國家電網副總經理龐驍剛表示,國家電網加速推進客戶服務的數字化,打造融合線下的網上國網平臺,實現服務一個入口、客戶一次註冊、業務一網通辦。全面實施供電﹢能效服務,開展能效診斷、需求響應、智慧運維等線上服務,助力全社會節能提效。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治理任重道遠

“如果説能源是工業經濟的血液,那麼數據就是數字經濟的血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説。

身處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數字社會,用戶的個人資訊保護尤為重要。很多消費者都遇到過“大數據殺熟”,比如旅遊類APP會員訂酒店的價格比非會員還貴;電商APP在不同區域下單,價格會有20%~30%的浮動,這些現象都是企業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的行為。

齊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認為,數據安全有三條紅線:第一,數據採集的紅線;第二,數據存儲的紅線;第三,數據流動的紅線。當前APP開發者應該重點關注四方面,以保證APP合規。一是滿足政府監管;二是企業自查發現問題;三是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四是在遵守國家數據保護、隱私保護法律的前提下促進企業發展。

數據是數字經濟中非常重要的新生産要素,但數據治理要考慮非常多的因素,目前還處於探索階段,在數據監管方面還面臨較大挑戰。白重恩表示,數據更新快、使用方法多,未來要更多思考怎麼利用科技手段進行監管,比如利用人工智慧的方法讓數據監管變得更加高效。

隨著數字經濟發展越來越深入,政府部門對APP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的行為監管越來越嚴格。從去年開始,工信部、公安部、中央網信辦多次通報、下架過度收集個人資訊的APP。截至今年8月底,工信部通報下架違規APP 1700多個,公安部通報下架APP 1000多個,中央網信辦通報違規APP 400多個。

在政府監管方面,工信部持續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的整治行動,今年7月16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資訊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表示未來將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不斷提升全國APP技術檢測平臺自動化檢測能力、監測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年底前將檢測覆蓋達到180萬款APP。

從今年9月1日起,《數據安全法》開始實施,11月11日《個人資訊保護法》將施行。“可以看到,侵犯用戶個人隱私已經進入依法監管的階段,違規的APP不僅面臨通報批評、責令整改,可能還承擔法律責任,甚至是刑事責任,因此APP的運營者要做好隱私數據保護工作,避免觸碰法律的底線。”齊向東説。(記者鄧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