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東北地理所)連續與吉林白城、黑龍江綏化及海倫市簽署《共同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合作協議》。

東北地理所將針對各地不同的土壤、氣候、作物和地形的多樣性,為三座城市的黑土地保護、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系統解決方案,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

用好養好黑土地、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已經成為黑土地區的共識。保護黑土地既是維護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家交給科研人員的一份重擔。

東北地理所建所伊始,就肩負著開展農業生態研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1978年,建立海倫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在全國範圍內率先開展黑土農田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生産力提高途徑研究。2009年建成中國科學院黑土區農業生態重點實驗室,針對黑土區農業發展面臨的耕地品質下降、黑土退化、農田水土調控能力降低等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研究工作。

多年來,東北地理所涌現出一批保護黑土地、探索治理模式的專家,取得了一批令人矚目的成績。2021年6月《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正式發佈。

來自東北地理所聯合研發的以免耕少耕秸稈覆蓋還田為關鍵技術的防風固土的“梨樹模式”和獨立研發的以秸稈粉碎、有機肥混合深翻還田,結合玉米—大豆輪作為關鍵技術的深耕培土的“龍江模式”均列入國家實施方案。

“我們是支撐黑土地保護的重要科技力量,未來我們將組織所內外相關專家,聚集優質資源,會同地方政府共同推廣開展科技會戰,切實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我們腳下的黑土地。”東北地理所所長姜明告訴記者。

(記者楊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