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支援科技成果轉化、企業關鍵技術研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金融力量無疑是重要一環。日前,中國銀保監會在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明確提出,要持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援,強化普惠金融服務。

但是,記者調查發現,金融支援科技創新在實踐中仍面臨諸多“堵點”,且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科創企業,尤其是初創期科創企業首先需要的是股權融資,但相應的資本市場體系仍不完善;第二,融資渠道較多依靠銀行業信貸産品,但科創企業的自身特點與銀行信貸準入標準存在較大差異;第三,銀行業著力推進的“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臨評估難、變現難、風險控制難等一系列問題。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從國際發展經驗看,金融支援科創企業,投行應走在商行之前,也就是説,種子期、初創期企業資金應主要來自內源資金、股東投入、外部風險投資機構等,待企業進入成長期、成熟期後,再由商業銀行的信貸服務介入。

“這符合收益覆蓋成本加風險的基本邏輯。”某城市商業銀行公司金融部負責人表示,風投機構通過股權投資一家初創企業,風險雖大,但如果企業成長起來,其後期能獲得的股權收益也是巨大的;但銀行信貸資金屬於債權,一旦企業倒掉,銀行將産生壞賬,如果企業成長起來,銀行獲得的也僅是利息收益,這造成了風險收益的不匹配。

針對以上問題,監管層正在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體系,特別是暢通科創企業的市場融資渠道,促進其生命週期融資鏈的無縫銜接。

其中,將持續推進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制度創新,推動創業板支援更多的優質初創企業上市融資、再融資,支援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相關資産在創業板重組上市。

此外,還將鼓勵更多社會資本設立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和天使投資,支援、引導投資機構聚焦科技型企業開展業務,持續加大對創新成果在種子期、初創期的投入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目前支援科創企業的主力軍,銀行業所面臨的難題也亟待解決。

“科技創新企業既有一般小微企業的輕資産、高風險、資訊透明度不足等共性問題,又有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前景不確定、行業整體技術進步快等特點。”上述銀行負責人説,這導致銀行機構往往難以精準把握行業發展趨勢,難以吃透企業的專業領域,即面臨突出的資訊不對稱問題,因此,銀行在授信評審過程中會對此類業務更加審慎。

與此同時,相關配套政策及激勵措施也有待健全。例如,為了激發銀行一線員工積極性,多地監管機構均明確要求,銀行要對科技金融業務設置差異化制度安排,推動盡職免責機制等。但在落地過程中,銀行對以上要求的理解程度、落實程度不一,對於盡職免責也存在標準不統一、認定不清晰、尺度難把握等問題。

如何解決上述問題?目前,不少地方都在開展創新探索。北京銀保監局負責人説,轄內銀行積極探索科技金融業務單獨管理機制,建立專屬的團隊、産品、風控和激勵機制,目前已有84家科技特色支行,從業人數超過7000人。

針對“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評估難、變現難、風險控制難的現狀,浙江銀保監局會同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同探索推進智慧財産權質押登記線上辦理工作。同時,推動浙江省內市場主體擁有專利權等資訊經過脫敏處理或基於企業自願原則與銀行業進行共用,便於銀行機構主動進行融資對接。

此外,在風險分擔方面,浙江銀保監局將引導轄內銀行機構強化與保險機構的合作,探索“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保證保險”業務,同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作用,使用好風險資金池、貼息等專項政策。目前,杭州市已設立3000萬元的專利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嘉興市已按照30萬元以內每戶40%貼息開展補償;台州市則設立了3500萬元的專項資金池,對符合條件的智慧財産權質押損失類貸款實施風險補償。(記者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