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引爆“火星熱”,凸顯了公眾對中國航太一往無前不懈探索的全力支援與高度認同。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當公眾對航太的期待從服務民生的現實渴望,延伸為對地外生命的探索,對太陽系起源和演化的深究,乃至對建立人類第二棲息地的遙望,“火星熱”所激蕩的,正是科技進步與銳意創新的時代最強音。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此次火星之行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里程碑。經過約七個月的遠征,探測器有望一次性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展開對火星全球性、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進行精細巡視勘察。這是其他國家在首次進行火星探測時從未做到過的。

作為太陽系的一顆行星,火星以其與地球在環境等方面的相似性,成為人類最感興趣的星球之一,火星探測也成為當今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創新活動。相比登月所需跨越的38萬公里,通向火星的旅途更加漫長,加之火星的環境對人類而言更加陌生,“天問一號”此行面臨的難度與挑戰可想而知。在火星使命引領下的新一輪創新,對實現航太領域的新跨越,推動我國由航太大國向航太強國邁進具有重大意義。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發展航太事業,建設航太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空天夢想。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取名“天問”,即源於屈原的同名長詩,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這一中國航太史上的重大事件迅速引發全民討論,網友對火星和中國探火工程的關注急速升溫。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天問一號”相關內容實時搜索,于發射成功一小時內陡增1560%。

“一路順風”“咱們中國也能去火星啦,牛”“抓個火星人回來”“7個月就到了,也不算太遠啊”……潮水般噴涌而出的網友留言中,既有對此番火星探測成功的祝福與期待,也有對那顆我們曾稱之為“熒惑”的遙遠星球的無限猜想。就在長征五號遙四火箭升空的瞬間,曾經可以輕而易舉佔據網路熱搜前幾名的娛樂八卦新聞、各類行銷話題統統讓位,人們內心裏對未知世界求索的渴望被極大激發出來。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天問一號”引爆“火星熱”,凸顯了公眾對中國航太一往無前不懈探索的全力支援與高度認同。從第一顆人造衛星到載人飛船,從“嫦娥”探月到“北斗”組網,中國航太每一次的突破,都會喚起公眾仰望星空的無限熱情,而這一次,我們走得更遠,腳步邁得更大。

值此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當公眾對航太的期待從服務民生的現實渴望,延伸為對地外生命的探索,對太陽系起源和演化的深究,乃至對建立人類第二棲息地的遙望時,“火星熱”所激蕩的,正是科技進步與銳意創新的時代最強音。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在火星探測50%的成功率面前,公眾燃起的巨大熱情背後是對有可能失敗的包容,對不懈奮鬥的禮讚。在飛往火星的漫漫長路上,就算是世界上科技最先進的國家,失敗的例子也不鮮見。公眾雖對此了然于胸,但依舊對“天問”熱情不減,信心不失,點讚不絕。這從一個側面映射出國人科學素養的提升、科學態度的養成和科學精神的進步,尤其值得褒揚稱許。

移動互聯時代,網路熱度有些時候就是現實的溫度,當噪音、雜音、反科學內容一度佔據熱搜排行榜前列,我們總希望能聽到理性智慧的聲音。從這個意義上講,“天問一號”引爆“火星熱”並非偶然現象,它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一直以來如何打造清朗健康網路空間的“天問”,也已有了初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