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77天的封城之後,4月8日,武漢打開離漢通道。

根據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3月24日發佈的通告,武漢于4月8日起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離漢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

在這場舉國上下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基於大數據技術的健康碼橫空出世,以其一人一碼、一碼復用、一碼通行等特點,迅速應用於全國多個地區,成為疫情防控和推動復工復産的重要利器之一。

對此,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鬱建興教授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從部門協同到基層社區防線的打造,再到多元目標的平衡,健康碼參與了很多公共衛生管理難題的處理。鋻於技術驅動的健康碼具有多場景應用的功能,可讓健康碼在社會治理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碼”上通行:數字健康證應需而生

人員直接接觸、紙質登記繁瑣、資訊重復填寫……回顧國內疫情防控的上半場,傳統的防控手段低效且存在安全隱患,零接觸、無紙化的健康碼應需而生。

2月7日,杭州“余杭區綠碼”誕生。2月9日,騰訊“防疫健康碼”率先落地深圳。

從最初的火速上線,到後續不斷修補漏洞、完善細節,近兩個月來,由各地政府牽頭,騰訊、阿裏兩大平臺為主推行的健康碼在全國普及,合計亮碼達數十億次,儼然成為疫情期間的數字健康身份證。

然而由於不同平臺、地區等差異,近百種“健康碼”存在名目繁多、認證標準不同、互通互認難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對復工復産造成了阻礙。

3月18日,湖北省副省長曹廣晶曾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湖北全省推廣健康碼,並懇請兄弟省市對湖北省中低風險市州外出務工人員給予關照和支援。

可喜的是,多個省市正積極對接簽署健康碼互認合作協議,打破數據壁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上海、廣東、浙江、雲南、河北等10余個省區市,明確與湖北健康碼“互通互認”。

催生演變:承載更多功能

廣州“穗康”健康碼小程式開通口罩預約等功能、浙江健康碼推出國際版,助力對海外返浙人士的分類精控……基於應用場景的增多,最初被用於便捷出行的健康碼,逐漸承載了更多功能。

記者注意到,各地對健康碼的再創新,大致採用打通介面與定向開發兩種方式。

2月21日,杭州健康碼率先實現與電子健康卡、電子社保卡的互聯互通。居民僅通過杭州健康碼就能實現掛號、取號、就診、取藥、電子發票等醫院就診和醫保支付應用。

“家長在手機上完成連續14天的健康申報後,會生成藍、黃、紅三色碼,滿足屬地教育局複學管理規定的學生方可獲得‘藍碼’入學。”金華市教育局校園安全與體衛藝處處長方曉蓮告訴記者,3月中旬上線校園健康“入學碼”系統後,截至3月31日,全市1900余所學校102.2萬師生進行了健康申報。

“根據當地通用的健康碼,結合場景增加限制條件,遵循便利性的定向開發有其必要性。”鬱建興表示,但忌諱和現有的、體系成熟的健康碼隔絕關聯,一旦推倒重來,容易再度滋生“亂碼”造成資源浪費。

平戰結合:探尋社會治理“良方”

作為疫情防控期間的産物,健康碼的出現及應用,被許多專家視作推動國內治理創新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契機。

“單從技術角度而言,健康碼為未來的社會治理提供了一種技術方案。”鬱建興分析道,具體而言,可充分挖掘健康碼的數據價值,不斷拓展應用場景,完善數據保護措施,通過其所承載的數據以及技術手段和蘊含的創新思維,服務戰疫時和平時社會治理體系的建設。

“比如慢病管理,管理得當的患者群體其並發癥發病率明顯低於不按時檢查、不配合管理的。”鬱建興説,現在或許可借鑒健康碼的形式,讓患者一個月內必須檢查,否則過期變紅。

“對於謊報、瞞報健康碼資訊的人員,從後臺調動數據,即可高效追蹤,就社會治理工具而言,健康碼系統也很有效。”鬱建興補充道。

健康碼推動社會治理進步的同時,專家也強調要注重資訊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謹防數據被用於不法途徑。

無錫市大數據管理局局長胡逸認為,經過此次疫情,公共利益與個人隱私的平衡會發生新的變化,若要對健康碼持續開發,需從醫療健康等民生領域循序漸進擴大應用範圍,同時用法律制度來完善個人數據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