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會寧縣。

一條條平坦的水泥路像舞動的玉帶,從樑上的村莊蜿蜒盤伸到村口。

八里灣,道路兩旁,是一片片孕育著希望和財富的良田,錯落有致的排列在村莊前和山梁後,連綿起伏,這幅鄉村的夏日盛景,在陽光下更顯廣袤。

李灣村,安格斯黑色肉牛,悠閒地吃著青草。猶如一串串跳動的音符,奏起了一個美好的瞬間。

曾幾何時,八里灣鄉,山大溝深,氣候乾旱,十種九不收,自然條件惡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嘗到了食不果腹的苦頭。會寧縣脫貧攻堅的號角,像一縷春風吹拂在八里灣鄉,脫貧,在這裡悄然發生......

張宗昌是呂梁社出了名的貧困戶,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和幫助下,他養了10頭安格斯肉牛,政府每頭牛補助5000元,每頭牛一年大約收入4000元左右,現在他家六口人,單純養殖安格斯肉牛每年收入5萬元左右,從此,告別了貧困,過上了好日子。

這是會寧縣黨建引領産業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圖為會寧縣委書記王科健調研八里灣鄉安格斯肉牛産業

2018年,會寧縣八里灣鄉黨委、鄉政府緊抓全縣安格斯肉牛産業培育的政策機遇,結合全鄉實際,紮實安排部署,將安格斯肉牛養殖作為“産業革命”,堅持分散養殖和集中代養相結合,兼顧貧困戶和非貧困戶,以安格斯肉牛養殖引領全鄉産業達標全覆蓋。

八里灣鄉黨委書記薛京告訴記者,該鄉緊盯縣委、縣政府安格斯肉牛養殖目標任務,定時限、明措施,主抓分散養殖戶,擴大集中代養規模。計劃在全鄉引進安格斯肉牛1750頭。按照“貧困戶重點傾斜、村集體適度靈活、合作社保本微利”的原則,緊扣“資源變資産”改革模式,以村兩委為主體,挖掘村集體資源,整合閒置土地以資本形式入股,作為安格斯肉牛脫貧産業園建設用地,以園區建設強化示範帶動,促進村域範圍內安格斯肉牛産業發展。緊扣“資金變股金”改革模式,統籌縣扶貧辦扶貧車間補助、黨群創業互助基金、村集體經濟等資金,以村級為主體註冊成立養殖合作社,建設村級安格斯肉牛脫貧産業園,以合作社發展推動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確保貧困戶脫貧,村集體增收。緊扣“農戶變股東”改革模式,採取“村集體集中代養,貧困戶入股分紅”運營模式,動員無勞動能力、産業發展困難的貧困戶認購5頭安格斯肉牛,整合財政扶貧資金、銀行貸款作為股金入股合作社。實現“貧困戶有利可圖”,根據養殖成本和市場利潤,脫貧産業園每頭安格斯基礎母牛每年産生純利潤2000元,貧困戶、村集體、合作社分別分紅1600元、200元、200元,代養貧困戶每戶5頭牛每年獲得分紅8000元。按四口之家計算,每人平均增收2000元。

黨旗漫卷處,肉牛滿圈跑。黨建工作的巨大效應,如同一渠不竭的清泉,流淌在八里灣鄉的每一處地方,流淌在每一個黨員的心中,鄉黨委、政府正義澎湃的激情,投入到全縣整體脫貧攻堅的熱潮之中,以敢於擔當的雄心氣魄和奮勇爭先的豪邁,引領八里灣鄉父老鄉親,大力發展養殖安格斯肉牛,在貧困山區找到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金樹棟、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