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僅次於老年癡呆症的第二大常見神經退化類疾病,60歲以上老人發病率約1%~2%,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逐漸提高。目前,我國有250萬~300萬帕金森患者,幾乎佔全球患者的一半。

對於帕金森病患者來説,藥物治療多年後發生運動並發癥的幾率非常高。剛確診帕金森病那會兒,很多患者考慮最多的就是怎麼才能儘快控制手抖的症狀。但是往往忽視了預防和控制運動並發癥的發生,導致患者後期嚴重的話會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同時還可能會時刻陷於危險之中。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寶榮教授指出,運動並發癥是帕金森病患者致殘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議做好早期預防,採取優化治療方案來儘量延緩或減少運動並發癥的發生。

張教授説,帕金森病常被誤診為關節炎、肩周炎、脊椎病甚至抑鬱症等其他疾病,這就需要有經驗的醫生綜合評估、診斷。目前,PET-CT檢測多巴胺轉運體是一個比較準確的客觀檢查,準確率可達70%~80%。

一旦進展到運動症狀,患者將出現靜止性震顫、行動遲緩、手腳僵硬、姿勢不穩等情況,張教授強調説,動作緩慢是一個關鍵表現,包括走路、轉身、翻身、講話、吞咽的緩慢,一經出現就要引起重視。

儘管目前帕金森病無法治愈,但已有的藥物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症狀,並提高和維持其較高的生活品質,因此帕金森病的治療強調的是一個“持久戰”管理。

“如果患者一旦在治療過程中出現運動並發癥,要及時向醫生反饋。”張教授表示,“患者也可以就近到已開設了帕金森專病門診的醫院及時就診,帕金森專病門診可幫助患者更好地進行長期規範的疾病管理,以保證良好的治療效果。”

目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浙江醫院、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均已開設帕金森專病門診。在張教授的倡導下,浙江省其他城市也開設了帕金森病專科門診40余家。(記者張冰清通訊員金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