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中國首頁 | 往期專題

總第30期

南京喊話了:西安城墻,你並不孤獨

1月4日,西安市旅遊局新浪官方微網志轉發西部網一篇文章時,截取了這樣一段話:“西安城墻,是孤獨的,它的那些老夥計們:北京城墻、南京城墻……早就灰飛煙滅了。”眼尖的南京市民立馬發現了文中的紕漏,在網上引起熱議。5日晚間,西安旅遊局官微公開致歉,稱長圖微網志措辭不嚴謹,編輯審核疏漏,小編向@南京城墻及南京人民致歉。

網友熱議西安城墻VS南京城墻
論城門數量 

南京城墻建成時共有13座內城門東有朝陽門、南有聚寶門、通濟門、正陽門(即光華門)3門,西有三山門、石城門、清涼門、定淮門、儀鳳門5門,北有太平門、神策門、金川門、鐘阜門4門。此外,南京城墻還有18個外城門和東水關、西水關。而現在,南京城門共有17座。

西安城墻的古代主城門有4座: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現存18座城門。

論外形氣質

南京城墻的整體外形酷似古代男子的側面頭像,這種崎嶇正和江南佳麗地的氣質相符。

西安城墻是一個四邊形,方正大氣,正是西北都城的傳統格局。

論顏值 

南京城墻它和南京的山水、市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式的山水城林綜合格局。

西安的城墻四週連成一體,由於處在市中心,兩邊都是建築物,大氣規整。

無論是南京城墻還是西安城墻,無論是南京還是西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鎮。這兩個曾經輝煌的國都,塑造著中國文化的特質。西安給中國文化提供了大氣和闊達,南京給中國文化提供了靈秀與精緻。

西安城墻不孤獨 申遺之路攜手走

國家文物局批准的申遺預備名單中,‘中國明清城墻’項目一共有8座城市,有江蘇的南京、陜西的西安、浙江的臨海、湖北的荊州和襄陽、遼寧的興城、安徽的壽縣和鳳陽。八座城完整地構建了明清兩代長達500多年的時間範圍內,不同城市級別、不同地域範圍,卻具有內在關聯性的中國城市制度體系。自2006年起步,中國明清城墻的聯合申遺,正式進入實質階段。

●2006年

江蘇“南京城墻”、陜西“西安城墻”、湖北“荊州城墻”、遼寧“興城城墻”列入《中國世界遺産預備名單》。

●2009年

湖北“襄陽城墻”、浙江“臨海台州府城墻”先後申請加入聯合申遺項目。

●2012年4至6月

在安徽省文物局的努力下,安徽“壽縣城墻”及“鳳陽明中都皇城城墻”也提出加入聯合申遺的申請;同年7月,國家文物局公佈了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來自六省的8個市組成了“中國明清城墻”項目。

●2014年7月9日

河北正定、福建長汀、河南開封、廣東肇慶的代表也參加了南京會議,這4座城市也擁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城墻。代表們明確表達了想參與“中國明清城墻”申遺。

各地城墻保護進程

西安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大規模建設護城林、環城路和修復破損城墻工程,形成城墻、城林、城河三位一體的城墻保護區。

南京市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對城墻搶修、維護及治理周邊環境,形成了以明城墻為主線、護城河和綠化帶為依託,多座公園鑲嵌其間的古今融合風光帶。

遼寧興城古城墻在2008年發生兩次倒塌,于次年7月修復完成,新補修的城墻裏墻、城頭女墻和原來的城墻渾然一體,在材料、風格上都和原來城墻完全一致。

安徽壽縣在2013年對城墻進行粘接斷裂方磚、校正木結構、城臺防滲、車轍石保護等,有效的保護了近千年曆史的壽縣古城墻,也讓遊客更好地體會千年城墻的魅力。

安徽鳳陽居民為了保護古城墻,在2012年撤離古城,鳳陽縣對周邊居民進行拆遷補助,拆遷完成後,居民遷入了新居。

開封市政府在2004年成立開封城墻周邊環境治理指揮部,對城墻周邊環境進行集中整治,同時發起“開封城墻自願認領保護活動”,並制定了城墻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

平遙古城墻從1979年至1993年的14年間得以復原如故,72座敵樓和魁星樓也得以修復。

文化遺産保護應得到全社會重視

文化遺産的意義在於它們能激勵社會的全面發展,這不僅是保護,而且是全社會進步的過程,古城墻作為一種文化遺産,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標誌性載體,特別是在中國進行廣泛的、大規模的城市建設中,它的保護更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重視。

出品:中國網絲路中國  責編:李姣  美編: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