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中國首頁 | 往期專題

總第 13 期

弘揚長安佛教   共襄絲綢之路

祖庭,指佛教宗派祖師常住、弘法或歸葬的寺院。漢傳佛教在隋唐時期共形成了八大宗派和一大教派,即:三論宗(又名法性宗);法相宗(又名瑜伽宗);天臺宗;華嚴宗(又名賢首宗);禪宗;凈土宗;律宗;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説的性、相、臺、賢、禪、凈、律、密八大宗派。而這八大宗派,其中六宗祖庭正是出自長安,也就是今日的西安。

長安佛教——六大祖庭

六大祖庭聚長安

長安佛教寺院較多,其中樊川八大寺在中國佛教史上頗為有名,包括興教寺、牛頭寺、華嚴寺、觀音寺、法幢寺、禪經寺、洪福寺、興國寺;並且中國佛教九大宗派中,慈恩宗、凈土宗、華嚴宗、律宗、三階教的祖庭或發祥地分別在長安的興教寺、香積寺、華嚴寺、凈業寺、百塔寺;具有“四小佛山”之稱的南五台也在於此。

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

花蓋飛團影,幡虹曳曲陰。

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

寥廓煙雲表,超然物外心。

                     ---------------唐高宗李治

法相宗祖庭 — 大慈恩寺

法相宗,創建者為玄奘(600-664)。該宗又稱慈恩宗、唯識宗。還稱過瑜伽宗、有相宗、相宗。唯識宗主“萬法唯識”,宇宙間的一切均為“識”所變現,所以被稱為唯識宗。本宗以六經、十一論為依據的主要經論。大慈恩寺是唐代長安的四大譯經場之一,在那一站就站了1350餘年。

  寺廟建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西元648年)。寺院新建落成時,《西遊記》裏成功闖關的玄奘法師受朝庭聖命,為首任上座住持,並在此翻譯佛經十餘年。今天看到的心經譯本,就是玄奘從梵文翻譯來的。

首任上座主持 — 玄奘法師

在玄奘法師的督建下,一座模倣印度唯一的禮佛高塔——“佛陀伽耶”(漢文譯為“大覺塔”)的5層高塔,在慈恩寺內拔地而起。這便是如今已成為西安地標的大雁塔最初的模樣。

玄奘法師圓寂後,靈骨舍利葬在了長安區的興教寺,該寺後來也被稱為法相宗祖庭之一,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級遺産。

現任主持 — 增勤法師

增勤法師1962年生於甘肅,26歲時以佛教為信仰與精神支柱拜入西安大興善寺慧雨方丈座下。他從當小沙彌做起,一邊幹活,一邊精心研習佛教文化、佛學經卷。又先後擔任大興善寺知事、副監院、西安市佛教協會秘書長等職務,走上了佛寺管理之路,1995年9月,增勤由密宗祖庭大興善寺轉至唯識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任監院,在2000年11月21日,增勤法師升座為大慈恩寺新任方丈。而在這同時,大慈恩寺可謂四喜臨門,即:玄奘法師誕辰1400週年紀念日、玄奘三藏院落成典禮、玄奘頂骨舍利回故地安奉、方丈升座法會,這一天見證了大慈恩寺新的輝煌與成就,同時也是大慈恩寺以新面貌迎接海內外遊客的一個開端。


隔窗棲白鶴,似與鏡湖鄰。

月照何年樹,花逢幾遍人。

岸莎青有路,苔徑綠無塵。

永願容依止,僧中老此身。

                   ---------------盧綸

密宗祖庭 — 大興善寺

密宗,創建者為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三人。這三人先後把印度純密傳入了中國,才開創了中國密宗。此宗以密法奧秘,不經灌頂,不經傳授,不得任意傳習及顯示別人,因此稱為密宗。密宗的經典主要為《大日經》、《金剛頂經》。

大興善寺始建於晉武帝司馬炎泰始至泰康年間(西元265——西元289年),距今1600餘年。一開始叫遵善寺。隋文帝楊堅開皇二年(西元582年),在遵善寺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因寺院在都城大興城的靖善坊中,才改名叫“大興善寺”。

開元三大士:不空、金剛智、善無畏

隋唐時代,長安佛教盛行,由印度來長安傳教及留學的僧侶,曾在寺內翻譯佛經和傳授密宗。隋文帝楊堅開皇年間,印度僧人那連提黎耶舍等人曾先後來到長安,住寺內翻譯佛經。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四年至八年(西元716——720年),號稱“開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到此傳授佛教密宗,大興善寺因此成為當時長安翻譯佛經的三大譯場之一,成為中國佛教密宗的發源地。

現任主持 — 寬旭法師

寬旭法師,男,漢族,1970年2月12日生。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陜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西安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長安區佛協會長、西安大興善寺、青龍寺住持等職務。1983年8月在甘肅省天水縣東山唸佛堂寺皈依本正法師,1985省年正月在陜西長安興教寺依常明法師剃度出家,1985年9月于大興善寺受具足戒。1988年考入普陀山佛學院進修,期間親近普陀山妙善長老,並於普濟寺出任副監院。1993年普陀山佛學院畢業後,回興教寺擔任監院。2001年任圭峰山圭峰寺監院,並當選為長安終南山佛教協會會長。2008年9月任西安大興善寺民主管理委員會主任。2010年2月,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1997年12月常住西安市青龍寺,2003年元年當選為陜西省第九屆政協委員,2005年任陜西省佛教協會秘書長,2006年任西安市佛教協會副會長,2010年12月9日當選陜西省佛教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煙雨空蒙障草堂,昆盧古剎現毫光。

一乘慧業超千界,萬斛明珠照十方。

爐篆氤浮嵐霧合,林岩香散野風涼。

回廊細讀圭峰紀,遙憶當年翰墨場。

                          ----------------《草堂煙雨》

三論宗祖庭 —— 草堂寺

三論宗,創建者為吉藏(549-623)。因以《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為經典,所以名曰三論宗。後秦國王姚興崇尚佛教,于弘始三年(401年)迎請龜茲高僧鳩摩羅什來長安,住逍遙園西明閣翻譯佛典,後在園內建草堂寺,供其居住。由於鳩摩羅什譯經場以草苫蓋頂,故得名為“草堂寺”。上面提到的三部經典均是鳩摩羅什在草堂寺譯出,草堂寺因而成為三論宗祖庭。

著名佛教學者 —— 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344-413)原籍印度。他既曉梵語,又通漢言,是一位有名的佛教學者,他青年時即名傳西域各地,聲聞中原。為爭奪這位高僧,前秦後秦發動了兩次戰爭。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苻堅派大將呂光率軍七萬西伐龜茲迎鳩摩羅什入關,誰料淝水之戰苻堅兵敗後被姚萇所殺,呂光失主後便在涼州自立(今甘肅武威)建立了後涼,鳩摩羅什也隨呂氏在後涼弘法17年。到後秦弘始三年(410年)皇帝姚興遣碩德率軍西伐後涼,又迎鳩摩羅什至長安,後於圭峰山下逍遙園中千畝竹林之心“茅茨築屋,草苫屋頂”,起名草常寺,後經擴建,殿宇巍峨。鳩摩羅什率眾僧住此譯經。當時譯經隊伍非常龐大,在鳩摩羅什主持之下,譯經場中有譯主、度語、證梵本、筆受、潤文、證義、校刊等傳譯程式,分工精細,制度健全,集體合作。據記載,助鳩摩羅什譯經的名僧有“八百餘人”,遠近而至求學的僧人三千之眾。故有“三千弟子共翻經”之説。姚興皇帝也常住寺院助鳩摩羅什譯經,“什執胡本,興執舊經,以相考校。”

現任主持 — 諦性法師

諦性法師,生於陜西省長安縣,1952年9月3日生1959年9月至1968年9月就讀小學、初中。1969年11月從戶縣蒼遊鄉李北村法幢寺宏林法師(即融初法師)削發出家。1982年在江蘇蘇州西園寺受具足戒。1984年10月隨師進住草堂寺。1992年9月出任草堂寺監院。1993年任陜西省青年聯合會委員,是年5月接法於是宏林方丈為法嗣。1994年任西安市佛教協會副秘書長。1998年任西安市佛教協會副會長。1999年8月人陜西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1993年至今當選為戶縣第八、九、十屆政協委員。2004年春,融初法師退居之後,由諦性法師出任方丈,並於四月二十九日舉行升座法會。

寺南幾十峰,峰翠晴可掬。

朝從老僧飯,昨日崖口宿。

錫杖倚枯松,繩床映深竹。

東溪草堂路,來往行自熟。

生事在雲山,誰能復羈束。

                   -------------岑參

華嚴宗祖庭 — 華嚴寺

位於韋曲鎮東少陵原畔。據《長安志》、《咸寧縣誌》載:“寺院建於唐太宗貞觀年間,”亦説建於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是佛教華嚴宗派的發祥地。清乾隆年間,由於少陵原部分滑坡,寺宇俱毀。現留兩座磚塔,東邊一座為杜順和尚靈骨塔,西邊為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靈骨塔。另有唐大中六年(852年)刻的《大唐華嚴寺杜順和尚行紀》碑,現存西安碑林。

華嚴宗初祖 — 杜順法師

杜順法師,(法順,五五七~六四○年),俗姓杜,雍州萬年縣(今西安市長安區)人,十八歲出家,皈依因聖寺珍禪師學習禪觀。因聖寺也是一座窟洞寺,相傳珍禪師修寺時,有一隻靈犬在洞內銜土,往返勞而不倦。杜順一生中,有不少為人治病、除害行善的事跡,受到當時僧俗的崇敬,這對他傳法十分有利。唐太宗慕其盛名,引入內宮隆禮崇敬,后妃、王族、貴臣奉之如生佛。杜順雖是禪師,但又以華嚴為業,住靜終南山,著《華嚴法界觀門》、《華嚴五教止觀》,為華嚴宗初祖。杜順圓寂時,有兩隻鳥飛入房中,悲鳴哀切。杜順屍身一個月後仍肉色不變,一直有異香飄出,後起塔藏葬。

現任方丈 — 寬昌法師

寬昌法師,法號大興,俗姓陳。現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中國佛學院佛學碩士、北京大學訪問學者、陜西省青年聯合會委員、陜西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西安市佛教協會副秘書長、華嚴宗祖庭長安區華嚴寺住持。

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王維

凈土宗祖庭——香積寺

唐朝的香積寺位於古都西安城南約35華里處,終南山子午谷正北神禾原西畔,這裡南臨鎬河,北接風景秀麗的樊川,濠河與潏河匯流縈繞與其西,整個寺院幽而不僻,靜而不寂。

唐朝時的寺院規模宏大,有“騎馬闖山門”的傳説,當時,武則天和唐高宗都曾來此禮佛,並“傾海國之名珍”、“舍河宮緻密寶”,賜給香積寺。因善導在長安擁有眾多信徒,這裡又供奉著皇帝賜給的法器、舍利子,故前來瞻仰、拜佛的人絡繹不絕,香火極盛。

唐“安史之亂”和唐武宗滅佛事件中,香積寺遭到嚴重破壞。直到清末,寺內還保存有許多金石文物,僅歷代雕刻就有119件。建國後又曾大規模整修,現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內現存唐代建造的善導塔,是西元680年修建的。塔係青磚砌成,壁厚二米,平面正方形,為倣木結構。塔頂因年久殘毀,現存十一級,高三十三米(據載原為十三級)。塔身周圍保存有鞍形的十二尊半裸古佛,雕刻精巧,實為珍品。塔基層四面有門,南門楣額上有磚刻的“涅盤盛事(時)”橫額,是西元1768年修補時所作。塔身四面並刻有楷書,內容為《金剛經》,字跡雅秀,筆力遒勁,頗引人注目。

1980年善導大師圓寂1300週年,日本凈土宗派遣2000余名高僧赴香積寺舉行法會,向寺院贈送善導大師像等禮物。如今,香積寺已成為中日宗教文化友好交流的見證。

初代祖師 — 善導大師

善導大師(西元613—681年)中國佛教凈土宗第二代祖師,臨淄人(今山東淄博市)生於隋大業九年,少年出家,看見西方道綽禪師凈土九品道場,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業,迂僻難成。為此凈土法門速超生死。唐貞觀中到并州去拜謁道綽大師,接受唸佛往生的法門。進入長安廣度民眾,寫了十萬餘卷《阿彌陀經》,畫凈土變相三百壁。最初住過終南山常常來光明寺説法。晚年住過長安實際寺,又管理著龍門奉先寺洞的營造。大師為人護持戒法,未曾舉目而視女人,心不念名利。平生以乞食為生,粗衣淡飯持戒精嚴,而對人慈愛寬恕信念強堅。

現任方丈 — 本昌法師

本昌法師,俗姓蔡,甘肅省徽縣柳林鎮人,生於1967年9月。十九歲披剃于徽縣北禪寺,九零年于香積寺受具足戒,後依止香積寺續洞大和尚座下專修唸佛法門。1990—1992年在陜西省佛教協會主辦的“香積僧伽培訓班”進修學習,期間擔任香積寺維那,隨伺老和尚左右並協助進行香積寺重建事宜。

千年古剎

天下名藍

踏雪途歸

一路思索

林壑深幽處

心融絕谷佳境

律宗祖庭 — 凈業寺

位於灤鎮灃裕口村,距灃裕口約5公里,距西安市約25公里,南對觀音山,東臨青華山。建於隋,盛于唐,為唐代佛教律宗聖地,唐初道宣法師住此,潛心著述,開創了專以研習與道宣戒律的律宗。人們遂將凈業寺視為我國佛教律宗發源地。

此寺早已毀於兵火,現存多為明清和近現代建築,有大殿5間,韋馱殿3間,東西禪堂、齋堂各3間,珈藍殿3間,門頭寮房兩間,大殿後鑿有文殊洞、普賢洞、觀音洞等石洞,另有《道宣律師記事碑》(明代)、《重修凈業寺碑》(清乾隆四十五年)、《終南山凈業寺置田地並立規約碑》(清代)以及是造像、經幢、吊紙爐等文物。

唐初高僧 — 道宣大師

道宣大師俗姓錢,丹徒(今江蘇丹徒)人。自幼聰慧,9歲能作賦,15歲出家,20歲受具足戒,先後依止智顗、智首律師鑽研律學,曾在大禪定寺聽智首律師講《四分律》四十遍,歷時十年。一生精持戒律,依佛制築戒壇為人授戒,撰述疏鈔解釋戒律,大演毗尼,後世尊為中國的律宗初祖。一生中大多數時間居終南山,故世稱“南山律祖”,而中國的律宗也被稱為“南山律宗”。他以《四分律》為基礎,參考其他各部律典,綜合各家之所長,會通大乘和小乘,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

道宣門下有受法傳教弟子千人,相繼闡揚他的遺教弘化最盛,朝野崇奉,南山一宗風行更廣。至今中國出家僧徒,還大多以他的《四分律》學為行持的楷模。

現任方丈 — 本如法師

本如法師,1967年生於福建廈門,1988年于廈門南普陀寺出家,1989年于莆田廣化寺受具足戒,1994年創辦南普陀寺慈善基金會,1997年任佛教律宗祖庭凈業寺住持,2002年任終南山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

“網際網路+”時代下的佛教文化發展

“網際網路+”是時下最時髦的新生事物。通俗來説,“網際網路+”就是“網際網路+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資訊通信技術以及網際網路平臺,讓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其實,“網際網路+”在中國並非新鮮事物。早在20年前,就已經有人在做“網際網路+”的事情了,這些人就是一群和尚和居士。

今天,很多人對僧人使用電腦上網常感驚異,因為這與他們通過小説“西遊記”和電影“少林寺”等影視劇了解的佛教僧人完全不同。甚至還有人因此説“和尚不幹正事”。事實上,早在1995年網際網路剛進入中國大陸時,還沒有出現百度、新浪、騰訊這些網站時,佛教的門戶網站“佛教線上”就已經誕生了。“佛教線上”鼎盛時,有幾百位版主。

20年過去了,當年的這些版主,今天有的已經成為了執掌一方寺院的住持方丈,有的已經成為了一所佛學院的院長,有的已經成為了其他佛教媒體的負責人。今天,大陸著名的幾大佛教網站的負責人,幾乎都是出自當年的“佛教線上”這個平臺。“佛教線上”也被我們稱為“佛教媒體人的黃埔軍校”。

那些成功的“網際網路僧人”

今天最勤奮的“網路大和尚”當屬中佛協會長學誠法師。學誠法師每天淩晨不到四點就起來,親自線上回復微網志網友的各種提問,已經堅持了好多年。作為佛教的掌門人,每天要處理的各種事務之多可想而知,能堅持親自回復網友的提問,在佛教界內也是很罕見的。

龍泉寺對公眾開放,通過現代媒介舉辦了IT禪修營、音樂禪修營、動漫藝術禪修營等,包括靜坐、行腳禪、農禪等體驗式課程,就是要讓大家體驗傳統的生活,讓躁動疲憊的心安靜下來。

網路,拉近了普通人與僧侶的距離,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親近善知識。很多人通過網路,開始走近佛教,了解佛教教義。今天的年輕人,絕大多數都是通過網路走近佛門的。網際網路在佛教的傳播中所起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

網際網路,在佛教人手裏,加了一個菩提心和一個慈悲心,使得網際網路成為了佛教弘揚正能量的有力工具。所以,如果人們再看到僧人使用電腦上網而感到驚訝的話,説明不是僧人落伍了,而是大驚小怪的人落伍了。

網際網路+助力長安佛教 弘揚陜西優秀歷史文化

據悉,陜西省今年將長安佛教六大祖庭確立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項目之一,作為一個工作、生活在西安的人,我由衷感到,西安的文化應更多地被世界了解、認可。長安佛教與“網際網路+”的結合,作用不僅是對長安佛教的宣傳,而更多的是對長安創造的輝煌歷史的宣傳。恰逢絲綢之路申遺成功,相信對西安乃至古長安走向世界都是一個難逢的機遇,而長安佛教在進一步與“網際網路+”融合的過程中,必將散發出不輸前人的光芒。

出品:中國網絲路中國  責編:張乃千  美編: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