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中國首頁 | 往期專題

總第 12 期

休閒經濟井噴 中國人休假會花錢嗎?

九月最長假宣告著“休閒經濟時代”的到來,近日,網上流傳著一句話“九月是工作狂的末日”,因為9月有著今年最多的假期天數。如今在網上,網友們腦洞大開,調換出九月最長的假期達16天之久。
九月!工作狂的末日

9月、10月曆來是中國的“黃金月”,而今年更是如此。根據 《國務院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日調休放假的通知》,今年9月3日全國放假1天;9月3日至5日調休放假,共3天,還有之後的中秋和國慶,可以説,九月是工作狂的末日也不為過。如今在網上,各路拼假、休閒攻略層出不窮,網友們腦洞大開的研究著怎麼換休、請假能達到本月休假的最大值!甚至有網友調換出最長的假期達16天之久。

面對長假,很多人除了表示興奮之外,還對長假表示了迷茫:放假去任何地方到處都是遊人,所以不想出門;在家又不知道做什麼,無所事事。這正是現在主流的“假日經濟”所研究的:假日如何刺激消費?

其實在國內,很多假日消費都是被動型消費,消費者是無選擇權的,所以體驗感很差;消費者不僅沒有從消費行為中獲得滿足感,反而産生了反感,更將這種反感帶入到提供服務的景區或者商業體。這,是國內火爆的“假日經濟”的隱患。

中國人“無聊”的假期生活

隨著國內經濟的增長,社會工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更多的人選擇通過出游來起到全家“集體行動”增進感情以及放鬆休閒,而遊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過去普通的景點參觀到休閒度假,國民旅遊需求不斷提升。在旅遊業發展初期,國民旅遊主要是以景點參觀為主,“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到景點拍照,回來一問啥都不知道”是這種走馬觀花式旅遊的真實寫照。顯然,這種旅遊方式並沒有帶給人們期望的享受,人們很快便不滿足於這種休閒方式,於是有了更多針對遊客需求的體驗式度假休閒旅遊。國民也從只為拍照留念的“到此一遊”轉變為越來越注重心情是否愉悅、身心是否得到放鬆休養等精神享受。

而為了避免長假被人擠成“黃金粥”,很多人選擇在家過長假,一項在紅網上發起的意願調查顯示,共有60.34%的網友表示,自己將用“9·3”3天小長假“宅家休息”或“在家看閱兵儀式”,只有18.99%的人計劃出門旅遊。很多人選擇在家陪家人或者和朋友在市區打發時間,而55.41%的網友表示,逛街純屬“打發時間,因為不知道幹什麼。”雖然此前有研究表示,只要有2%的人有計劃在假期外出,就能形成中國的“長假效應”,但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內旅遊市場。

同國民旅遊觀念與時俱進的,還有景區門票的價格。雖然國家三令五申,並出臺法規規範市場,但仍避免不了景區門票三年必漲的怪圈。而為了接待更多的遊客,各地的“遊樂區”建設如雨後春筍一般涌現,而其中有些“不良”景區趁著國民旅遊熱情極高,需求旺盛,將門票盲目提高,透支本地的旅遊市場潛力,他們絲毫沒有覺得除了門票價格外,更應提升景區服務水準,使物有所值,一來樹立良好的旅遊區形象,形成口碑宣傳;二來可以幫助所在城市提升旅遊目的地形象。

古人的“悠閒生活”

下面,我們來看看過去的人是怎麼“度假”的:

中國古人的閒情逸致可能勝於現代人,他們的休閒方式往往別出心裁,而且經濟實在,用現在的説法就是“挺會玩”。他們隨便找一條溪水,帶上自家釀的幾壺酒便可開個Party,美其名曰“曲水流觴”;他們在野外採得一把花草,也可以開上一個Party,叫做“鬥百草”。清明時節結伴踏青,蕩盪鞦千,是一種休閒;荷塘採蓮、賞月品菊、閒廳對奕、觀燈猜謎,都成古人休閒的好方式;雪天堆雪人、玩雪仗,或踏雪覓詩,更是充滿情趣。簡單的總結一下:放蕩式休閒:詩酒宴樂,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境界型休閒:吟詩對弈,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孤獨式隱休:居田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古人的“娛樂方式”】:高臥、靜坐、嘗酒、試茶、閱書、臨帖、對畫、誦經、咏歌、鼓琴、焚香、蒔花、候月、聽雨、望雲、瞻星、負暄、賞雪、看鳥、觀魚、漱泉、濯足、倚竹、撫松、遠眺、俯瞰、散步、蕩舟、遊山、玩水、訪古、尋幽、消寒、避暑、隨緣、忘愁、慰親、為善。

外國如何休假

而國外發達國家則是這樣的:

美國:節假日由僱主説了算

根據美國憲法規定,聯邦政府無權規定全美國必須在某一天同時放假,但是可以規定自己的僱員在哪一天休假,各州市地方政府和私營機構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確定節假日。

美國的節假日另一大特點是不需要調休。新年、美國獨立日、退伍軍人節、感恩節、耶誕節都有固定日期。如果這一天正好在週日,休假就順延一天;如果在週六,就提前一天休假;如果在週二至週四,就照常休息一天。

日本:“快樂星期一”創造小長假

日本是一個節假日比較多的國家,法定節假日(紅日子)每年有15天,星期日則是法定休息日。

日本還有一個“快樂星期一”制度。日本通過修改法律,將一部分國民公共假日由原有日期改為某月的第幾個星期一。這樣連上週六、週日,就可以實現三連休。

法國:利用帶薪假實現“搭橋”

除帶薪休假之外,法國員工每年還有11天法定節假日,以及一些私人事假(産假、婚假、喪假)。帶薪休假天數一般由員工所在機構或企業決定,或者通過集體協商方式確定。

需要指出的是,法國的“搭橋”不是中國國內的“倒休”,而是動用員工的帶薪休假時間或平時加班攢下的休假時間來實現公共假日與週末的連休。總體而言,法國重“搭橋”,而輕“調假”,且自主權多在企業或者機構手裏。

巴西:假日多得讓國家“癱瘓”

巴西人對於節日的熱衷,表現出他們對生活的態度。他們常挂在嘴上的話是:“工作是為了生活,而生活必須幸福。”每到節日或週末,家家都在搞聚會,音樂聲四處飄揚。

巴西對於人民過節的權利是嚴格保護的。法律規定,公民有不可剝奪的休息權利,節日或週末若要加班,必須徵得本人的同意,並支付至少三倍的工資。

對於初到巴西的人,如此多的節日讓他們不勝煩惱。當你要去政府機構辦事,卻可能發現當天是節假日。特別是在耶誕節至狂歡節期間,南半球的巴西正處夏季,多數人都願選擇那時休年假,因此整個國家幾乎處於癱瘓狀態,各機構僅辦理緊急事務,其餘一概不予受理。

工作與休閒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

在中國,儘管近幾年休閒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實際上人們只是在工作和休閒時間上與世界接軌,而在休閒的意識、形式和內容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襲著傳統,只是用更多傳統意義上的休息(而非休閒)來充填新的閒暇時間。休閒需求指向的相對單一,反映了休閒意識的落後,制約著休閒産業的發展。因此,倡導科學健康豐富的休閒活動,清除各種意識障礙,是走向大眾休閒時代的前提。而休閒作為一個新的社會經濟現象,對人類未來工作方式必將産生深刻的影響:

1,知識經濟社會的來臨,使得社會生産力以空前的速度向前發展,人為物質生産而付出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來越少,而人的閒暇時間將越來越多;

2、休閒對於人的“成為狀態”發揮著其他事物不能替代的作用;

3、工作與休閒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

4、整個社會的人文關懷情結會越來越普遍;

5、在休閒産業從事服務的人越來越多,因而未來的工作更需要愛心和誠信。

從目前中國的生産力水準看,休閒顯然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之一,它標誌著人已經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標誌著人從滿足現實的基本生活需要轉向對精神生活的嚮往;標誌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已由傳統的生産——消費模式逐漸地轉向消費——生産的模式;標誌著人開始從有限的發展轉向全面地發展自己的歷史階段。


休閒産業時代,古典經濟學家的理想
    
      “假日經濟”也可以説是“休閒經濟”,是目前國內消費促進的“黃金期”,它帶動消費、調節再分配,事實上,“消費已成為為數眾多的人的主要休閒選擇。如果沒有夜生活和週末,娛樂業將會崩潰;如果沒有假期,旅遊業將會衰落。實際上正是由於休閒消費的普遍存在,才使各種休閒産業不斷誕生,因而為解決就業創造了條件。應該看到,古典經濟學家們當年的“既能維護經濟價值,又能為非經濟的社會價值的實現”的理想正向我們走來。


出品:中國網絲路中國  責編:張乃千  美編: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