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從身份到職業
![](http://upload.siluchina.com.cn/2015/0810/1439200377727.jpg)
![](http://sl.china.com.cn/zt/150810/index/resource/01_03.png)
![](http://upload.siluchina.com.cn/2015/0810/1439201802681.jpg)
説起農民的辛苦,牛耕田、人割禾,面朝黃土背朝天、彎腰弓背幾千年,這不僅僅是歷史的記憶。每年到了夏收,一家人早上4點鐘就起床割麥子,夜裏還要幹到11點多。我們的父輩,幾乎都有過頭頂烈日、麥芒刺痛皮膚、鐮刀割破手指的經歷。 在農村,雖有貧富不均的差異,但所有人都是從事同一種職業:種地。但現在農村也存在一種怪異的現象,部分農民開始憎惡種地,鄙視種地的人,他們不希望後代再當農民。看待自己身份的心態發生變異,把種地看作是低人一等的職業,否定這種生存方式的公平性,古老的等級觀念,階層意識重新萌發。 農民不僅每人平均收入遠遠低於市民,而且其年平均增長率也遠遠低於市民。如果繼續發展下去而無良性轉變,那麼農民的收入水準不僅永遠趕不上市民,而且還會進一步被遠遠拋在後面。在貧富差距、城鄉差距逐步拉大的影響下,農民的尊嚴感出現下滑勢頭。鄉村社會的敗壞、留守兒童、養老、醫療保障、環境破壞、生態蛻化、社會治安惡化、土地被不公平徵用、鄉鎮幹部的腐化等都是困擾農民的問題。
農業是時令經濟,秋收春種的時候比較忙,平時都閒,對人力資源是極大的浪費,外出打工成了新的潮流,可以提高自己的家庭收入,年輕人紛紛“背井離鄉”外出打工。
![](http://sl.china.com.cn/zt/150810/index/resource/02_03.png)
![](http://upload.siluchina.com.cn/2015/0810/1439202722709.jpg)
中國古代農業似乎從來就是分散、落後、保守、貧苦、愚昩、不文明、實力單薄、經不起大災小難的,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四千多年前,那時中國正歷經夏、商、週三代奴隸社會的構建、繁榮、衰落與更替,這時出現了與當時社會封建形態相一致的土地制度--井田制。這一時期無論公田私田,土地均為王室所有,嚴禁買賣,這就是所謂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到了戰國時期,懷揣一統江山夢想的秦國採用了商鞅變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廢井田,開阡陌”,這也標誌著井田制的徹底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確立。當然這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有力地促進了人們的生産熱情,快速奔向富民富國夢,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土地兼併上的危機,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夢沒有實現,卻在西漢初年發生了“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立錐之地”的現象。
新的領導曾痛定思痛,決定深化改革,於是在西晉時期便出現了佔田制,即對私人土地數量做出了具體限制。在這期間,主要是東漢末年至曹魏時期,由於戰亂頻仍,饑荒連年,統治階層又想到了墾種荒地的主意,至此屯田制也普遍推行,散花結果,需要注意的是屯田制只是一種特殊形勢下的土地制度,難登大雅之堂。 佔田制發展到了後期,便有人就不遵守規則了,擁有“園田水碓,遍佈天下”的達官顯要不在少數了,於是均田制便悄悄出場了,從北魏太和九年(485年)頒布均田令起,至唐代中後期,持續推行達300年之久。唐代均田制將田地分為永業田和口分田兩大類,永業田可子孫相傳,並准許買賣,實際上就是私田,口分田由國家分授,通常不許買賣,耕作者去世後由國家收回,另行分配給他人,實際上是國有土地。均田制下,土地國有和私有並存,其目的在於防止過度兼併,令耕者有其田,從而達到發展生産,和諧社會的目的。但是,唐代中葉以後,隨著中央政府控制力的下降,口分田往往授而不還,成為私田,國家無田可授,均田制也最終被租佃制取代。唐代以後一千多年,直至一九四九年,土地私有制始終是土地制度的主體,而生産方式則以地主佔有、佃農經營,輔以自耕經營為主。
一九四九年之後,國家通過土地改革,廢除了土地私有制度,消滅了租佃制,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並存的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同時為了鼓勵發展生産,引導農民從家庭單幹,到互助組,再到初級農業生産合作社、高級農業生産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真可謂一路摸著石頭過河,屢敗屢戰,最終圈定了家庭承包經營制。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農村土地制度在長期穩定土地承包關係、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的基礎上,又産生了兩田制、規模經營、四荒地使用權拍賣、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土地使用形態,一直延續到現在。放眼現在,中國農村改革三十多年過去了,在這三十多年裏,農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隨著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展,隨著産業升級,勞動力都流動到産業的高端,農業面臨新的存在危機。
![](http://sl.china.com.cn/zt/150810/index/resource/03_03.png)
![](http://upload.siluchina.com.cn/2015/0810/1439203344278.jpg)
在國外發達國家之中,農企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職業農民成為一種新的職業出現在農企之中。由土地變成了企業,這種轉變帶來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提高了農作物的産量。集團化規模化經營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它解決了更多的生産力從事工業勞動。
從國外職業農民的發展軌跡來看,中國農民走上職業之路似乎不可避免,這對於提高生産效率,進行科學合理的種植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值得我們去探討。
第一:職業農民沒有自己的土地。
對於一個農民來説,土地是一切的基礎。中國封建王朝無不是建立在農耕民族的基礎之上,最後的土地兼併也導致了王朝的滅亡,歷朝歷代都是如此。所以,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是作為農民生存的重要保障,也是其標誌之一。而職業農民沒有自己的土地,他們雖然和普通農民一樣具有高度的穩定性,卻是為國家和企業服務。
第二:職業農民有一定的約束力。
作為企業的一員,職業農民當然得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以及紀律。他們的勞作時間和作息制度參考企業的八小時工作制,在八小時內受嚴格的監督,這一點尤其體現在農企的員工身上。而傳統農民則不同,他們可以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勞作時間,也可以決定自己的土地倒底要種什麼,這對於提高經濟效率顯然是不利的。
第三:職業農民具有高收入。
近期國家曾作出過調查,發現現在收入最低的行業是農、林、漁、牧等行業。很顯然,在新時期,從事傳統農業的人收入遠低於從事其他行業的人。可是職業農民不同,他們或者是從事科學研究的國家公務員,或者是農企雇傭的高技術人才。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農企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促使他們不得不開出高工資以求留住人才。在國外,從事職業農民是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一般的職業農民都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職業農民出現,中國的職業農民是否能取得高收入完全取決於農企的發展狀況,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第四:職業農民和傳統農民的目標不一樣。
職業農民對農作物的種植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但生産的結果卻是為別人打工,這和農民種植農作物的目標是不一樣的。職業農民只在乎生産的過程,而傳統農民注重的是生産的結果。職業農民是付出了就有回報,把風險留給那些農企業主,而傳統農民考慮的是農作物如何能打開銷路,提高價格。
從以上四點,我們能很快看出職業農民和傳統農民的區別,這其中有利有弊。很明顯,職業農民和傳統農民已經大不相同,他們知識面更加豐富,從事的農業崗位也呈現多元化發展,所以,農企業主對他們的要求也比較高。
![](http://sl.china.com.cn/zt/150810/index/resource/04_03.png)
![](http://upload.siluchina.com.cn/2015/0810/1439203558575.jpg)
地溝油、瘦肉精還有三聚氰胺這些真的是我們要講的糧食安全嗎?並不,這些是生活在城市的我們更為熟悉的食品安全問題。而糧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時候都能既買得到又買得起他們所需的基本食品”也就是説,確保生産足夠數量的糧食,最大限度地穩定糧食供應以及)確保所有需要糧食的人都能獲得糧食,才是我們多要解決的糧食安全問題。
國內生産困難重重、增加進口空間受限、海外投資短期難以見效,雖連續十年糧食增産,但中國要踐行“自己養活自己”的承諾卻日益困難。
我國大陸30個省市自治區中,有50%的省份糧食不足。其中海南、青海、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等自足率只有12%-56%,糧食真正富裕的只有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南等少數省份,自給率150%-375%;而甘肅、寧夏、江蘇、湖南、四川等剛好夠用(自給率102%-107%),幾乎無糧可調。
![](http://sl.china.com.cn/zt/150810/index/resource/05_03.png)
![](http://upload.siluchina.com.cn/2015/0810/1439204150268.jpg)
那些在工地打工的,過了60歲肯定回來,因為工地不會再雇傭他們。回來後他們肯定會種地,只是地休閒種,不會以此為謀生手段。那些在鎮上、城裏買了房子的村民,肯定不會回來種地了。他們基本上在哪做生意,就在哪紮根了。
土地撂荒導致土地資源的浪費,同時技術性失業的工人越來越多,農民工回到“土地”上成為了新趨勢。職業化農民的産生,讓撂荒的土地有了使用價值。一些村民不種地,通過讓渡土地經營權獲得固定租金,同時還能受雇于職業化農民,獲得一定的勞動收益。 職業化農民,既然是一種職業,肯定需要專業的技能,農機的使用,農産品市場分析甚至包括農業電商技術等等。
以後種地的人未必是農民,他們還可能是市民、企業家、職業經理人,既可源自傳統農民,也可源自非農産業中有志於農業的人。 只要對種地感興趣,或者認為農業值得投資,完全可以像上班一樣來種地。
出品:中國網絲路中國 責編:金釗 美編: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