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輿情資訊

剎住惡意“索賠”歪風

近日,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餐飲業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依法打擊餐飲領域惡意“索賠”、敲詐勒索等行為。一個時期以來,餐飲業牟利性惡意“索賠”亂象叢生,耗費了大量的行政資源和司法資源,破壞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市場生態。意見的出臺,有利於行業平穩健康高品質發展。

近年來,餐飲領域成了惡意“索賠”的高發區。一方面,一些地方的餐飲行業惡意投訴舉報量大、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多,執法人員在核實調查和處理中耗費了大量精力。如北京的王某、金某往飲品中放入飛蟲,多次向商家索要錢款,最終被判敲詐勒索罪並罰二人各2萬元;河南的張某以食品安全、産品品質體驗不好為由,通過差評多次向平臺和商家索要賠償,最終被判刑並處罰金5000元。另一方面,商家對於惡意“索賠”不堪其擾。由於取證難等因素,遇到惡意“索賠”,商家往往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選擇“息事寧人”,一賠了事。但從案件來看,惡意“索賠”呈現“小額”“多次”的特徵,退讓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讓不法分子肆無忌憚。

值得注意的是,惡意“索賠”還有了團夥化、職業化的趨勢。比如“差評師”的出現,衍生出灰色産業鏈。在某些平臺,不法分子收取一定費用,教授他人如何虛構事實,在餐食中吃出異物,向商家索賠,令人瞠目結舌。像這類動歪腦筋吃“霸王餐”、賺“黑心錢”的不法行為,必然會遭到法律嚴懲。

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顧客在食物中吃到異物,可據此向商家要求賠償。為了激勵與倒逼商家提高産品品質、做好各項服務,電商平臺、外賣平臺設立了評價機制。這本是為了更好維護消費者權益,促進行業規範高品質發展,卻被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破壞了評價系統的可信度,擾亂了正常市場秩序,也為地方營商環境抹了黑。

營造“消費者放心消費、經營者安心經營”的良好環境,要靠全社會共同努力。保證“舌尖上的安全”,既歡迎切實反映商品品質問題的投訴,也反對無中生有的惡意舉報。誠信做人,踏實做事,是每個人的基本素養,在利益面前切不可耍小聰明,不然只會聰明反被聰明誤。對於商家而言,在確保每一份餐食安全的前提下,一旦遇到惡意“索賠”,就要拿起法律武器,維護好自身權益。

剎住惡意“索賠”歪風。監管部門要嚴厲打擊惡意“索賠”、敲詐勒索行為,不斷探索完善快速認定和有效懲處機制,將惡意投訴舉報人納入異常名錄,讓相關投訴、行政處罰等資訊互通共用,達到聯合懲戒的效果,為經濟高品質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剎住惡意“索賠”歪風)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