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專業技能助“她”靈活就業
春節的喜慶氣氛仍在,一場場別開生面的“春風送崗”活動已經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開展。來自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地的企業為外出務工者提供了大量崗位選擇,松桃、福泉、平塘等地的龍頭企業更主動邀請當地群眾入企選崗、確保精準匹配促就業。
2月22日,在威寧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威鄞攜手·共富未來”主題招聘會現場,求職窗口排起了長隊。記者發現,現場除了部分常年在外務工的男性求職者,有不少留守婦女前來應聘。
“現在家裏的兩個娃娃大了,可以交給老人照顧,今年打算到外省打工。”來自威寧自治縣哈喇河鎮河邊村的村民謝穩群説,她考慮過在縣城周邊務工,但是家庭開銷大,縣城周邊工資相對較低,還是優先考慮沿海城市。
採訪中,有一些50歲左右的婦女求職者表示,自己去沿海城市打工最大的焦慮就是文化程度較低,加上年紀偏大,許多工廠不願意招收,她們期待能有更多離家近的崗位提供選擇,補貼一下家用。
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留守婦女的就業問題,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留守婦女就業面臨哪些難題?如何提升留守婦女職業技能?
“部分留守婦女因要照顧小孩和老人,工作時間不太固定,導致許多企業不願意招聘。還有像保姆、育嬰員這些崗位需要很強的專業技能,許多人不願意參加培訓,業務技能跟不上。加上基層專職就業服務人員的短缺、就業資訊渠道不暢通等原因,留守婦女就業相對較難。”威寧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後期扶持産業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袁永江説。
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威寧縣城及周邊的服裝廠、工藝品加工廠有20多家,解決了部分留守婦女的就業問題,並通過打造零工市場,讓一部分留守婦女在縣城實現了靈活就業。但是,現有崗位還不能滿足留守婦女數量多、多樣化的需求。
“目前農村留守婦女普遍文化程度較低、缺乏一技之長,且受‘男主外、女主內’等傳統思想觀念影響,很多不敢也不想外出就業。”省政協委員、省中華職教社副主任陳菊麗認為,目前農村留守婦女的就業創業能力還沒充分展現出來。
針對這一問題,陳菊麗認為,要根據市場需求和就業趨勢,加強實用技能培訓,有效提升留守婦女的自主就業創業能力。“不少市州的留守婦女從事家政行業,月收入能夠突破萬元。如果把第二、三産業相關的職業技能傳授給鄉村留守婦女,能顯著提升她們的收入。”
“對拒招女性、女性就業權益保障不到位的企業要加強監管,對歧視女性的招聘廣告要採取約談、處罰等手段,切實維護婦女公平就業保障。”省政協委員、國家統計局貴州調查總隊居民收支調查處處長張瑜從另一個角度給出建議。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將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民族特色手工和技藝培訓,強化政策落實,發揮創業促就業的倍增效應,加大婦女權益保護力度,依法嚴厲查處侵害女職工勞動、教育權益的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婦女公平就業、教育等權益。
近年來,省婦聯以“錦繡計劃”作為重要培訓抓手,大力培養“八會”(會技藝、會傳承、會創新、會設計、會整合、會宣傳、會銷售、會增收)繡娘人才隊伍。同時,持續開展巾幗家政培訓,整合發改、人社、商務等部門資源,加強對農村婦女、下崗婦女、易地搬遷婦女、高職學生的家政培訓,儘快實現就業。
去年底召開的貴州省婦女特色手工産業錦繡計劃工作推進會,公佈了一組數據:“錦繡計劃”實施10年來,培訓繡娘26萬人,實現50萬婦女居家靈活就業。通過參與錦繡計劃,貴州廣大婦女實現創業創新和增收致富。
“今後要充分發揮好錦繡計劃的重要載體作用,以提升就業為先導,拓寬婦女增收有效途徑,以融合發展為目標,推進鄉村錦繡産業興旺,以技藝傳習為抓手,統籌推進錦繡計劃與民族文化傳承。”省婦聯負責同志説。
來源:貴州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提升專業技能助“她”靈活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