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河,讓攝友盡享拍鳥樂趣
自從5年前鏡頭裏首次出現太陽鳥的身影,遵義市鳳岡縣76歲的攝影師蒲德友更加堅定了與鳥相伴、攝鳥相伴的決心。
“太陽鳥因體型較小,又被稱作‘亞洲蜂鳥’,對環境非常挑剔,對外界警惕性極高,以前在鳳岡很少見到。”
1月31日,蒲德友在貴州鳳岡龍潭河國家濕地公園(下稱龍潭河公園)向記者展示他拍攝的太陽鳥照片。照片裏的太陽鳥,有的零零散散,有的成群結隊,覓食嬉戲,姿態優雅。
龍潭河是烏江的一條支流,從鳳岡城中貫穿而過,河流長度26公里,流域面積462.25公頃。9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被污染的河道。
“那時候水質黢黑,鳥類也少,沿河散步都能聞到臭味。”蒲德友的照片清晰地記錄著那時污水橫流、雜亂不堪的場景,同時記錄了這個亂河灘一步步變身“鳥類天堂”的變化過程。
鳳岡縣于2015年開始大規模治理龍潭河流域環境污染,同年啟動了貴州鳳岡龍潭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投入建設保護資金6.5萬元,通過源頭治污、河道治理、沉澱凈化和有氧過濾等方式,重新恢復龍潭河生態。
“2018年濕地公園建成後,水清了,樹多了,草綠了,大量的鳥兒也飛來了。”鳳岡縣林業局濕地公園管理股負責人黃學憲介紹,目前濕地內有195種野生動物,其中包括了“亞洲蜂鳥”太陽鳥在內的75種鳥類。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全面鋪開,地下水位慢慢上升,濕地公園內出現了永久性河流、洪泛濕地、喀斯特溶洞濕地、庫塘等4種濕地類型,水質也從劣五類升到了三類。從以前只有柳樹、槐樹等少量單一樹種變成了如今菖蒲、浮萍遍佈的182種濕地植物,濕地率達54.47%。
“生態好不好,鳥兒説了算,我要把這些美麗的身影定格下來。”從2018年起,同為鳳岡縣攝影協會會員的秦禮興便開始與蒲德友一同用鏡頭記錄龍潭河公園裏的鳥類。
“秦老師比我年長兩歲,因三觀接近談得來,我們兩人經常結伴而行,新發現鳥類都要相互通氣,以免錯過拍鳥時機。”二人拍攝的照片經常在鳳岡縣鳥類攝影展上展出,一張張靈動的圖片,生動詮釋著這裡的“生態之變”。
與鳥兒接觸多了,兩位攝影師漸漸喜歡上了它們,甚至變得癡迷。在他們的鏡頭裏,為鳥兒按下過上萬次快門。秦禮興説,一開始許多鳥兒他也不認識,每次拍完就回家查資料,慢慢就熟知了它們的名稱和習性。
“尊重它們,善待它們,把自己變成一塊石頭、一棵樹,融入自然,靜靜等候,這就是我的拍鳥心得。”蒲德友説。
龍潭河公園的建成為沿線包括鳳岡城區在內的5個鄉鎮(街道辦)24.4萬人提供了休閒去處。“為鼓勵像蒲、秦二人這樣的愛鳥人展示濕地作品,支援更多鳳岡居民走進濕地、愛護濕地、宣傳濕地,我們林業部門多次舉辦了以龍潭河為主題的徵文、攝影活動。”
鳳岡縣林業局局長劉安靜介紹,自2018年起,鳳岡縣以龍潭河濕地公園為主題舉辦了徵文比賽、攝影采風活動各兩次,共收到徵文、攝影作品近300份,累計發放獎金4.21萬元。
來源:貴州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一條河,讓攝友盡享拍鳥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