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網聯動”讓社區居民有了堅實“醫”靠
西安市新城區西一路街道開展的“醫網聯動”新模式,讓轄區居民有了更堅實的“醫”靠,獲得了好口碑。日前,記者前往西一路街道尚樸社區一探究竟。
社區網格員“引路”
推進家庭醫生團隊前移服務關口
兒女不在身邊,老人看病最怕麻煩。記者了解到,西一路街道尚樸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老舊社區,轄區34個居民院落中,60周歲以上的老人近600人。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作為需要健康管理的重點人群,他們往往對健康管理不夠重視,沒有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也缺乏科學的健康生活常識。因為去醫院看病程式複雜,需提前預約、排隊等,不少大爺大媽遇到小病小痛一般都是在家自行用藥控制。部分患有慢性疾病的居民甚至擅自調整用藥量。能就近享受到專業的健康照顧服務是很多老人的心願。
社區小網格發揮了大作用。尚樸社區轄區分為4個網格,每個網格由2-3名社區工作人員負責。作為居民貼心大管家,社區網格員對管轄區域重點人群情況爛熟於心。而“醫網聯動”的“網”正是依託社區“基礎網格”治理機制,由社區網格員充分發揮“人熟、地熟、事熟、物熟”的優勢,在日常巡查工作中,當好前沿哨兵,主動發現重點人群。
“我一個人在家,感覺胸悶氣短,頭還有點暈,你快來!”“李奶奶,我馬上到。”近日,接到轄區居民的求助電話後,尚樸社區第4網格員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同樣接到求助電話的還有西一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郝嘉敏,待醫療箱準備就緒後,她帶領團隊成員立即出發。“李奶奶住在3號樓,走,我帶你們去!”因為前期已經詳細了解了住戶的健康情況,經過簡單檢查和用藥問詢,家庭醫生團隊很快為李奶奶精準施治,緩解其不適症狀。
橫向撒網,縱向精準服務。這種由社區網格員“引路”,推進家庭醫生團隊前移服務關口的融合互動模式,成為居民堅實新“醫”靠。該模式按照“彩虹”網格管理法,由家庭醫生團隊依據“先特殊、後一般;先老幼、後中青”的原則,以老年人、孕産婦、兒童、殘疾人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疾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為主要服務對象,聯合社區網格員集中開展走訪入戶工作,詳細掌握網格內居民群眾的家庭狀況和健康需求,建立居民個案健康臺賬,旨在為不同人群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醫療服務。
精準醫療服務
織密織牢區域醫療健康民生保障網
遇上危急病情,擔心社區醫院看不了、大醫院看不上怎麼辦?記者了解到,西一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託新城區中醫醫院特色科室以及中醫傳統優勢,在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加入中醫藥服務特色,不斷加強醫防融合能力。同時,中心依託緊密型醫聯體、城市醫療集團,積極推進分級診療,打通雙向轉診通道。發現疑難、危重症患者可通過綠色通道轉至上級醫療機構;輕症、康復期、延續性治療等平穩期患者可轉回中心進一步恢復,由家庭醫生全鏈條跟蹤、提供健康指導服務。
前不久,93歲的王大爺得益於“醫網聯動”救助成功化險為夷。老舊小區上下樓不方便且王大爺長期臥床,這天突發身體不適更是急壞了家人。“老人動不了,病情一時無法判斷,也不好聯繫醫院。”據家屬介紹,在求助社區網格員後,沒一會兒,家庭醫生團隊攜手轄區醫院檢驗科工作人員到府服務。為進一步明確診斷,醫院檢驗科人員為大爺抽血後帶回醫院化驗,並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團隊醫生及家屬,便於家庭醫生根據檢查結果為患者開展健康指導建議。
慢病患者管理大於治療,其核心在於長期、持續的護理與監控。在走訪入戶之餘,社區網格醫生每天對轄區重點人群進行詢問並詳細登記病情。在尚樸社區的網格群裏,居民們每天都會和自己的“專屬醫生”互動溝通。“郝醫生,我家孩子發燒流涕,吃了感冒藥還用吃消炎藥嗎?”“張醫生,我最近血壓穩定了,停藥行不行?”“子女不在跟前,沒人幫我測血壓,我自己又不會測,多虧了你們經常到府來,我心裏也踏實多了。”郝嘉敏告訴記者,結合近期多發病及天氣變化,各網格醫生都會在社區微信群中不定時發佈疾病預防、保健治療等健康知識,引導居民樹立自我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
“網格吹哨、家醫報到、識別干預、及時轉診、醫後跟蹤”的“醫網聯動”創新模式,將醫療大健康融入基層小網格,聯出的不僅是高效就醫、便捷問診新方式,更是在“網格員+家庭醫生團隊”的一次次紮實入戶走訪中,精準醫療服務、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織密織牢區域醫療健康民生保障網。(記者 王江黎)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醫網聯動”讓社區居民有了堅實“醫”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