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事件

微短劇市場有點亂

近兩年,憑藉意外反轉的劇情和跌宕起伏的情節,微短劇成為網路視頻的新寵。網友們用真金白銀錶達了對微短劇的喜愛,不惜重金付費觀劇,甚至出現了新劇推出24小時充值超千萬元的景象。抖音、騰訊、淘寶、小紅書、美團等網際網路平臺也紛紛佈局微短劇。然而,在“購銷兩旺”的大好形勢下,微短劇也被網友們吐槽收費存陷阱,吃相難看。《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微短劇市場還存在內容同質化嚴重、劇情虛假浮誇、題材低俗獵奇等問題。

市場快速擴張

被不少網友評價為“智商負一百,快樂正一萬”的微短劇,因為節奏快、劇情誇張甚至略帶狗血而迅速得到了部分消費者的喜愛,併發展成為視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微短劇全稱為網路微短劇,是指單集時長為幾十秒到15分鐘左右、有著相對明確的主題和主線、較為連續和完整故事情節的劇集。國家廣電總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微短劇備案數量為398部,2022年備案數量接近2800部,同比增長600%。德塔文影視觀察發佈的《2023年上半年微短劇市場報告》顯示,上半年共上新微短劇481部,超過了2022年全年上新454部的數量。

據了解,隨著微短劇市場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影視大廠開始入局。如開心麻花推出了《親愛的,沒想到吧》《麻將拌麻醬》,檸萌影視打造了《二十九》《一元美容院》,嘉行傳媒出品了《破繭成蝶》。

微短劇快速發展的動力少不了消費者的喜愛,第十四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發佈的《2023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在我國超10億人的短視頻用戶中,50.4%看過3分鐘以內的微短劇、微綜藝、泡麵番。艾媒諮詢發佈的《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影視市場用戶正朝著短視頻遷移。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唐遠清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分析説:“微短劇一集雖然僅有短短幾分鐘,但情節緊湊、矛盾衝突集中、劇情反轉密集,能夠吸引消費者。觀看便捷,基於視頻平臺,觀劇者可以見縫插針觀看,符合當下人們碎片化閱讀和觀影習慣。精準投放,微短劇製作方、播放平臺利用演算法可以精准將微短劇投放給用戶,投其所好。”

收費標準不一

微短劇被稱為“2023年最盈利賽道”。據微短劇推廣方數據顯示,《無雙》上線8天便充值破億元,《騰龍》上線24小時充值破2200萬元,《化龍》上線24小時充值破2300萬元……有消費者告訴記者,其家人曾1個月花費近6000元追微短劇。但是,網上也出現了“文化快餐怎麼比正餐貴”“不花錢就停更,不充值就一直等”的不滿聲音。

記者在各視頻平臺看到,不同平臺觀看微短劇的收費標準、形式各不相同。抖音、快手、騰訊、愛奇藝等平臺都有大量免費微短劇,充值成為平臺會員幾乎可以免費觀看所有微短劇。在一些新興微視頻小程式、APP上觀看微短劇則有兩種收費形式:一種是註冊成為會員,會員費多數在300元以上。另一種是按集付費收看,單集價格從幾毛錢到幾元錢不等,微短劇通常動輒就是80—100集,追完一部短劇,需要花費幾十元甚至上百元。

據記者了解,一般來説,網路微短劇從劇本初稿到製作再到出品,短則需要1周時間,長則需要1個月。相對於傳統長視頻短則3個月、長則一兩年的製作週期,製作成本低、回款週期短。北京某公司影視製作人員劉青青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一部微短劇的投入成本一般只需10萬—50萬元,順利的話兩個星期就能拍完上線。比如九州文化和點眾科技等短劇公司,每月能上線的微短劇高達幾十部。”

製作成本較低的微短劇為何會被消費者吐槽收費貴呢?劉青青説:“都説微短劇暴利,其實不然。首先,能夠成為爆款的劇並不多。其次,微短劇進行網路推廣需要消耗大量資金。一部劇需要多平臺分發,平臺的收入由平臺和出品方按比例分配。如爆款微短劇《無雙》,投資成本不到50萬元,號稱上線8天便充值破億元,但我們了解到,上線48小時後,該劇消耗的投放資金高達5500萬元。如果不花錢在平臺大量投放,就很難出爆款。

有業內人士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透露,推廣微短劇處處都要花錢:“比如一部劇上線後,觀眾可以從一些平臺免費觀看前幾集,然後就會彈出連結跳轉到小程式充值繼續觀看。短視頻平臺博主、UP主會在自己的號裏放上幾集微短劇,如果要繼續觀看,也需要跳轉到小程式或者其他APP付費觀看。劇集製作方會將引流來充值的金額與其分成,最高分成比例可達80%。”

品質難以保證

“霸道總裁追嬌妻”“穿越回古代奪王位”“扮豬吃虎”“平民贅婿”……隨便打開一部微短劇,總有一款劇情似曾相識。近兩年,網路微短劇市場快速增長,雖然出現了一批創意獨特的優質微短劇,贏得了觀眾口碑與流量,但也有不少微短劇劇情“撞衫”,甚至打起了色情、暴力的擦邊球。

劉青青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微短劇為了快速獲取流量,什麼劇情流行編劇就寫什麼,當某一類短劇模式和題材在市場上獲得成功後,便會出現大批模倣者。微短劇以輕量見長,製作成本低、週期短,有的10天就能寫部劇,在這種情況下,內容品質無從談起。”

北京消費者王璐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説:“現在部分微短劇內容格調不高,不少作品更是背離主流價值觀念,在劇中宣揚暴富、性別對立、封建迷信等不正確觀念。以前追了不少微短劇,現在什麼霸總、豪門之類的劇情太多了,已經不怎麼看了。”

此外,微短劇播放平臺多,平臺間相互引流、跳轉,收費形式多樣,使得微短劇收費也出現一些不規範的現象,不少消費者甚至遭遇收費陷阱。

北京消費者張女士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在某短視頻平臺看了幾集微短劇後彈出連結,需要跳轉充值才能繼續觀看。“點擊連結進入一個微信小程式,顯示有200多集,充值168元成為會員後繼續觀看。但看到79集就換了一個劇情,根本沒有200集,我很懵,明明78集就結束,為什麼顯示有200多集?”

多位網友在採訪中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吐槽了各自的遭遇:在某短視頻平臺上刷微短劇,廣告宣稱“9.9元解鎖本劇全集”,但僅看到一半就被要求再充值;在短視頻平臺點擊相關連結,跳轉到另一個社交平臺,充值後發現被騙,想退款才發現根本沒有客服聯繫渠道;在微短劇小程式上支付了365元年費,退出後就再也找不到觀看入口了,再通過推廣連結進入顯示又要重新付費。

天津四方君匯律師吳子畏對記者説,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産地、生産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分、生産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説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但一些微短劇小程式、APP存在誘導、欺詐消費者的行為。目前,因為微短劇涉及的經營主體較為複雜,消費者維權存在困難,給行業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

平臺整治開始

微短劇作為最新流行的傳播模式,如果不加以規範和限制,會引發不良後果。據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消息,廣電總局對網路微短劇已開展常態化治理,今年3月至今,已清理低俗有害網路微短劇35萬餘集(條)、2055萬餘分鐘,分級處置傳播低俗有害網路微短劇的小程式429個、賬號2988個,並已建立網路微短劇“黑名單”機制。另據了解,廣電總局發佈關於微短劇治理報告,將從7個方面加大管理力度、細化管理舉措,包括加快制定《網路微短劇創作生産與內容審核細則》;研究推動網路微短劇APP和小程式納入日常機構管理等。

華數集團此前發佈的《網路微短劇行業調研報告》指出,隨著各路機構紛紛入局,微短劇産能迅速爆發,一些平臺為爭奪流量並快速擴充內容庫,降低了作品的準入門檻,引發了內容品質問題。業內普遍缺乏精品,加之用戶端頻現的消費爭議,引發監管部門對於網路微短劇行業生態治理持續加碼。

記者了解到,近期,微信、抖音、快手等視頻平臺接連出手,整治違規微短劇。抖音平臺還對微短劇及其推廣內容、行為提出了7項要求。對於存在違規內容和行為的小程式或賬號,平臺將引導整改。拒不整改的,將對違規的劇集、視頻和賬號進行處置,處罰類型包括但不限于下架違規劇集、刪除或遮罩違規內容、對違規賬號禁言或封禁等。快手也發佈了專項治理公告,平臺推出的《小程式運營規範》明確了內容的紅線,針對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調低下、審美惡俗等問題的微短劇進行持續打擊。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微短劇市場有點亂)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