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輿情資訊

當“國際范”遇上“重慶味”,消費熱情被點燃了!

閱讀提示

在變得具有“國際范”的同時,重慶也積極深挖巴渝歷史文化,打造了一批富有巴渝特色的“後街支巷”特色消費場景。當“國際范”遇上“重慶味”,消費熱情被充分點燃。自2021年7月國務院批准重慶等5個城市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以來,重慶全市社零總額兩年平均增速3.8%,高於全國平均增速0.3個百分點。

站在國內首座“橫版摩天大樓”——位於250米高空的重慶來福士水晶連廊上,長江、嘉陵江交匯奇觀盡收眼底。賞景之餘,遊客還可體驗空中花園餐廳以及酒吧等休閒消費業態。這一依託摩天大樓誕生的“雲端經濟”,正成為重慶消費的新時尚。

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慶著力發展以觀光旅遊、休閒娛樂為主的“江岸經濟”“雲端經濟”,來福士“橫天摩天輪”等“城市之巔”多元化消費地標就是典型代表。

在變得具有“國際范”的同時,重慶也積極深挖巴渝歷史文化,打造了一批富有巴渝特色的“後街支巷”特色消費場景。

當“國際范”遇上“重慶味”,消費熱情被充分點燃。自2021年7月國務院批准重慶等5個城市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以來,重慶全市社零總額兩年平均增速3.8%,高於全國平均增速0.3個百分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提質步穩、成效初顯。

“世界名品”“國潮精品”加快聚集

走在位於重慶渝中區的解放碑商圈,抬眼望去滿是國際知名品牌。近年來,渝中區不斷壯大高端消費,引進國際知名品牌283個,阿迪達斯全球品牌中心等各類首店首牌240家,佔全市的三分之一。近日,《2023福布斯中國中央商務區競爭力評選》榜單在重慶發佈,重慶解放碑CBD位列第五,而搶在中秋國慶長假前夕開業的重慶印象城,作為世界級地標性商業體,有望成為繼解放碑、大坪之後渝中區又一個百億元級商圈。

今年9月,位於重慶渝中區化龍橋片區的大型商業體“重慶印象城”正式開業,標誌著重慶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又添新地標。重慶印象城開業,帶來了一系列國際大品牌。比如全球知名的老佛爺百貨,就是首次在西南地區落戶,將為消費者打造一個集購物、服務和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創想空間。

在重慶觀音橋商圈,目前已聚集了200余個國際知名品牌、300個區域首店、旗艦店,潮流品牌密集度全市領先。

世界級“國際范”,是重慶母城渝中商貿一直以來的“格調”。重慶市商務委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重慶已累計引進國際國內知名品牌超1100個。“世界名品”“國潮精品”加快聚集,為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夯實了底氣。

深挖巴渝歷史文化,讓“重慶味”更濃

重慶市人大代表、鈺鑫集團總裁尹順新認為,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需在培育“重慶味”上做足文章,進一步增強“重慶味道”的國際影響力。

在變得具有“國際范”的同時,重慶也積極深挖巴渝歷史文化,讓“重慶味”更濃。近年來,重慶著力提升磁器口、洪崖洞、彈子石老街等街區,延續街區、老舊廠房的建築風格和文化脈絡,打造富有山城記憶和巴渝特色的“後街支巷”特色消費場景,相繼建成戴家巷、十八梯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區。深挖巴渝歷史文化、民風民俗,加快改造合川文峰、銅梁安居、酉陽龔灘等特色古鎮,塑造具有巴渝特色的商文旅融合發展消費場景。

此外,重慶還積極打造老字號和“非遺”精品,“重慶工藝”“重慶製造”對國際消費者吸引力進一步增強。截至目前,重慶累計培育中華老字號18個、重慶老字號291個。兩年多來,“重慶造”汽車出口額增長達到195.3%,巫山脆李、涪陵榨菜等特色産品出口額分別增長50%、166.7%。

在重慶萬州區、開州區、雲陽縣(簡稱萬開雲),當地正以萬開雲同城化發展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培育試點建設為工作方向,打造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全力助推重慶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以重慶萬州區為例,當地依託“中國烤魚之鄉”這塊金字招牌,以舌尖上的消費吸引帶動旅遊消費,讓美食更好地賦能旅遊産業發展,讓遊客更加喜愛“重慶味”。

城市商業升級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夕陽晚照的渝北紫薇路上,隨處可見拖著行李箱,直接從機場、高鐵站趕來“打卡”的年輕人。這條幾年前以汽修店為主的後街曾一度衰敗。如今,隨著眾多高品質、多業態、風格化特色小店集聚,成為年輕人和外地遊客的新選擇,被稱為“小巷里長出的消費新地標”。

重慶交通大學規劃設計學院教授姚陽認為,像紫薇路這樣的“後街經濟”,擁有城市更新提升、消費場景培育、都市旅遊延伸等多重功能。在重慶,城市商業升級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目前,重慶已持續建成了49個城市核心商圈、12個百億級商圈、23條市級特色商業街區、80個城市消費地標,構建了品質高端、功能完善、佈局合理的國際消費空間版圖。兼具“國際范”、巴渝味、煙火氣的消費載體,賦予了“巴渝新消費”獨特魅力。

“重慶有著獨具山水氣質的消費載體和巨大的消費潛力。不過,在優質消費資源集聚、每人平均旅遊消費、品牌號召力等方面,短板明顯。”重慶市商務委主任章勇武説,結合國內外成功經驗來看,發展“首店經濟”是重慶補齊短板的具體舉措,也是重慶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要的“切口”。

據了解,通過制定審慎包容的監管政策,突破解決企業在外擺、夜間經濟、促銷活動、跨門經營等方面的政策障礙,成為吸引知名品牌首店落戶的“催化劑”。今年前三季度,重慶累計引進品牌首店341家,比去年同期增長216%。其中,第三季度重慶新開品牌首店192家,呈現出遍地開花之勢。

作為重慶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重點區域,兩江新區正加快擴大新興消費高品質供給。兩江新區現代服務業局局長鄭航説,該區以科技賦能和消費升級為驅動,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引進社區零售——條馬科技、無人零售——17閃店、品質生活新零售——果琳等新興品牌連鎖企業全國總部,創新新供給,激發新潛力……本報記者 李國

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當“國際范”遇上“重慶味”,消費熱情被點燃了!)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