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事件

羽絨服持續漲價:真保暖才是真的好

近日,隨著羽絨服銷售旺季到來,“國産羽絨服賣到7000元”“千元預算內已經挑不到一件心儀的羽絨服”等話題開始登上網路熱搜,一批大學生以“整頓羽絨服市場”作調侃,穿上老一輩的花棉襖、軍大衣拍攝短視頻,成為近期廣大網友關注的熱門話題。

事實上,關於羽絨服漲價的討論並不新鮮。這是因為,羽絨服本身是購買成本相對較高的剛需品類,消費者在選品時,往往會提前進行比對與篩選,對其價格變動更為敏感,並期望在預算範圍內獲得相對高性價比的産品。而在羽絨服逐漸“高攀不起”的情況下,也讓不少網友質疑羽絨服漲價背後的邏輯。

一分價錢,一分貨。據中華全國商業資訊中心數據,2014年-2020年,我國羽絨服平均單價已由452元漲到656元,大型防寒服的成交價突破1000元。羽絨服原材料和布料價格上漲,生産成本上升,導致羽絨服零售價適度上漲在情理之中。然而,部分羽絨服品牌仗著消費者的信賴和青睞,或實施品牌溢價策略、以黑科技為噱頭推出加熱羽絨服、與時尚設計師推出聯名系列、和大火的“美拉德”色系設計相結合……所謂的花式行銷、先進的設計樣式和生産工藝、品牌價值都作為一種額外成本,被轉嫁到羽絨服售價之中。

這些眼花繚亂的高價羽絨服,有多少真正配得上這麼高的價格?又有多少能達到“1+1>2”的高性價比?在網上相關話題討論中,雖然有網友能夠接受羽絨服高端定位與發展,但也有網友注意到羽絨服充絨量、蓬鬆度、清潔度等“測評指標”,發現部分羽絨服價格虛高、名不副實,傾向於追求保暖性能好的低價服飾,尋找衝鋒衣、軍大衣等“平替”産品。很顯然,羽絨服品牌追求高端定位本無可厚非,但若一味追求增加産品附加價值,忽略消費者感受,唯“錢”是圖,反倒容易被過度行銷“綁架”,失去消費者的青睞。

真保暖才是硬道理。從這點看,對品牌方來説,羽絨服價錢與價值是否對等,能否在追逐流行的同時,繼續推出“好穿不貴”款式,是需要持續關注的趨勢。對有關部門來説,如何進一步規範價格市場,保障羽絨服品質,讓消費者享有安全放心的産品及服務,也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也相信,在更多秉持“不買貴的、只買對的”理念的消費者共同推動下,高溢價、低品質的羽絨服品牌將被徹底淘汰出局。 (晉鈺佳)

來源:西安晚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羽絨服持續漲價:真保暖才是真的好)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