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國産動畫的復興之路:70餘年歲月精彩艱辛

在剛過去的中秋國慶雙節期間,作為北京家庭傳統的闔家歡項目,不少家長都帶孩子觀看了《汪汪隊立大功大電影2:超能大冒險》《貝肯熊:火星任務》《我是哪吒2之英雄歸來》等動畫電影。在這些影片中,不僅有國風原創,還有中國主創團隊,彰顯了中國力量在當下動畫界的地位。由此不禁聯想到已走過70餘年歲月的國産動畫,回眸之處,精彩中帶著艱辛。

美術電影嶄露民族風

“動畫”在歐美叫做“卡通”。為了使它能夠通俗易懂,我國將其改稱為“動畫”,意為動起來的畫。因為動畫片可以表達出一般電影所不能表達的東西,而且這種形式也最容易被小朋友們接受,因此它是兒童教育片中最好的形式。

從1948年在東北解放區攝製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以來,在黨的親切關懷和藝術家們的刻苦努力下,我國美術電影不僅數量增加,而且在思想、藝術水準等各方面也都迅速提高,題材與內容更加豐富多彩。1956年是當時我國美術片産量最高的一年,共製作動畫片3部。其中《驕傲的將軍》十分引人注意,在思想性、藝術性和繪畫技術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片中人物有臉譜,性格很鮮明,布景、動作、音樂都很好地吸收了中國古典戲劇的表現方法和處理方法,民族色彩非常濃。(1957年6月1日《北京日報》3版,《新穎有趣》)

到上世紀50年代末,我國攝製的動畫片既有《神筆》《烏鴉為什麼是黑的》《豬八戒吃西瓜》等古代神話、童話和民間故事,也有反映當時火熱現實生活的《小鯉魚跳龍門》等現代童話。在我國家喻戶曉的鯉魚跳龍門的民間傳説,被藝術家們巧妙地編製成幾條小鯉魚跳過龍門水庫的故事。小鯉魚不屈不撓地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動情景,非常自然地反映出我國水利建設一日千里的偉大面貌。(1959年2月5日《北京日報》4版,《第一部剪紙影片誕生》)這部動畫片還獲得了1959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動畫片銀質獎章。(1959年8月19日《北京日報》4版,《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隆重閉幕》)

在上世紀60年代初,奠定國産動畫國際影響力的彩色動畫片《大鬧天宮》橫空出世。它是根據我國民間神話故事《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段改編的,表現了孫悟空機智、勇敢的精神。(1962年5月19日《北京日報》2版,《獲“百花獎”影片近日復映 同時上映部分優秀國産影片》)這部動畫片的誕生頗為不易。早在上世紀40年代,萬籟鳴三兄弟就畫《大鬧天宮》,準備拍成動畫片。但是舊社會的老闆不給他們膠片,他們自己又窮,就沒法拍了。新中國成立後,萬籟鳴三兄弟都在上海美術製片廠工作,要畫什麼,要拍什麼,都有黨的鼓勵和幫助。再加上同廠的100多位同仁一起努力,幾十年的願望終於達成。

這部獲百花獎的動畫片一上映就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家長張梅溪的話代表了很多觀眾的心聲:“我們兩個都樂得像頭一回看電影似的。影片放映的時候,孩子沒跟我説一句話,我耳朵邊只聽到他的笑聲。”(1962年5月29日《北京日報》3版,《和孩子看〈大鬧天宮〉》)這部動畫片也讓中國動畫在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獲得了國際動畫界的關注和認可。被尊為“日本漫畫之神”的手冢治蟲,當時曾專程趕到中國向《大鬧天宮》的導演萬籟鳴拜師學藝。到了近二十年後的1980年,《大鬧天宮》在英國展映時,依然受到許多觀眾特別是孩子們的喜愛。(1980年11月2日《北京日報》4版,《英國“中國電影的四十五年”電影節結束》)在中國,人們對這部經典動畫的喜愛更是一直延續到今天。

國風動畫獲國際大獎

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國産動畫在彰顯民族風格方面繼續發力,多次獲得國際大獎。

1982年,已在國內獲得第一屆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的動畫片《三個和尚》走出國門,在世界五大電影節之一的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短片電影比賽中榮獲柏林銀熊獎。《三個和尚》是根據中國的俗話“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改編的,形象生動、妙趣橫生。在電影節期間,這部片子每次放映時觀眾都笑聲朗朗,掌聲不斷。(1982年2月25日《北京日報》4版,《我動畫片〈三個和尚〉榮獲柏林銀熊獎》)

同年,動畫片《猴子撈月》在第六屆渥太華國際動畫片電影節上獲得兒童片一等獎。這部動畫片所描寫的群猴生動活潑的形象,贏得了加拿大兒童的喜愛。(1982年8月22日《北京日報》4版,《中國動畫片〈猴子撈月〉獲國際獎》)

1984年,放映時間僅九分鐘的動畫片《鷸蚌相爭》在加拿大國際動畫片電影節上獲得特別獎。此前,這部動畫片已經獲得西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南斯拉伕薩格勒布第六屆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一位南斯拉伕電影評論家對記者説,她非常喜歡這部影片,已看過三遍。這部影片把傳統的中國水彩畫同現代技術結合起來,拍攝得漂亮極了。(1984年8月20日《北京日報》4版,《在加拿大國際電影節上 動畫片〈鷸蚌相爭〉獲特別獎》)

改革開放的中國進一步加強了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隨著電視機在普通百姓家中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來自國外的動畫片豐富了人們的電視螢幕。1985年寒假,50集日本電視連續動畫片《花仙子》登陸北京電視臺,片中善良勇敢、曆盡艱辛尋找七色花的花仙子小蓓,一下子就被本市眾多小學生喜歡上了。(1985年1月31日《北京日報》2版,《北京電視臺寒假為小學生播放〈花仙子〉》)1986年,來自美國、風靡全球的迪斯尼公司系列動畫片《米老鼠和唐老鴨》開始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在北京大學幼兒園、北京兒童福利院,孩子們高興地和米老鼠頂鼻子,和唐老鴨握手,又一起唱歌跳舞。(1986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4版,《〈米老鼠和唐老鴨〉今起播出》)米老鼠和唐老鴨成了當時千家萬戶的星期螢幕“焦點”。1987年,北京電視臺在全國首次舉辦國際動畫片展播,催開了動畫片新的報春花。影視界、動畫界的一些行家認為,國際動畫片展播把千家萬戶的孩子們帶進了一個多彩的動畫藝術海洋,對孩子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大有益處。(1987年9月5日《北京日報》3版,《動畫展播多彩多姿》)

面對國外大量神奇多彩、絢麗多姿的動畫片,同時期國産動畫片的製作與播映難免顯得遜色。美國、日本年産動畫片上千集,銷往世界各地,收入在上億美元,而我國的動畫片生産卻還是國家的包袱。當時的國産新動畫片只有《葫蘆兄弟》《邋遢大王》《黑貓警長》等幾部,深受兒童喜愛的《黑貓警長》五六年光景才生産五集。把動畫片生産納入商品經濟的軌道,並努力打入國際市場,勢在必行。(1989年6月6日《北京日報》3版,《中國兒童需要動畫片》)面對當時世界動畫藝術發展較快的現實,國産動畫下決心改革創新,開啟了與國外動畫片在國內市場同臺競技的艱苦旅程。

國産動畫片奪回小觀眾

在上世紀90年代,由於“洋卡通”的長期侵佔和低價傾銷,國産動畫的發展較為艱難,但一直都在努力探索突破的新路。那時我國動畫片製作力量分散、資金短缺,無法生産大型動畫系列影片,而當時的動畫片市場又是以系列動畫片為主。面對這種情況,1992年,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局出面組織,由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廣州悠悠動畫公司、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美術片分廠以及遼寧、天津、山東等9個有動畫片製作能力的單位橫向聯合,攜手共同製作我國第一部大型動畫系列影片《熊貓曆險記》,開啟國産動畫的新嘗試。(1992年7月7日《北京日報》5版,《首部大型動畫片〈熊貓曆險記〉投拍》)

1993年,中央電視臺開辦國産動畫欄目,為我國自己生産的動畫片提供了必要的陣地。到1996年時,國産動畫欄目每週播出時長已增至每天30分鐘,《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三維動畫系列片《太空特警》等國産動畫陸續在央視播出,獲得孩子們的喜愛。

經過多年的探索努力,到上世紀90年代末時,復興中的國産動畫初露鋒芒。1999年暑期,大型動畫片《寶蓮燈》同時在全國各大中型城市隆重推出。在全國文化中心北京,《寶蓮燈》上映僅10天就收穫了近百萬元的票房佳績,超過了當年上半年放映的美國進口大片《花木蘭》。(1999年8月9日《北京日報》8版,《國産動畫片不簡單〈寶蓮燈〉戰勝〈花木蘭〉》)

《寶蓮燈》的內容來源於中國古代神話,在中國動畫片史上首次採用了國際上慣用的先期音樂和對白手段以及全數位身歷聲錄音技術,動態效果卓越。它讓熱愛民族電影和傳統文化的觀眾最感振奮的,是強烈的中國意識的崛起。片中的自然景觀運用中國畫中皴、染、勾相結合的手法,展現了荷塘雲霧繚繞,像輕紗浮起的夢;遠山若隱若現,“半山居霧若帶狀”。人物形象也一望便知是中國的,借鑒了不少京劇臉譜中的造型特色。它還很好地繼承了中國傳統動畫片寫實性強和注重細節的特點,一段集市雜耍濃縮了中國民俗情趣,是中國動畫片罕見的刻畫市井百態的嘗試。這部以中國方式錶現中國文化的動畫片,以“叫好又叫座”的方式展示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為國産動畫蹚出了一條發展的新路。(1999年10月18日《北京日報》10版,《〈寶蓮燈〉:中國的新式動畫》)

也是在1999年,大型科普動畫片《藍貓淘氣3000問》率先在北京電視臺播出,隨後在全國上百家電視臺陸續播出,“藍貓”和它的小夥伴們一下從北京紅遍了大江南北,“藍貓”“淘氣”等國産卡通形象不脛而走。該片獨闢蹊徑地開拓“科普動畫”的新路,把動畫的娛樂形式成功地和知識學習結合起來,使動畫片堂而皇之地走進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行列。而且,動畫片播出僅1個月就引來了不少加盟者,或有意投資製作,或加盟開發圖書、影碟,或爭取海外版權代理,或看好玩具、服裝……它的探索,為國産動畫的振興提供了新思路。(1999年10月9日《北京日報》8版,《〈藍貓淘氣3000問〉打出科普動畫牌》)

2000年,在中央電視臺對北京、上海、廣州等10個城市的3至17歲“小觀眾”進行的《全國動畫片觀眾調查》顯示,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畫片中,前4部均為國産動畫。其中《西遊記》以32.6%的佔有率名列第一,《寶蓮燈》《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小糊塗神》等3部位列第二至四名。中國動畫界數年來的不斷努力終於初戰告捷,從“洋卡通”中奪回中國小觀眾。(2000年3月25日《北京日報》8版,《數年努力終有成果 國産卡通奪回小觀眾》)

北京動漫産業領跑全國

2002年,全球動畫産業的産值達到268億美元。在南韓和日本,動畫産業的産值都超過了汽車業。動畫這個沒有能源消耗、沒有污染的産業,被稱為是21世紀最有希望的朝陽産業。(2003年8月31日《北京日報》8版,《中國動畫缺什麼?》)在國産動畫領域,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北京持續創新,逐步領跑全國。

2006年,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國家網路遊戲動漫産業(北京)發展基地在中關村成立。此時北京已形成了以中關村科技園、石景山園、雍和園為代表的産業聚集區,成為全國動漫遊戲産業發展中心之一。(2006年6月5日《北京日報》12版,《動漫産業悄然興起》)

2008年,北京動漫文化創意産業的代表作《福娃奧運漫遊記》在國家廣電總局2007年度全國少兒節目精品及動畫精品評審中奪得優秀動畫片一等獎第1名。這是該動畫片繼榮獲金熊貓獎、金手指獎、金龍獎和亞洲青年動漫大賽優秀作品獎等多項國際國內大獎後贏得的又一大獎。(2008年3月27日《北京日報》13版,《〈福娃奧運漫遊記〉獲國家動畫大獎》)這部京産動畫隨後在全國100多家電視臺播出,收視率明顯超過同時段外國動畫片。(2008年5月7日《北京日報》13版,《數字變化見證中國電視文藝50年》)這一年,北京動漫遊戲産業的市場規模達40多億元,年增速達40%。(2009年2月18日《北京日報》1版,《動漫網遊産業利用民族文化資源闖市場》)接下來的一年,“國家動畫産業基地”落戶北京,使得更多動畫企業集聚北京,共同將北京動畫産業推向新的水準。

近十年來,北京動漫産業成為全國的領跑者,不斷創造出國産動畫的新奇跡。2016年,在北京扶持精品、扶持原創的政策和資金支援下,本市動漫遊戲産值佔到了全國三分之一,動漫産品出口也實現了向全球拓展。2019年,京産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創下49.7億元的年度票房冠軍奇跡,成為國産動漫領域里程碑式的現象級作品,口碑和票房雙豐收。2020年,全國網路動畫市場規模達205.2億元,網路漫畫市場規模達33.5億元,而北京,正是這個市場的領跑者。以京産動畫電影《姜子牙》為例,它創造的16.02億元票房成績位列全球票房榜的第6位。(2021年1月17日《北京日報》2版,《北京動漫遊戲産業去年總産值達1063億元》)我們相信,創意無限、走向世界的京産動漫,將繼續引領全國動漫界擘畫出更加輝煌的未來。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國産動畫的復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