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龍呈文創:獨立研發創新 展遼瓷獨特風采

以新襯古,以古飾新。近日,記者剛走進位於渾南區東湖街道古城子村的遼寧省龍呈文化創意産業園(以下簡稱龍呈文化)的龍呈藝術館,立刻被展示的眾多遼瓷産品所吸引。這些多姿多彩的展品,除了模倣傳統的遼瓷之外,大多是華麗蛻變轉身的創新産品,是難得一見的瓷器珍寶。造型新穎的創新産品,讓千年古風與創新相佐相融,更加熠熠生輝,令人著迷。

點讚!創新産品達到200餘款

遼三彩龍鳳杯、鴻運當頭、一飛沖天、金榜題名、皮囊壺、馬到成功……記者在龍呈文化藝術館仿佛步入瓷器的夢幻天地,這裡呈現的多元遼瓷作品,既能尋覓到千年傳統的根脈,又能發現創新的美妙意境,無論是實用性的生活用品,還是個性化、符號化的私人定制禮品,都表現出遼瓷作為文化載體的專有屬性,讓更多人通過遼瓷了解中國陶瓷的無窮魅力。

“傳統遼瓷,最具特色的是雞冠壺、鳳首瓶、遼三彩,這些極具地域特色的作品都是我們要進行傳承和創新的。”年輕的龍呈文化董事長孫天舒向記者介紹説,為了更好地傳承、推廣遼瓷文化,她創辦了龍呈文化,目的就是為了搶救、挖掘、恢復、推廣遼文化、遼瓷技藝,打造遼沈地域特色名片。她組建了專業的遼瓷設計研發團隊,無論是從遼瓷的花紋圖案構思,器型設計,還是釉料色彩的配比變化,都能獨立研製完成。目前,龍呈文化已擁有智慧財産權115項,含專利20項,其中自主研發的原材料發明專利填補了國內空白。

在孫天舒眼中,簡樸豪放的遼代陶瓷,器型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可分為壺類、瓶類、盆類、碗類、盤類、盞類、燈類、爐類、文房類、玩具類等。遼瓷的形體豐富,釉色也獨具風格,有遼白瓷、黑釉瓷、三彩瓷、褐釉瓷、醬釉瓷等。主要以牡丹、芍藥、菊花、蓮花、梅花等各式花卉紋,龍、獸面、飛禽等各式動物紋等為主,通過印、刻、劃、剔、彩繪、色釉等表現出紋飾的靈動之美。

正是如此的夢幻,讓孫天舒和她的團隊通過不斷深入研究,創新製作,創作出了200餘款與眾不同的新産品,涵蓋日用瓷、工藝品瓷、藝術作品等,部分産品還被納入國禮用瓷。

驚嘆!作品完成需72道工序

記者看到擺放在龍呈藝術館最顯眼處有三件作品,孫天舒介紹説,其中有兩件是她的兩位恩師的作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朝興的作品《龍盤》、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關寶琮創作的《鱖魚》,另外一件則是她自己的作品《玉璧禮天》。她認為,歷史上“玉璧禮天,玉琮禮地”原意為天文地理,後為人文的敬天之禮,這也是她的追求。

一説起自己的兩位恩師,孫天舒言語裏充滿了敬仰之情。

徐朝興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龍泉青瓷傳承人,他的精品被視為“國寶”。孫天舒説,館內展示的這件《龍盤》,採用“剮”“刻”“拉”等技法,將千“線”萬“點”通過特殊的排列與組合劃刻在坯體上,形成奇特的幾何造型。坯體上的斜紋在不斷地抖動之下,由短到長,由密到疏,猶如精密儀器的雕刻,給人無限遐想和回味的空間。

關寶琮,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陶藝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北京大學塞克勒藝術博物館顧問等。他的作品《鱖魚》,採用“用刀不用筆”的技法進行刻剔,呈現出凹凸質感,在傳承遼代文化的同時,彰顯北方瓷器的大氣渾厚。

製作這樣一件令人讚嘆的遼瓷作品很難吧?孫天舒笑著回答:“確實很難。先後需要經過72道工序才能完成。就是在燒制中,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是成品。”

孫天舒介紹説,製作遼瓷的主要工序為:練泥、拉坯、印坯、修坯、曬坯、刻花、施釉、燒窯等,這一系列工序全都是靠手工來完成。一件成品的完成共需要72道工序。可以説,每一件遼瓷精品的呈現,都是藝術家嘔心瀝血之作。

遼瓷,是中國瓷器歷史上唯一一個以少數民族政權命名的瓷器種類,被譽為“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孫天舒表示,龍呈文化的目標,不僅要傳承創新遼瓷産品,更要好好傳承遼瓷文化。目前,龍呈文化園區已為社會各界提供長期技能培訓,並與多所高校聯合,接納高校學生到此實踐,成為學生藝術創作基地。(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陳鳳軍)

來源:瀋陽日報  責任編輯:劉松

(原標題:龍呈文創:獨立研發創新 展遼瓷獨特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