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多措並舉助推“鋼鐵駝隊”跑出“加速度”
“截至目前,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已實現中歐班列運載貨物品類200多個,開行班列線路21條,通達歐亞19個國家和地區、26個城市,形成了多點多向的班列開行格局。”9月25日,“向西開放@一起向未來”網路主題傳播活動走進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陸港區管理委員會産業發展部部長陳志宏介紹建設發展情況。
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位於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新疆最具發展實力的天山北坡經濟帶,是承東啟西的重要樞紐節點。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考察時強調,隨著我國擴大對外開放、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等深入推進,新疆從相對封閉的內陸變成對外開放的前沿,要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把新疆的區域性開放戰略納入國家向西開放的總體佈局中,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加快建設對外開放大通道,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打造“絲路運輸”新引擎
“作為中歐班列新亞歐大陸橋通道出境的最後一個編組站,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是我國西出通道中距離歐洲最近的鐵路樞紐,是中國到中亞及歐洲運輸距離最短的商貿物流匯集地和交通樞紐中心,具有天然的運費和時間成本的比較優勢。”陳志宏介紹,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以中歐班列為媒的運輸新引擎正在激活絲路物流新潛能。
據悉,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自啟動建設以來,不斷完善“干支結合、樞紐集散”高效集疏運體系,實現了以通道打造平臺、帶動貿易、集聚産業,逐步成為班列常態化發運、園區建設完善、産業落地發展的內陸開放高地。
“我們以中歐班列為抓手,常態化推進中歐班列、國際公路貨運、多式聯運等物流組織高效運作。”陳志宏介紹,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不斷打造“多式聯運”為核心的樞紐經濟圈,推動完成全國首票內陸進口TIR運輸,打通了中歐第四物流通道,發揮多式聯運中心海關監管和貨物自由換裝的優勢,持續服務國際公路運輸,已累計發運國際公路貨物4.2萬餘車,累計貨運量近100萬噸。
此外,還通過與天津港、青島港合作,積極發運東向至日韓、東南亞國家的鐵海聯運班列線路,持續優化“多式聯運”。截至2023年8月,已累計開行中歐(中亞)班列7300余列,2023年1月-8月開行887列,同比增長12.4%,佔全疆開行總數的86.5%。
基建賦能“鋼鐵駝隊”
中歐班列是助力烏魯木齊外貿高速奔跑的“鋼鐵駝隊”。“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以功能平臺和市政配套設施建設為抓手,全力推進支撐性項目建設,陸港區重點基礎設施已日益完善。”陳志宏表示,陸港區持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300余億元,建成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多式聯運中心、快件中心等支撐性重大項目,使得陸港區樞紐承載能力大幅提升,國際糧油交易中心、臨港産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正在穩步推進。
此外,持續完善區域內市政道路及基礎配套設施,相繼建成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烏魯木齊多式聯運中心、烏魯木齊綜合保稅區、烏魯木齊鐵路口岸快件中心等一批支撐性項目投入使用。
現如今,陸港區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樞紐口岸功能不斷完善。帶動完善陸港區及周邊路網設施,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配套道路等市政道路建成,金陽路、北站公路建設持續推進,銜接順暢的陸港道路交通系統逐漸形成,供熱、供電、綠化等配套設施逐步完備。
産業聚集加速形成
近年來,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始終圍繞“強物流、集貨、聚産業”的發展思路,以中歐班列為發展引擎,國際陸港區還充分運用良好的區位優勢,加速産業集聚落地,搭建起了中國與中亞、歐洲的“貿易絲路”,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新動力。
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圍繞商貿物流、先進製造、高端服務業等重點産業,加快推動通道經濟向樞紐經濟、産業經濟、落地經濟轉變。“陸港區已累計新引進山港陸海國際物流(新疆)有限公司、新鐵國際物流公司等企業187家,註冊資本金共計約34.91億元。據海關統計,2017年至2023年8月陸港區累計帶動貿易額2297.8億元。”陳志宏説。
下一步,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將以數字陸港為引領,加快建設國際商貿物流園區、臨港産業園、公路港等重點項目,不斷完善國際陸港功能,打造國際物流、貿易、供應鏈的樞紐平臺,推動形成國際商品大聚集、大生産、大展示、大交易的發展格局,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標誌性工程。(孫夢瑤)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