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萬元撥款建民生項目竟全爛尾 這錢是怎麼花的?
近年來,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每年中央財政都會對符合條件的地方政府投資項目和企業投資項目給予一定的投資資金補助。2016年,河南省長垣市向上申請多個項目進行保障房配套建設,其中3個項目中央撥出預算內資金合計超4000萬元。然而7年過去了,《焦點訪談》記者實地調查發現,這些項目竟然全部爛尾。
這三個項目,一個是安置房小區的配套立體車庫項目,預計下達投資542萬元;一個是配套幼兒園和衛生室項目,中央財政總共撥付1800多萬元;一個是配套道路項目,中央財政總共撥付了1700萬元的資金。很顯然,它們都是民生項目,但都落了個爛尾的結局。
從《焦點訪談》的梳理看,這些“爛尾”項目有幾個非常突出的特點。一是,項目申報前就疑點重重。比如,立體車庫“實際使用時停車難度大、限制多,還要産生比較高的運營費用,市場接受度很低”,其科學性本身就存在疑問,這為“建成即擺設”埋下了直接隱患。而車庫的承建企業似乎成了該項目的最大受益者——平均每個車位的中標價格近4萬元,而“即使是現在,他們對外開出的市場價格每個車位也就2萬元左右”。也就是説,項目建設的方向在一開始可能就偏了——並不是以實用性為考量,而是為了相關方的利益最大化。
幼兒園和衛生室項目在申報時的規範性也存在疑問:“本來申請(建)在小區南區,後規劃協調調整不了……那時候申請方案想像得很好,最後實現不了。”可見,項目在申報時連最基本的選址都未能確定。
二是,後續監管明顯沒有到位。因為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地方相關部門應採取措施加強中央財政項目建設實施的動態監管,並對不能按時開竣工、竣工驗收不合格等問題的項目將通過通報批評、收回或扣減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措施予以懲戒。然而,這三個項目在資金撥付7年後全部爛尾,卻未見相關方面的任何過問,直至此次媒體曝光才揭開蓋子。相關部門到底是如何監管和驗收的,其“把關人”角色是否做好了,不得不打上一個大問號。
當然,最重要的是,錢到底是如何花的,現在都缺乏明明白白的賬本。比如,幼兒園項目,當地向上申請了1800多萬元中央資金,實際只往下撥付了600萬元,其餘資金被用在了何處,不得而知;同樣,配套道路項目中,中央財政1700萬元的資金早就撥付到位,而承建公司表示,他們實際上只收到了600多萬元的資金。如果這些資訊屬實,就意味著僅是這兩個項目,就有超過2000萬元的中央資金出現了流向不明的情況。
眾所週知,財政資金必須專款專用,絕不是可以任由支配的“唐僧肉”。然而,這三個項目不僅嚴重爛尾,沒讓當地民眾享受到該有的公共服務,還涉及鉅額款項的使用不明,顯然與中央資金撥付的初衷及財政紀律嚴重不符。這樣的民生工程不僅無法贏得民心,反而是在傷害民心,也損害政府公信力。
媒體曝光後,當地據説已對相關問題項目進行了整改,車庫、衛生室等正逐步投入使用。但是,僅有整改恐怕是遠遠不夠的,數千萬的中央資金資助項目為何都出現了爛尾,相關款項到底是怎麼花的,當地相關部門又是如何監管的,是否存在腐敗問題,這些都該一查到底,該追責的嚴肅追責,以給民眾一個交代。
無論如何,民生工程不容有失,財政資金經不起任何糟踐。特別是在當前財政壓力上升的現實情況下,更要通過強化資金的使用把關,來提升財政的使用效率。“三個項目全部爛尾”的負面典型,理應為財政資金的規範使用敲響警鐘。
來源:蘭州晚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4000萬元撥款建民生項目竟全爛尾 這錢是怎麼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