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事件

懂流量的蜂花

蜂花,這個有著30餘年歷史的國貨品牌,總能憑藉著一些奇特的行銷方式出現在大眾視野。9月12日,李佳琦不當言論引發的輿論事件還在發酵,蜂花售價79元的洗護套裝被搶購一空並登上微網志熱搜。往前數幾年,大部分網友可能已經忘了蜂花這個老牌國貨,直到2021年“雙11”期間一條#蜂花疑似倒閉#登上熱搜,眾多網友抱著拯救國貨品牌的情懷瘋狂下單,而隨後的“撿快遞箱”“摳門”等話題的出現,讓這個原本被網際網路遺忘的蜂花一次次地出現在大眾視野,並吃到流量紅利,甚至業界有蜂花已經抓住流量密碼的聲音傳出。然而,當熱度散去,老牌國貨又該如何保持流量和銷量是品牌需要考慮的問題。

抓住流量密碼

當微網志熱搜被李佳琦相關內容霸佔的時候,9月12日,#蜂花商戰#的相關話題衝上微網志熱搜第一。隨後,“蜂花撿箱子”“蜂花回應撿箱子”等詞條相繼登上微網志熱搜,相關閱讀量在1700多萬到1.4億不等。

與此次輿論事件完全不沾邊的蜂花突然登場,背後是蜂花上線的三套洗護套裝。有消息稱,隨著李佳琦、花西子事件的不斷發酵,蜂花在官方旗艦店悄悄上線了79元的洗護套裝。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蜂花官方旗艦店確實有79元的洗護套裝,不過蜂花旗艦店客服人員表示:“79元洗護套裝不是新上架的,一直都有79元的套裝。”

有意也好,巧合也罷,流量確實在這場不屬於蜂花的輿論場向蜂花傾斜了。在熱搜流量的加持下,蜂花官方旗艦店直播人數已經漲到2萬人,蜂花抖音直播間79元洗護套裝已售9000份。

這樣的場景對於蜂花來説不算陌生。2021年“雙11”期間,“蜂花疑似倒閉”相關詞條衝上微網志熱搜,引發了網友對這一老牌國貨洗護品牌的疼惜,抱著拯救國貨的情懷,消費者出現一波野性消費。飛瓜數據顯示,蜂花官方抖音賬號2021年11月的銷售額為1597.6萬元,其中有1499萬元是在熱搜事件期間內完成的。而關於蜂花疑似倒閉的情況,蜂花在官方微網志回應表示,公司一直在健康發展,不會倒閉。

成立於1985年的蜂花主要業務為蜂花牌洗護産品的研發和迭代,在過去的很多年裏,蜂花可以説是被網際網路遺忘的品牌。近兩年,憑藉著善耕流量,蜂花一次又一次活躍在網際網路輿論場,引發消費者關注,並能接二連三地獲得消費者支援,不失為一種能力。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表示,這是借力行銷的方式,有一定行業相關性,並且老牌與網紅品牌具有鮮明對比,企業也沒有大張旗鼓但是用意容易引發討論和對比,是一次有效的借力。

“蜂花的這種行銷方式,可以説是善於抓住時機和輿論熱點,借助李佳琦事件的關注度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銷量。這種方式在短期內可以獲得一定的曝光和關注,但長期來看,還需要更多的實力和創新來支撐品牌的發展。”商業專家産業空間研究院主任潮成林補充道。

就行銷發展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對蜂花進行採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曾經的國貨之光

過去,蜂花絕對稱得上是行業主角。

蜂花母公司上海蜂花日用品有限公司創建於1985年,註冊資金3280萬元,前身是上海華銀洗滌劑廠。作為第一個國産洗髮水品牌,已走過30餘年的時間,主要生産“蜂花”牌洗髮水、護髮素以及護膚、清潔系列用品。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洗護市場,還沒有護髮的概念,蜂花憑藉一己之力創造“洗護分離”概念,打開護髮素市場,蜂花産品風靡一時。

在蜂花發展的頂峰時期,甚至出現“一瓶難求”的現象,蜂花護髮素更是在一段時間內成為當時年輕人嫁粧的標配。公開數據顯示,上世紀90年代初,蜂花的年銷售額就突破了5億元,並登上央視。

不過,蜂花獨佔中國洗護市場的時間並沒有持續太久。1986年聯合利華進入中國市場,1988年寶潔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隨著清揚、力士、海飛絲、潘婷、飄柔等涌入中國洗護市場,以及霸王、拉芳、舒蕾等一批國産品牌紛紛崛起,蜂花市場份額萎縮,銷量大幅下降。根據公開數據,1998-1999年,蜂花連續兩年出現嚴重虧損,漸漸被擠出市場。

競爭下,蜂花轉戰下沉市場並開始走上“物美價廉”路線,將二三四線城市作為主要陣地。據了解,蜂花採用傳統的經銷商模式,覆蓋全國1600多個縣級城市。

伍岱麒表示,就産品而言,蜂花還是非常有特色的,至少在護髮素這個小眾類別,算得上令人記憶深刻,具有一定不可替代性,但如果説綜合實力,還是難以抗衡寶潔等企業的洗髮水品牌。

亞洲天然護膚品研究中心配方開發部部長孫言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蜂花歷史悠久,國民度很高,同時在頭髮護理領域有標桿的意義。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對洗護的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蜂花的産品主體架構卻幾十年變化不大。從感情來説,希望蜂花能保持現狀,代表著兒時的記憶,可除了回憶殺,蜂花似乎很難在下一代人群中形成産品口碑。

當國內外洗護品牌紛紛在包裝上下足功夫,通過包裝的升級來帶動銷售量升級之際,蜂花雖然走過30餘年歷史,但其産品無論是在包裝還是價格方面,幾乎沒有變化。據了解,蜂花36年不換包裝,10年只漲價2元。

流量之外需要新故事

基於善耕流量,蜂花確實獲得不少關注,但能否持久或許是蜂花需要考慮的問題。

這幾年,老牌國貨翻紅的例子不少。此前的鴻星爾克憑藉著為河南捐款的舉動獲得了極大的關注。當時鴻星爾克一夜爆火成為“國貨之光”,銷售業績一度猛翻52倍,總銷售額超2200萬元,多款産品脫銷。然而,在熱度過後,鴻星爾克線上平臺的粉絲量也直線下降,幾乎每天掉近一萬粉,最後回歸平淡。

鴻星爾克是前車之鑒。

在伍岱麒看來,除了通過內容行銷和情懷殺之外,品牌想真正成為國貨代表品牌,與國際品牌分庭抗禮,其實還有很多方面要改進,諸如定位、形象、價格檔次、創新力、行銷能力等。企業一直不漲價並不符合市場真實發展情況,至少通脹存在,原材料價格確實也漲了,故此企業還是得為了自身抗風險能力提高而早做打算。

潮成林則認為,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尤其是要面對年輕的消費群體,蜂花還需要不斷創新和提升産品的研發水準,以保持競爭力。

關於市場競爭,蜂花有著自己的考量。除善耕流量外,蜂花一直都在不斷強化其最大的競爭優勢——高性價比。

據了解,2004年蜂花産品平均毛利率為15%,而當時外資品牌的毛利率多在40%以上。憑藉著低毛利率,蜂花的市場份額達到了35%左右,成為當時行業第一。隨後的很多年裏,做到極致的性價比成為蜂花的追求。

蜂花當家人顧錦文曾對外表示,蜂花的定位一直是做大眾普惠性洗護産品,在同類産品中盡最大努力把性價比做到最高,這是蜂花的定價策略。但也不是不漲價,而是漲價的幅度比較小。蜂花通過壓縮廣告行銷費用和不斷提升的生産效率緩解原材料、包裝材料、人工、電費、運輸成本上漲的壓力。

除做到極致的性價比之外,蜂花也在不斷嘗試創新研發。2016年,蜂花投資4億元建造智慧化生産車間和蜂花研發中心。據了解,目前蜂花智慧新工廠建有12條生産流水線,其中7條為全自動生産流水線,年産能可達10萬多噸,並配套有行業領先的智慧生産設備和産品研發檢測設備。同時,蜂花也在電商直播方面進行嘗試。譬如蜂花在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以及抖音、快手、微網志等社交、直播平臺進行佈局。

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懂流量的蜂花)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