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按下“止付鍵” 守住群眾“錢袋子”
反詐止付週期由原來的半小時縮短至3分鐘,一個多月成功止付挽損800萬元;快速識別、智慧預測兩起重大警情……近日,江蘇省南京市公安局棲霞分局反詐止付工作紀錄接連被刷新。
這一變化要歸功於棲霞分局“創客”團隊借助人工智慧、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技術,創新研發出的“數字警察小安”。“小安”具備一鍵止付功能,受害人可按照規範第一時間自動關聯其名下銀行卡生成止付函,止付週期由原來人工狀態下的半小時縮短至3分鐘。在已經預警當事人的基礎上,“小安”還可撥打語音勸阻電話、發送提示短信,以最快速度通知親屬,為有效勸阻加上“雙保險”。今年4月以來,“小安”自主推送預警成功勸阻率達99.93%。
當前,電信網路詐騙案件頻發,嚴重侵害人民群眾的財産安全。針對這一難題,各地公安機關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全力擴大預警覆蓋面、提高線索精準度、增強資訊流轉時效性、落實勸阻執行力,以快制快、爭分奪秒開展止付與勸阻工作,織密反詐“防護網”。
找準“發力點”
預警勸阻前端預防
7月18日淩晨,一條預警資訊流轉至廣東省深圳市公安局龍華分局大浪派出所反詐專班:家住龍華區寶龍新村的劉先生疑似遭遇“刷單”詐騙。
接到預警資訊後,大浪派出所立即安排距離較近的警務室巡邏隊員馬立新前往進行勸阻。從接到預警勸阻指令到及時勸阻劉先生再次轉賬,大浪派出所反詐專班僅用時約1小時。
緊急勸阻與止付,是公安機關和不法分子的一場“賽跑”。除了加快預警勸阻資訊的流轉速度,到府見面勸阻的速度也非常重要。
今年以來,深圳市公安局研發綜合預警系統,成立實體化專班,進一步加快涉詐資訊排查研判,將反詐預警數據集中處理後推送到各分局、派出所、警區,形成四級聯動的預警勸阻架構,指導反詐力量通過到府勸阻、電話勸阻、短信預警、精準宣防等方式進行分類處置,24小時開展預警勸阻工作,切實打通預警勸阻的“最後一米”。今年3月8日至7月28日,針對疑似遭遇詐騙的在深圳人員,深圳市公安機關從下發預警指令到見面平均用時2小時,見面勸阻率達98%,及時避免預警對象繼續轉賬3.2億余元。
“科技+大數據+鐵腳板”是做好預警勸阻的有效手段。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公安機關完善前端數據挖掘、中端攔截勸阻、後端反制封堵工作模式,不斷優化“反詐預警資訊一體化平臺”功能模組作用,建立4.14萬人高危易受騙群體庫,構建市、縣、鄉鎮街道三級聯動體系。今年以來,銀川公安共處置預警資訊169.49萬條,成功見面預警53158人,見面率為88.86%,止付受害人及嫌疑人賬號21633個,止付金額4.48億元。
在遼寧,省公安廳設立省新型犯罪研究偵查中心,採取“全量資源共用、辦公場地共用、人員崗位互動”的運作模式,積極組織各地開展打擊涉案銀行卡集群戰役。
在中國人民警察大學智慧警務學院公安情報教研室副主任、教授趙麗娟看來,公安機關堅持勸阻挽損,及時止付,側重前端防範,在提升預警見面勸阻率和降低預警後被騙率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減少了群眾經濟損失,提升了防範效果。
拓寬“合作面”
部門協同快速止付
近年來,公安部會同工信部、中國人民銀行持續深入推進打擊治理電信網路詐騙違法犯罪工作,綜合採取多種防範措施,最大限度預防案件發生、減少群眾財産損失,聯合推出了國家反詐中心App、96110預警勸阻專線、12381涉詐預警勸阻短信系統等反詐利器,為人民群眾構築了一道防詐反詐的“防火牆”。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公安局全面整合各方面資源,推動4大通信運營商、8家商業銀行、15家網際網路企業攜最高許可權入駐市公安局反詐中心,優化被騙資金查詢止付凍結聯動工作機制並聯合推進“斷卡”行動,開發“兩卡”管理、風險預警系統,引導群眾開辦、補辦銀行卡前簽訂“出售、出租、出借電話卡銀行卡涉嫌違法犯罪告知書”,在對預備出售、出租、出借電話卡銀行卡人員形成強大的心理震懾的同時有效提升了後臺實時進行預警的能力。
深圳市公安局會同銀行、運營商等部門和各區、街道全力配合、聯動發力,針對“多賬戶、新開卡、高秒數通話”等問題,加強警銀聯動,組織27家銀行駐點市反詐中心,24小時內全量關注,為預警勸阻工作提供堅強保障。正因有了各部門的配合協助,見面勸阻反應速度更快,賬戶保護緊急止付率更高。目前,30分鐘內緊急止付率已從56%上升至99%,實現了止付凍結“再加速”。
用好“數據鏈”
精準預防以快制快
“我是反詐大隊民警,您剛剛登錄的是虛假刷單返利詐騙網站,請千萬不要轉賬!”走進海南省萬寧市公安局96110反詐預警辦公室,按鍵聲、説話聲此起彼伏,反詐民警正爭分奪秒地與潛在受害人進行聯繫。
提升反詐預警針對性,才能以快制快,變被動為主動。萬寧市公安局圍繞將有效保護受害人資金安全作為重點攻堅課題,依靠科技資訊化手段進行大數據分析研判,啟動預警資訊分級,按照高危、中危、低危級別給潛在受害人撥打預警電話、發送預警短信。
工作中,各地公安機關運用大數據分類歸集轄區電詐警情案件時空數據以及受騙對象基礎數據,生成電詐案件熱力圖,展示近期不同區域內高發案件類型、作案方式、易受騙人群常見職業和年齡分佈等,為一線民警開展預警勸阻提供精準資訊。
深圳市公安機關不斷健全分級分類勸阻機制,從被騙頻次、預警類型等8個維度,研判篩選涉“刷單”“殺豬盤”、遊戲充值等高危人員,分類採取重點勸阻、緊急止付等措施,全力壓降被騙風險。
上海市公安機關聚焦高發類案、多發警情,從攔截、預警、勸阻等多方面綜合施策,重點強化資金端預警勸阻,通過對電信網路詐騙涉案賬戶資金交易情況進行精準研判,及時發現受騙群眾,並在短信提示、電話提醒、派警見面等方面開展聯動勸阻的基礎上,對潛在被害人的銀行賬戶開展保護性止付措施。同時,針對多次預警的潛在受騙人,上海警方實行疊加見面勸阻,強化事後追蹤回訪,由市局、分局、派出所聯合群防群治力量,進行到府勸阻。
“當前,電詐犯罪除了採取‘全面撒網’形式,還會針對不同性別、職業、年齡的人開展‘定向’詐騙。”趙麗娟認為,針對這一形勢,公安機關需要在聯合多部門大力推行“國家反詐中心”App安裝註冊的同時,持續用好“數據鏈”,向大數據要戰鬥力,構建模型,準確識別,有效開展“精準”預防,實現預警在前、及時止付,切實守好群眾“錢袋子”。
來源:法治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及時按下“止付鍵” 守住群眾“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