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彩禮騙局還需從移風易俗源頭找對策
男女青年見面當天就“定親”,付完彩禮隨時可以“結婚”,一場在男方看來異常順利的相親之旅,卻很可能是精心預謀的彩禮騙局。近期,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未婚男青年在省外相親被騙高額彩禮的案件屢屢發生,警方串並多起案件,成功打掉一個專門從事彩禮詐騙的犯罪團夥。據《半月談》報道,此類詐騙手法並不高明,甚至漏洞百齣,但卻能屢屢得逞,與當前農村地區高額彩禮等畸形婚戀觀密不可分。
彩禮騙局是踩踏法律底線的犯罪行為,不僅愚弄了被害人的感情,侵犯了被害人的財産權益,還會拉低婚戀誠信,破壞婚戀秩序,影響男青年擇偶的信心,讓男青年尤其是農村地區的男青年擇偶結婚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彩禮騙局早已有之,只是隨著近年來一些地區的彩禮金額越來越高,彩禮騙局的涉案金額也有水漲船高之勢。如2022年12月,寧夏永寧縣警方打掉一個彩禮詐騙團夥,該團夥作案5起,就騙取彩禮近150萬元,詐騙金額高對應的正是彩禮金額高。
要防治彩禮騙局,需要公安部門增強責任意識,加大辦案力度。公安部門應重視民眾因彩禮、結婚等問題而産生的報警訴求,提升敏感意識,不把彩禮糾紛、婚姻糾紛等簡單定性為家庭矛盾,而是善於從報警訴求中挖掘彩禮詐騙的問題線索,該立案的要及時立案調查,發現嫌疑,應順藤摸瓜,一查到底。
公安部門應瞄準“找對象”的男青年、牽紅線的職業媒人活躍的“婚戀集市”開展專項整治,排查彩禮詐騙隱患,並通過網路、傳統媒體、社區宣傳欄、農村大喇叭等媒介,發佈彩禮詐騙的典型案例,解構彩禮詐騙的套路,宣傳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教育引導民眾增強法律意識和防騙意識,提升識騙防騙的能力,也向社會釋放震懾、警示效應。民眾面對“幸福來得突然又走得突然”的疑似彩禮騙局,不能以“遇人不淑”“擇偶不佳”而自認倒楣、忍氣吞聲,而是應該積極報警,或向民政部門、法律援助機構、基層社居、村居等尋求幫助。
防治彩禮騙局還應從移風易俗的源頭找找對策。分析警方披露的彩禮詐騙案例,不法分子漏洞百齣的拙劣詐騙手法之所以屢試不爽,與一些地方的婚戀陋俗有很大關係。彩禮數過高引發了不法分子的詐騙動機,有些男青年與女青年見面當天就“定親”,就給付彩禮,在給付彩禮後隨時可以結婚,在“結婚”時又只辦婚禮,不領結婚證——這種倉促的、功利的、以金錢給付為主要標準或唯一標準、沒有任何感情基礎的相親模式或婚姻模式,客觀上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如果彩禮的標準能夠降下來,如果男女雙方在定親給付彩禮前能夠多交往一段時間,增進了解,如果男女雙方在結婚時能夠依法按程式正式領證,那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法分子的詐騙動機和詐騙慾望,消磨掉不法分子的詐騙耐心,對不法分子形成更多制約,讓彩禮詐騙的效率和成功率下降。
相關各方應該從婚戀不良習俗中找找病因,通過完善村規民約、合理設定彩禮標準、優化相親及結婚流程、鼓勵“零彩禮”“低彩禮”等措施,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教育引導民眾樹立健康的彩禮觀、婚戀觀,在社會上營造崇尚適度彩禮、注重感情鋪墊、按法定程式結婚的輿論氛圍,從而堵住彩禮詐騙的漏洞,減少彩禮詐騙的隱患和風險。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防治彩禮騙局還需從移風易俗源頭找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