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務輿情

7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8157起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力求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全面保障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以適應教育強國建設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需要。

我國長期以來都非常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以往的一些政策文件都對此有所論述,可以説《意見》在總體目標上與相關政策文件是一脈相承的,但《意見》又更進一步,在具體要求上與時俱進。比如鋻於勞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有待強化和部分地區(尤其是農村偏遠地區)音體美等學科教師緊缺的現狀,《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依據國家課程方案配齊配足教師,特別是加強思政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教師配備”。再比如根據新時代按照增進共同性的方向改進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辯證統一的要求,《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納入學校育人全過程,築牢各族師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不僅如此,《意見》在內容表述上也更為全面。比如,在對城鄉整體發展的論述中,以往相關教育政策往往重“鄉”不重“城”,《意見》則在強調“優先發展鄉村教育”的同時,提出“制定城鎮義務教育學位配置標準,市、縣合理規劃並保障足夠建設用地”。可見,《意見》較好地兼顧了城鄉教育的發展需求。除此之外,《意見》對教育需求的城鄉差異也有著精準的把握。

具體來看,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0年,我國鄉村流向城鎮的人口從1.43億人增長到2.49億人。根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1年、2020年)的相關數據計算可知,2011年至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校生數從1261萬人增長到1430萬人。在此背景下,《意見》提出“加快城鎮學校擴容增位”“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便順理成章。

具體而言,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常住人口逐漸減少。一方面,部分農村地區的人口和學生流失嚴重。在這些地區,如果繼續辦鄉村小規模學校,則會造成教育資源的閒置。另一方面,在一些生存條件較好的農村地區,仍然會有一定數量的適齡學生。在這些地區,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就很有必要。

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也有其必要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中所言,“在現代化進程中,城的比重上升,鄉的比重下降,是客觀規律,但在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國情下,不管工業化、城鎮化進展到哪一步,農業都要發展,鄉村都不會消亡,城鄉將長期共生並存,這也是客觀規律。”也正是因為此,《意見》還有針對性地提出“全面推進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健全城鄉學校幫扶激勵機制,確保鄉村學校都有城鎮學校對口幫扶”。

《意見》實施的成效重在各地因地制宜、積極主動地人人落實。比如《意見》提出“以推進師資配置均衡化為重點,推動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鄉村學校、辦學條件薄弱學校流動”,這一點如何有效實施,還需考慮一些城鎮學校面臨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加、教師資源日益緊張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城鄉學齡人口空間格局的變化,因地制宜。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7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8157起)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