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術人員解鎖機器人聰明“密碼”
“看得見”“聽得懂”“能行走”“會思考”……近年來,機器人的智慧邊界持續拓展,繪就了生産生活數字化新圖景,這離不開一群持續探索機器人技術的工程師。記者日前走訪了這些技術人員,解鎖他們讓機器人更聰明的“密碼”。
一台切割機器人正“盯著”鋼板上的紅色鐳射線,機械臂沿著線切割,火花四濺。走進蕪湖行健智慧機器人有限公司,車間裏多個工業機器人正在工作。
怎麼讓機器人的作業軌跡更加精準,是“95後”機器人演算法工程師張富強的工作內容。
“簡單來説,我在優化機器人的‘眼腦協調’能力。對機器人通過‘眼睛’也就是視覺感測器捕捉到的資訊進行處理,為機器人計算出一條誤差在0.5毫米內的切割、焊接路徑。”數學專業出身的張富強,習慣在電腦邊放一個筆電,隨手畫著各種圖,推算不同場景下機器人的運動軌跡。
處理數據、畫圖分析、測試檢驗……張富強每次看到自己和同事一起通過演算法設計、優化,實現機器人“手眼腦”協調,可以靈敏地控制手臂沿著軌跡精準操作,心裏就很自豪。
2022年6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向社會公示18個新職業,“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是其中之一。“以後就不叫自己‘程式員’了,而是有了專門的名稱。”張富強笑著説。
“就像行健公司的工業機器人能替代傳統焊接、切割工一樣,未來的智慧製造會逐步把勞動力從高勞動強度、高危險性崗位中解放出來。人機協同工作推動生産製造模式升級。”蕪湖機器人産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運營部長吳昊説。
不僅在工業製造領域,在倉儲運輸、家庭服務、教育娛樂、應急救援等場景中,都能看到機器人的身影。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小飛”機器人,就作為一名小“助教”出現在中小學課堂裏,輔助學生學習人工智慧知識。
硬體開發工程師陳志軍的電腦螢幕上密布著大大小小的框架圖,這些是構成“小飛”機器人的各個“器官”:控制器、感測器、處理器、記憶體……每一項元器件都制定了詳細的技術參數。
“我的工作是要把對‘小飛’的功能、感知技能、運動控制等構想,用最合理的電路和最優的成本實現,讓它順利運作。”陳志軍介紹,這需要掌握不同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應用要點。
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成為新職業的背後,是機器人産業強勁的增長勢頭。《“十四五”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顯示,“十三五”以來,我國機器人産業年均複合增長率約15%,2020年機器人産業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根據規劃,到2035年,我國機器人産業綜合實力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機器人成為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
在旺盛的需求下,機器人工程專業應運而生。與開發機器人運用了多學科技術一樣,機器人工程專業複合性強,結合了機械、電子、控制、電腦、傳感、人工智慧等多領域知識。
“本科階段的機器人工程專業主要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如培養學生熟悉機器人結構,理解機器人工作原理,裝調、改造機器人,組裝機器人生産線。”合肥工業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副院長孫偉認為,如果想要從事機器人開發工作,可結合興趣定位到某類機器人或某項機器人技術,深入學習研究。
面對機器人工程專業課程設置覆蓋面寬的問題,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工程大學等高校都在培養計劃中設置了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如安排機器人項目制教學,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推行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等模式。
從業後仍在學習的陳志軍掏出手機,螢幕上是已預約的一節四足協作機器人運動控制研究的直播課程。“機器人越來越智慧,從業者也要自我革新,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他説。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郭肖
(原標題:工程技術人員解鎖機器人聰明“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