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角逐新能源馳騁新賽道(經濟新方位·衣食住行看轉型)

廣西柳州工業博物館入口,150噸重的汽車雙動壓力機巍然矗立,博物館外的桂中大道上,新能源汽車川流不息。

柳州的汽車産業發展歷史悠久,擁有一汽、東風、上汽和重汽四大汽車集團的整車生産企業,産業基礎雄厚,但也一度承受銷量下滑的重壓。

如今,柳州汽車産業在市場競爭中實現“逆襲”——2022年,柳州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達66.6萬輛,同比增長38%,約佔全國市場份額的1/10。

傳統汽車産業如何形成新的競爭優勢?老工業基地如何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日前,記者走近柳州汽車産業鏈,一探究竟。

龍頭企業——

在轉型中蝶變

“艱苦創業自強不息”,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河西基地大門旁,8個大字熠熠生輝。

1958年,公司前身柳州動力機械廠成立,60多年來,五菱堅持自強不息,多次毅然轉型。“市場一直在尋找更好的車輛。”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姚佐平説,“競爭不斷加劇,不解放思想,不轉型升級,遲早會掉隊,把市場拱手讓人。”

從生産拖拉機,到把微型商用車賣到全國,再到商乘兩用的五菱宏光S上市……依託獨立設計,引入專業試驗,建立指標數據庫,一點一滴積累,2017年,五菱銷量達到218萬輛的歷史最高水準。

然而,一波高速增長後,五菱再次遇到發展瓶頸:2018年,銷量下降,17年來頭一遭。

怎麼辦?還得轉型!市場有什麼新變化?顧客有什麼新需求?調研20多次後,五菱決定,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

一切都是新的。“與傳統燃油車重視發動機、變速箱不同,新能源汽車的關鍵在電池、電驅、電控‘三電’。”五菱技術中心控制與軟體首席技術官劉昌業解釋,生産新能源汽車,電控,也就是核心控制器晶片是必須解決的難題。

如何破局?五菱的科技工作者們堅持走自主化國産化道路。

從零出發,燈火通明的實驗室裏,技術員們與難點對弈,和時間賽跑:缺標定工具,就自主開發;缺測試環境,就自主搭建。“最後一次摸底測試,實驗結果與目標出現明顯差距,我們逐一排查、驗證演算法。每更新一版軟體,上萬條加速度數據就被一條條輸入控制器,快速驗證。奮戰18個小時後,最終在淩晨4點解決問題,完全搭載國産晶片的底盤關鍵控制器誕生。”劉昌業介紹。

在海量數據中層層分析,倣真驗證;3天鎖定方案,8天鎖定功能軟體,14天實現控制器新生産線産品量産。“每一步都不容易。”姚佐平感慨,“科技團隊在整車各控制器上累計完成500余種、超4000萬枚國産晶片裝車替代。五菱宏光MINIEV家族成功實現裝車晶片國産化率90%以上,領先行業水準,2022年銷量超55.4萬輛。”

累計銷售汽車2700萬輛,申請專利700余項……如今的五菱激活傳統産業蘊藏的巨大內生動力,開闢新領域、馳騁新賽道。

配套企業——

在創新中發展

從五菱河西基地跨過柳江不遠,便是配套企業柳州航盛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在自動化機械手旁,柳州航盛副總經理王文祥説:“轉型升級,我們跟著行業一起闖。”

作為一家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柳州航盛長期致力於指針式儀錶盤的生産。當得知五菱要轉型生産新能源汽車,“全廠都驚呆了。”王文祥回憶,“新能源的車載液晶顯示屏、攝像頭技術等都是全新領域。但下游有需求,我們不得不變。”咬緊牙關升級換代,柳州航盛擴大規模,兩年間軟體開發人員擴張3倍,成功轉型為一家進入國際市場的專精特新企業,生産的汽車泊車攝像頭實現完全國産化。

“如果不轉型,我們估計會錯失市場先機。”王文祥慶倖,“現在我們的産品越來越受客戶青睞”。

像柳州航盛一樣,在五菱的帶動下,柳州305家汽車零部件規上企業靠創新進入新能源賽道。為促進汽車零部件企業加速轉型升級,2020年,柳州出臺汽車産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引導和支援零部件企業智慧化提升,推動零部件與整車協同發展。

在柳東新區的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一個環境艙引起記者注意:艙外烈日高挂,艙內只有零下20攝氏度,技術人員正穿著棉服測試車輛性能。

“熱如吐魯番,冷如漠河,艙內都能模擬。測試工作不再受時間、季節和地域影響,開發週期縮短3至6個月。”劉昌業介紹,作為五菱牽頭成立的自治區級實驗室,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已建起“應用基礎研究—産業化共性關鍵技術開發—成果轉移轉化”的研發體系,共性技術研發後,可以應用於各車型的各類零部件開發及生産,提升零部件企業的整體技術裝備水準。

産業集群——

在集聚中躍升

從實驗室開車不到20分鐘,來到柳州國軒電池有限公司。無塵車間裏,電芯生産線的鐳射切割、超聲焊接、自動注液科技感滿滿。公司副總經理柏會會介紹:“去年,我們為五菱提供了14萬台汽車的電池包。”

2020年,國軒高科正式入駐柳州。為何來柳州?柏會會回答乾脆:“體系完備,配套齊全。”

“汽車全産業鏈企業,都被柳州形成的集聚效應吸引過來了。”柏會會笑著解釋,“有行業龍頭企業和良好發展生態,我們上游企業來得更放心!”

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産業鏈發展,柳州相關部門補鏈延鏈強鏈,給政策、給環境、給配套,為企業增加發展信心。

政策方面,出臺柳州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柳州市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暫行管理辦法等十幾項配套措施;技術方面,成立五菱牽頭的國家級技術中心,形成微小型電動車全鏈條研發體系;人才方面,柳州市職業院校與32家新能源汽車産業鏈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培養人才近1.3萬人。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目前,柳州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鏈,有3家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産資質企業,産品覆蓋乘用車、商用車和各類專用車。電池系統方面,鵬輝能源、瑞浦賽克等入駐;電驅系統方面,有五菱柳機、柳州旺林、中車時代;電控系統方面,五菱首條自主底盤關鍵控制器生産線建成投産。

柳州市工業和資訊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到2025年,力爭全市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鏈産值達5000億元以上,建設成為自主創新力強、産業體系完備、開放活力凸顯、具有區域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新能源汽車産業高地。”記者 張雲河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角逐新能源馳騁新賽道(經濟新方位·衣食住行看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