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項舉措搶抓人工智慧大模型機遇
加快推動北京人工智慧公共算力平臺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歸集高品質基礎訓練數據集、謀劃國家級數據訓練基地……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近日發佈《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2023-2025年)(徵求意見稿)》,圍繞5大方向提出了21項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的具體措施,並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算力是人工智慧時代的重要底座與支撐,在算力資源統籌供給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加強與經濟主體合作,實施“算力夥伴計劃”,並加快推動海澱區“北京人工智慧公共算力平臺”、朝陽區“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等項目建設,支撐千億級參數量的大型語言模型、多模態大模型、大規模精細神經網路模擬倣真模型、腦啟發神經網路等研發,建設統一的多雲算力調度平臺。
人工智慧模型的訓練和發展,要以高品質的數據作為基礎。《若干措施》針對目前大模型訓練高品質中文語料佔比過少,不利於中文語境表達及産業應用的問題,提出建設合規安全的中文、圖文、音頻、視頻等大模型預訓練語料庫,搭建數據集精細化標注眾包服務平臺。同時,加快建設數據要素高水準開放的“國家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先試示範區”,爭創國家級數據訓練基地,提升北京人工智慧數據標注庫規模和品質。
本市大模型技術體系的佈局,將在創新演算法及關鍵技術研究、訓練數據採集及治理工具研發、評測基準及工具、基礎軟硬體體系研發等方面發力,並探索具身智慧、通用智慧體和類腦智慧等通用人工智慧新路徑。同時,本市還將為通用人工智慧技術開闢應用場景,計劃在政務服務領域率先試點應用,探索在醫療、科研、自動駕駛等領域示範應用,推動在金融領域、城市治理等領域示範應用。
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阿裏“通義千問”大模型、科大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出門問問“序列猴子”大模型……近幾個月來,隨著人工智慧大模型掀起前所未有的技術浪潮,國內人工智慧領域呈現“百模大戰”態勢。然而,百花齊放的大模型們究竟處於何種水準、潛在用戶在選用時如何考量,目前尚缺乏具有行業公信力的評價標準與評測工具。《若干措施》提出,將開放大模型評測基準及工具,整合包括通用性、高效性、智慧性、魯棒性在內的多維度評測工具,構建基礎模型線上評測服務平臺。
包容審慎監管的理念也被提出。面對通用人工智慧技術在監管政策、倫理規範等方面提出的挑戰,本市將在人工智慧領域探索營造穩定包容的監管環境,鼓勵生成式人工智慧産品在科研等非面向公眾服務領域實現向上向善應用,並做好對擬面向公眾提供服務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産品的安全評估,建立常態化服務和指導機制,指導算力運營主體落實法律規定,持續提升人工智慧産業倫理治理和自律自治能力。
當前,本市在推動人工智慧佔先發展、搶抓人工智慧産業新機遇方面動作頻頻。不久前,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慧大模型創新發展的相關工作舉措已在市區兩級支援下推出。記者 劉蘇雅 孫奇茹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21項舉措搶抓人工智慧大模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