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積體電路産業“加速跑”
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是國家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樞紐之一,關係到國家安全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其中,積體電路産業又是重中之重,被視為全球高精尖技術的競賽場。
作為設立國家積體電路設計産業化基地的城市,西安積體電路産業集群入選第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工程,成為國家發展積體電路的核心區域之一。2021年,西安積體電路産業規模達到1277億元,同比增長26.2%,産業規模位於全國第一梯隊。
發揮設計企業優勢
助力産業鏈協作共贏
一款薄薄的晶片,可以滿足高性能計算、大數據分析等多場景應用。這款採用世界領先的異質整合嵌入式DRAM技術的晶片,便是近期西安紫光國芯半導體有限公司開發出來的新産品。紫光國芯也是西安積體電路産業的代表企業之一。
“作為積體電路設計企業,我們歷時7年研發的嵌入式DRAM技術和平臺,可滿足高性能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智慧物聯網等應用場景。”西安紫光國芯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喜平介紹説,“該技術提供了業界領先的超大頻寬、超低功耗和超大容量的嵌入式DRAM解決方案。它採用了相對成熟的工藝,可以實現更高階製程才能獲得的晶片性能,對我國積體電路産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一條完整的積體電路産業鏈不僅包括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及系統應用,還包括技術研發、關鍵材料生産等相關支撐産業。
“作為産業鏈條的上游設計企業,西安紫光國芯一直專注于積體電路晶片特別是DRAM技術的産品研發和技術積累,積澱了深厚的記憶體和SoC的設計、測試、規模生産及全球銷售等方面的經驗。”江喜平介紹説,“我們堅持自主創新,堅持産品與市場緊密結合,重點瞄準關鍵核心技術進行攻關,不斷研發有市場前景的新技術、新産品”。
江喜平表示,紫光國芯重視供應鏈整合及上下游産業協作,充分發揮企業的領先帶動作用,積極參與重大項目、推動産業資源聚集與共用。公司與本地多家知名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保持緊密合作,助力産品打造區域協同優勢。
在江喜平看來,人才和團隊是企業做強做大的關鍵因素。“依託設計開發團隊和技術積累優勢,我們可以底氣十足地為産業鏈相關企業提供專業技術支撐,助力合作夥伴實現多贏共贏,高效助推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才高地打造。”
上下游協同發展
形成完備産業鏈
作為半導體産業的核心,積體電路産業的全球競爭加劇,分工進一步細化。目前産業鏈上有IC設計、IC製造和IC封裝測試等環節。
IC設計處於産業鏈上游。“西安積體電路設計業在國內享有盛名,不僅發展歷史長,技術積累深,而且人才聚集度高。和其他地方相比,西安在人才、科研和成本方面有獨特優勢。”西安市工信局電子資訊處處長劉婷告訴記者,“目前,西安聚集了中興克瑞斯、華為、紫光國芯、拓爾微等半導體設計企業120余家,全國甚至全球重要的設計企業在西安都有佈局,産品涵蓋通信、記憶體、物聯網等眾多領域。目前,陜西最高的IC設計水準達到7nm,正在進行10nm工業平臺的SoC晶片設計研發。2021年,西安IC設計業規模為173.9億元,同比增長23.6%。”
IC製造處於中游環節。在晶圓製造中,西安擁有三星、西嶽電子、衛光、派瑞等晶圓製造企業8家,西安三星在全國晶圓製造業中規模最大。晶圓製造最高水準的産品是12英寸14nm級記憶體。2021年,西安IC製造業規模為968.9億元,同比增長29.2%。
IC封裝在下游環節。相關企業有三星、華天、美光、力成、華羿等13家企業。此外還有測試與分析中心10個。其中,華天的規模全球排名第六,國內排名第三。産品包括積體電路封裝、先進感測器封裝、功率器件和智慧功率模組等。2021年,西安半導體封測業規模為134.2億元,同比增長10.9%。
在支撐業中,西安有奕斯偉、理工晶科、唐晶量子、吉利電子化工等70余家企業。圍繞三星配套的企業已形成規模。2021年,西安半導體支撐業規模為163.1億元,同比增長4.6%;分立器件規模為73.4億元,同比增長7.2%。
積體電路設計業、晶圓製造、封裝測試、支撐業等上下游的協同發展,使得西安形成了從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研製與生産,到積體電路的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及系統應用的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鏈條。
打造良性産業生態
使産業鏈更有韌性
目前,西安積體電路産業已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如何更好地打造良性産業生態,成為了備受關注的問題。
“西安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産值持續增長,投資不斷加大,上市企業數量增多,這充分説明瞭西安在這一領域科研基礎強,投資環境好,人才資源豐富。在半導體基礎研究、技術應用等領域,西安優勢顯著。”陜西省半導體行業協會執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何曉寧告訴記者。
何曉寧還表示,西安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的發展,除了需要政府給予針對性的政策及建立持續多元化的資金支援途徑外,還需要抓住産業波動時下行的窗口期,尋求自己的技術替代路徑。
“發展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需要突破設備技術‘卡脖子’難題,應該增加國産材料和設備的試錯機會,大力扶持研製進口替代産品的企業,補足産業鏈關鍵環節。一方面在原有技術路線上繼續追趕,另一方面爭取在這一領域形成平行的價值鏈。”何曉寧表示,“受外部因素影響,我們應依靠傳統智慧,在起步不久、競爭相對不激烈、技術差距較小、發展潛力巨大的第三代半導體或晶片上發力,拓展新的增長點,實現‘換道超車’。”
大型企業落戶西安,不僅促進了産業上下游配套環境的形成,還能降低企業成本,吸引更多的關聯企業聚集。“西安要充分挖掘現有大型企業潛力,支援現有企業做大做強、擴建擴産。”何曉寧建議,“應該圍繞大型企業推動産業鏈上下游的互動協調,在省內形成完整的配套模式,建立省內閉合迴圈的産業鏈,通過現有企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形成一個産業集群。”
發揮優勢補齊短板
著力強鏈補鏈擴鏈
西安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鏈怎樣才能再上臺階?何曉寧建議,可以通過“鏈長”服務制和“鏈主”企業帶動,來推動企業鏈式發展。
“西安要充分發揮現有産業鏈優勢,通過‘鏈主’企業的垂直整合,打造龍頭引領,集聚整合、深度協作的産業鏈生態系統。”何曉寧説。
縱使西安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重鎮,但仍要強鏈、補鏈、擴鏈。在強鏈上,應充分發揮現有産業鏈優勢環節,形成集聚效應;在補鏈上,急需補充晶圓製造業代工這一環節,從而解決西安半導體産業“兩頭在外、受制於人”的局面;在擴鏈上,應積極引進包括智慧終端、軌道交通、智慧電網、汽車等後端産業實現對半導體産業鏈的牽引;同時,在前端引進半導體裝備、半導體材料等相關企業,完善整個産業鏈的支撐。
作為具備高技術門檻的産業,人才是半導體産業競爭的核心要素。近年來,半導體産業越來越熱門,新企業不斷涌現,生産廠商不斷擴産,導致人工薪酬水漲船高,積體電路也成為就業市場上的熱門專業。某專業機構發佈的《西安市2022年半導體産業報告》顯示,這一領域應屆本科生平均簽約年薪已達18.9萬元,這個薪酬水準超出了許多行業。
而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設計崗位的平均簽約年薪更是令人“眼紅”。數字IC設計達29.7萬元,模擬IC設計達34.6萬元。少數優秀應屆畢業生甚至能拿到一些頭部企業開出的40萬年薪的合同。
“即便如此,這一行業仍然面臨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端人才短缺的局面。因此,吸引和留住晶片人才,是確保半導體産業具備長期競爭力的關鍵。”何曉寧建議,“西安應招攬和挖掘半導體産業方面的國際人才,建立‘人才特區’,形成良好的人才氛圍。同時,做好本土人才培養培訓機制,加強校企合作,培養出一流的研發人員和工程人員,確保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具備長期競爭力。”記者 黃曉巍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西安積體電路産業“加速跑”)